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分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5-01-31马英芹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分化利益马克思主义

马英芹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贵阳550002)

利益分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马英芹

(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贵州贵阳550002)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现实反映。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此,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增强我党的凝聚力;维护利益公平,让“共富”成为共识;注重民生,积极化解利益矛盾以赢民心,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认同。

利益分化;马克思主义认同;影响;对策

利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利益的根本是物质利益。对利益的追求,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政治等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推动着原有利益关系变化、重组而出现新的利益分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基于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现实反映。利益分化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一、当前我国利益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利益分化现状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我国改革开放打破了以往利益格局,使得社会的利益关系产生分化、重组。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会群体贫富差别。改革开放过程中,从1981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由6.52亿降到1.35亿,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1]然而根据2005年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65,接近0.47,而国际认为基尼系数0.4为警戒线。[2]这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贫富差别。二是地区居民收入差别。1997年上海地区人均收入是山西的1.7倍,2000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5倍;在农村,2000年华东地区收入是西北地区的2.2倍,比1978年高48%,而上海郊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是贵州的4倍。新时期为了缩小区域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区复兴等伟大战略决策。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区域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三是城乡收入差别。世界银行资料表明,1995年调查的36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小于1.6,而中国则超过了2.0。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年跟踪性调查,中国城乡之间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5上升到2004年的3.2。另一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30%,从2000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9:1上升到3.33:1。[3]四是行业收入差别。以2004年为例,计算机软件、信息产业的收入是农业、牧业收入的4.6倍;金融业是林业、渔业的7倍;而金融业当中的证券业是林业的7.5倍。这一定程度反映了行业收入的差距。

2.我国利益分化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中,我国利益分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利益主体的需求多元化。人们的利益需求是随着现实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等变化而发展、变化。我国所有制、分配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施行,利益主体的差异性、自主性增强而出现不同的利益需求。同时新的利益主体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利益需求,使社会利益需求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客观上拓宽了人们利益获取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除了工资、奖金,还有投资利息、股息等收入。三是相对贫困群体的存在,利益矛盾凸显。某些个人或利益群体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财富。面对强势群体、既得利益集团过度占有和垄断社会资源,相对贫困群体则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党政的能力及其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四是利益主体意识多元化。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简单,利益主体单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新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人们追求利益的意识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

二、利益分化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

利益分化是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物。“利益分化使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明朗化并已发展到利益集团博弈阶段。[4]”利益分化影响着大众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一是利益主体思想意识多元影响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催生多元的社会思想意识。利益主体思想意识多元对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带来挑战。新时期人们对利益的欲望增强,在对利益的追求过程中,难免滋生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意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一定程度的小农意识、封建迷信等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肃清。同时我国受着西方的经济冲击、政治干扰、文化渗透、价值观念影响。一些人片面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便认为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圆,而没有辩证地、历史地看到西方经济发展的殖民历史根源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利益主体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意识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其信仰和践行产生影响。

二是利益主体间矛盾、冲突影响大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我国施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富的战略,客观上推动了区域之间的贫富差别。市场经济的实行,必然一定程度带来行业、个人收入的差距。在新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对利益的调整、整合的力度加强。随着对既得利益集团、垄断集团的利益调整、改革,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冲突将更加突出。由于一些党政领导的不作为,放弃职守,导致官民关系紧张而爆发群众性的冲突,使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受到质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一些人便怀疑我党能否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前进。进而影响大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三是贫富分化影响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5]。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贫富悬殊常常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甚至颠覆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现象。贫富差距使得执政党利益代表性与社会群体利益差异性协调的难度增大。面对一些富人以及富人炫富,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容易滋生仇富心理,进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使人们的社会压力增大而安全感、幸福感下降。一些民众因此怀疑社会主义“共富”的现实性,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如市场经济政策、先富后富战略的可行性、科学性,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是党内腐败现象影响大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信赖。我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党的宗旨和核心是为人民谋福祉。然而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些大案要案贪污金额巨大,影响极为恶劣。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制衡机制不力,主要表现为约束机制不强,使得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极易使一些掌有实权的党政干部挣脱约束,酿成腐败现象;监督体系乏力,纪委、审计、监察、检察等监督机构明显地表现出权力分散,职能交叉等,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整体监督效能而滋生腐败。党政干部用手中的权利谋取一己私利,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声誉,损害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深深伤害着人民的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的信赖,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正确应对利益分化以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

第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是推进认同的前提。关爱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尊重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尊严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和满足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密切联系并受其制约的。人们的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党政工作的根本标准,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着维护、实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第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增强执政党的凝聚力。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深入落实群众路线,走好群众路线,严格贯彻党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整顿“四风”运动,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本色。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一方面,以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主旨,倾听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集中起来,重点加以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加强执政党自身廉政建设。各级党政干部必须把权利和责任明确统一起来,勤政廉政。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罚力度,禁止党政干部参与商务活动,防止官员腐败现象。完善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监督机制,通过国家、组织监督,同时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渐深入人心。

第三,维护利益公平,让“共富”成为共识。“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是实现大众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公平的基础。”[6]执政党须建立有效的利益调控机制,合理调节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区域贫富差别。运用经济手段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福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的调节作用,使社会利益在各社会成员之间合理、顺畅地流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社会阶层的基本生活条件并努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将贫富差距缩小在一定范围。通过完善一系列体制、机制并积极推行,让“共富”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认同。

第四,注重民生,积极化解利益矛盾以赢民心。民生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种因民生问题产生的利益矛盾、冲突,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团结和积极性,影响执政党的凝聚力。为此党政须注重民生,完善、落实相关民生政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协调人民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作为赢民心的基础工作。加强潜在利益矛盾和显性利益矛盾的分析,建立潜在利益矛盾、冲突的预警机制,注重显性利益矛盾的科学合理解决。通过积极、合理解决因民生问题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如拆迁补偿、医保社保、子女上学就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以赢民心,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同。

[1]王仁贵,洪鸣.新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J].瞭望(财经版),2009,(15):54.

[2]李炳炎,江皓.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6):27-33.

[3]丛亚,李长久.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带来经济社会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0-05-21(2).

[4]汪勇.利益分化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影响及应对[J].行政论坛,2011,(4):1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6]宋小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利益分析[J].理论观察,2012,(3):6.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upon the Marxism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A Ying-q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People’s ideological conscioueness and value-orientation reflect interest relations of a society.Currently,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affects people’s attitude toward their belief in marxism,their confidence in reform and opening-up drive as well as modernization, their faith in socialism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reliance upon CCP as well as our government.Therefore,we should stick to Marxism values,carry out the mass line policy to enhance CCP’s influence,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rest to let everyone share the same goal“Common Prosperity”,stress the livelihood,resolve the interest contradiction to win popular support,and help people to agree with Marxism.

interest diffirentitation;Marxism identification;influence;countermeasure

A81

A

1009-3583(2015)-0023-03

2014-06-2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QN009)

马英芹,女,山东单县人,贵阳中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分化利益马克思主义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利益与西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