APP下载

基于协同理念的“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
——以丽水学院为例

2015-01-31雷园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院制丽水书院

雷园园,张 龙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基于协同理念的“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
——以丽水学院为例

雷园园,张 龙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随着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已经逐渐推广开来。书院制作为现代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需要院校两级各部门的协同互助才能有效地开展。在书院运行过程中,既有经验,也有不足,书院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内涵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转变书院职能、加强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自我管理的平台,应是书院制未来发展的方向。

书院制;协同理念;自主管理;内涵建设

随着自主选课、完全学分制等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革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构建新型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这样的形势下,“书院制”应运而生,在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谓“书院制”源于国外高校的“住宿学院制”,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书院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借鉴和丰富国外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具体做法而形成的一种育人工作模式。作者所指的“书院制”是指将学生住宿的生活区划分成若干个书院,并以书院为单位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素质拓展活动、文明寝室建设、党团组织建设等高校学生工作。此类“书院制”是相对于“学院”而言的一种生活、育人的基地,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从教学区向生活区的转移,实现了高校育人体系的全覆盖。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尝试书院制改革的高校。它首先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个书院,运行五年后又成立了希德书院,全面推行“书院制”教育模式,由此推开了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模式。随后,有许多高校相继试行了“书院制”教育模式,极大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内涵发展。2012年,丽水学院开始积极探索“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充分利用丽水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和办学百年的历史积淀,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先贤之字命名,建立了行知、德涵、石湖、伯温四个书院,构建协同管理机制,搭建全新的育人模式,在公寓中营造良好文化和学习氛围。

一、推进“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的背景

(一)浙江省深入开展文明寝室建设工作

2012年,浙江省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对高校寝室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提出了严厉批评,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实行书院制,在公寓设立心理咨询、就业辅导、学生事务办理等工作室,逐步把学生工作的重点从教学区转移到生活区。

在此背景下,“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逐渐推广开来。2012年9月,温州大学先试先行,全力以赴推进学区制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根据寝室分布设立了步青、超豪、溯初三个学区。学区实质上与“书院”类似,它是与学院并行存在的实体机构,承担着学生事务办理、素质培养等工作。学区设置专职的书记、副书记,学院的辅导员全部平移到学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同时,省内多所高校也开始尝试“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

丽水学院通过学习实施“书院制”改革高校的先进经验,按照公寓区建立了四个书院,主要负责寝室卫生管理、文明寝室建设、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和学生生活指导与教育工作。

(二)完全学分制是“书院制”改革的前提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学分制下培养的学生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更好地从兴趣入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全学风制不仅使教师具备了竞争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的选择能力、规划能力得到提高。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是以班级、学院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而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通过自由选课,同一班级学生会有不同的上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原有的班级观念逐渐淡化,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在此情况下,似乎没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和空间将学生聚集起来,替代原有的班级、年级、学院的概念。

书院的建立,就提供了这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和空间。丽水学院建立的四大书院是以学生住宿区域来划分的,其他高校书院的划分也基本以此为标准。不同专业、年级、学院的学生在书院中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群体。例如丽水学院伯温书院就入住了三大学院、30多个专业的2700多名学生。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得到接受和认同的前提。

(三)传统学生工作模式遭遇瓶颈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模式主要来源于前苏联,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是极具显性目的的学生工作模式缺乏吸引力。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国外的一些课程专家经过研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管他们是否认同,都必须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社会要求,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达到“内化”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的显性教育外,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校园活动、建筑设计、管理制度、师生关系等进行的隐性教育。而隐性教育则是将教育目的隐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认同教育内容。而传统的学生工作方式就割裂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无法完全发挥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达不到全员育人、全环境育人的作用。其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为了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学生,往往强调学生处于客体和从属的地位,“听话”似乎成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种模式虽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需要的建设人才,但是从学生个体角度讲,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乏生机的管理方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模式下基本忽略了宿舍生活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基于协同理念的“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

“书院制”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模式,需要加强各部门、各要素的协同配合,才能发挥书院的育人作用。

(一)社区与学院协同管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书院制”改革的初期,书院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书院作为与学院共同存在的实体机构,它还不能单独发挥管理、服务的作用,需要与学院合作分工,协同管理。

尽管在完全学分制不断推广、后勤社会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以专业和班级组成的学院概念逐渐淡化,但根据实际情况,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承担着教师、学生的基础管理工作。丽水学院于2012年成立四大书院后,以贴近学生、方便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宗旨,在书院内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个性培养,基本确立了书院的地位和角色。但是,学生的学籍、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咨询和资助等事务依然要在学院完成,而书院主要承担营造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环境的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教育教学一体化的要求,丽水学院“书院制”的改革基于协同管理的理念,注重将书院、学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第一,学生工作队伍整合。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书院负责人,各书院由相关二级学院选派辅导员,书院和二级学院之间形成相互协同的机制,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综合考查学生在书院和学院的表现。对学生在书院的各项表现进行记实考评,而学院在各项评奖评优中都将学生在书院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例如在书院中连续两学期获得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文明寝室的寝室长,可以申请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从而形成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二)学工与后勤协同服务

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1]。”因此,书院良好自然景观的打造、文化氛围的营造就离不开学工与后勤的共同合作。丽水学院采用了学工与后勤协同服务的方式,打造舒适、温馨的书院环境。2012年,丽水学院书院新增服务用房和学生活动用房近4000m2,其中包括文体活动室、自修室、电子阅览打印室、书吧等功能房,为学生的生活和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书院内部,每个书院除了学工人员外,还有生活指导教师、保洁员、门卫等后勤人员。

(三)部门与学院配合

书院要发挥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规章制度、文化氛围、多元化活动以及师生人文关怀等一系列因素的育人功能,就离不开学校各部门与学院的协同。书院作为一种新的学生工作模式,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所有师生接受和认同。作为高校内部实体存在的各部门和学院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书院制的推广,需要部门和学院之间相互协同,推动书院的发展。丽水学院实行了书院德育教师制度,书院聘请资深教授担任书院导师,并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等担任德育教师,开展教师联系寝室、学生的的活动。在书院内,通过学术沙龙、个别咨询、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等活动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互动。

三、“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的经验与不足

(一)取得的成效

“书院制”改革既汲取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精神,也借鉴了当今国外现代大学的具体做法。丽水学院自开展书院建设以来,以“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更好地方便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积极打造温馨的书院氛围,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实现了学生工作重心转移

书院制将学生工作的重心从教学区转移到生活区,在公寓中开展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文化活动和学生事务办理,以更好地贴近学生、方便学生、服务学生,同时完善了公寓服务体系,在书院中建立各种服务学生的功能用房,为书院开展心理辅导和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书院辅导员入住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展现出突出的优势。

2.建立了协同管理机制,弥补了书院现阶段功能发挥不完全的缺陷

书院与学院、学工与后勤、部门与学院的相互协同,保证了书院的顺利运行。在书院与学院的协同中,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基本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项事务纳入了管理,各司其职,协同管理。

3.发挥高校全员育人、全环境育人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书院制”的推广,为高校实现全员育人提供了平台。在书院德育教师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互动式沙龙和谈心谈话,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了解,一方面缓解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的对立,另一方面也为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发挥育人作用提供了平台。另外,各书院以“励志、崇德、尚学、感恩”和“知行合一”为主线开展文化建设,部分书院根据各自的特色开展楼宇命名活动,通过向学生征集命名,然后咨询专家意见,选出符合书院内涵的楼宇名,以此增强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书院中还开展了书画摄影大赛,对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装裱,作为楼层的文化布置,在展示书院学生才艺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公寓文化氛围。

4.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在书院中,能够获取最大的空间和平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积极融入书院建设,丽水学院四大书院都成立了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楼层长、寝室长由学生选举产生。同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书院以党员服务岗、党员寝室为载体,凝聚公寓中的学生党员,在书院中有效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问题与不足

“书院制”是学生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在发展的初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它的成效也需由学生来评价。

1.职责交叉,易造成相互推诿现象

当前,书院和学院并存,学生既属于学院,又属于书院,基层辅导员同样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问题后,无法清楚地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职能部门推向学院,学院推向书院,造成基层辅导员无法迅速协调解决问题,在学生中威信降低,无法开展好教育工作。

2.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弱,还需要相应的指导

提倡个性发展是书院发展的理念,但是当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尽如人意。如丽水学院各书院都成立了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责任意识。但是,从书院建立至今,学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自主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3.书院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文化的代名词,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当前的书院制改革,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书院制改革较为成功的高校,无一例外都在书院文化建设上下了大量功夫,如复旦大学就特别重视书院标志和装饰的文化功能;丽水学院特别注重书院文化氛围的营造,各书院相继建立了书吧,并将楼道布置一新,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但是书院依然缺乏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书院精神的提炼、书院文化品牌建设、学生认同感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书院中生活的学生,没有相应的自豪感和参与热情,书院的特色体现不明显。

四、“书院制”学生工作新模式未来发展的构想

中国古代书院盛行于唐宋时期,等同于现在的大学,虽然走向没落,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值得现代大学学习的。现代大学的书院主要承担着学生事务管理、文化建设、行为养成、品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多项学生工作任务,它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现代书院制建设应当以学生为核心,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为学生打造全面发展的平台。

(一)完善上层设计,健全运行机制

书院的建设必须完善上层设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书院不会成为一个“空壳”。“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涉及到院校两级众多部门,学工、团委、后勤、学院等部门共同参与书院管理,如果没有清晰的管理关系,最终可能造成责任推诿。当然,现行的书院制改革基本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名称和形式上下功夫,而且深入开展了调研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人员、物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依然存在一些职责不明、人员缺乏的现象,这也是书院制未来发展中应尽力解决的问题。

(二)转变书院职能,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书院的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参与书院制度的制定,并共同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要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首先要转变书院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书院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以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为基本组织机构,行政机构只是提供服务,为学生自治提供经费、场地等支持,完善相应的服务和奖惩制度。同时辅之以导师制,与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书院建设,导师可以由专业教师担任,也可以由书院负责人或基层辅导员担任,但是导师绝不是决定一切事务的主导者,而只是承担辅助、引导学生的角色。

(三)注重隐性教育方式,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人的品德的形成同其他心理品质的形成一样,绝不可能被老师像牛奶一样倒到学生的脑袋里,品行的形成更多是无意识的、内隐习惯的形成过程[2]。”相对于外显学习的有计划、分阶段和逻辑清晰而言,内隐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逻辑程序,它的学习结果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之外的,它能够在合适的环境里自动地激活,自觉地发挥作用。隐性教育模式符合内隐认知的理论。“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应该有效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书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规章制度、社团活动等载体,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需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用导师广博的学识、优良的品行来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习惯;“书院制”学生工作模式也要注重发掘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将教育理念融入书院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给学生提供舒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景色中感悟人生真谛;在书院还要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社团活动中,朋辈教育功能也能得到极大的体现。从以上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书院制”在丽水学院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证明了书院育人是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学生工作模式。当前,浙江正在全面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丽水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显得非常有益,也为全省其他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值得总结,具有推广意义。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等.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17-21.

(责任编辑:朱彬)

The New Pattern of Student Work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Concept of‘Collegiate System’——Using LiS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EI Yuan-yuan,ZHANG Long
(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China)

As the universities’managing pattern is reforming constantly,the new pattern of student work based on‘collegiate system’was widely carried o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a Full Credit System and logistical socialization.‘Collegiate system’,as one of an innovation in the pattern of collegiate student work,can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mutual assistance between schools and the university.The‘collegiate system’,during its use,provided some new experiences but also created new problems.There is a need to further it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collegiate system’are,perfecting related system and mechanisms,transforming the college’s functions,and reconstructing the campus culture to create a self-management platform for our students.

collegiate system;collaborative concept;self-management;connotation development

G471

A

1009-3583(2015)-0097-05

2014-12-15

雷园园,女,湖北老河口人,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书院制丽水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丽水发现新物种
江南书院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