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平衡选择
——从《烟台日报》看地市党报的批评报道

2015-01-31高春宽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招远收费站舆论监督

□高春宽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烟台264001)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平衡选择
——从《烟台日报》看地市党报的批评报道

□高春宽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烟台264001)

呼格吉勒图案重审,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陕西“表哥”杨达才,广州“房叔”蔡彬……一个个因网络舆情发酵进而职能部门跟进,最后法院宣判的鲜活案例,无一不在彰显着网络监督的巨大力量。然而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传播的今天,网络上的各种劲爆消息纷至沓来,各色传说鱼龙混杂,时时填充和改变着人们的眼球,让人无所适从。

相对于网络而言,传统报纸对舆论监督新闻的刊发慎之又慎。作为地市级党报的《烟台日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探索性的实现了“‘帮忙不添乱’科学监督,建设性意见‘内部参考’,回应关切性‘监督舆论’”三条腿走路,强调地市党报舆论监督新闻的政策性和分寸感,避免与网络媒体争噱头、搏眼球,在扩大报纸影响力的同时,“引领知行合一,求索守正出新”的办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舆论监督弘扬新风正气

面对不影响大局稳定,有利于推进具体问题解决,同时又对面上存在的同类问题的解决有指导作用的新闻事件,《烟台日报》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予以公开报道。

在具体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力求做到讲求策略、留有分寸,既要批评有理有据,保护报纸自身;又要集中火力庖丁解牛,建立起读者和群众对党报的信任,展示出党报舆论监督新闻的信息权威和分量。

乱收费一直是广大读者比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2009年4月,《烟台日报》党报热线接到读者投诉,反映福山区东回里村和西回里村私设关卡收费,做起了无本经营的生意。

记者驾车实地进行采访,发现为了躲避福山回里收费站,部分司机选择了从收费站附近300米的东回里村绕行。而在靠近村口处,村民自行设置了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横杆,交钱才能走,过路费为3-5元,可以讨价还价,但是没有任何收费凭证。

在获得大量新闻事实后,《烟台日报》在要闻版重点位置配照片刊发舆论监督稿件《两村设关卡收费忙》。稿件见报后,引起了烟台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同时安排福山区交通局对该事件展开调查,记者于第二天刊发了追踪报道。

面对事件调查组,两村的村支书表示是个别村民所为;同时多个相关部门对收费事件下达了处理决定——对涉事村民展开调查,查清村民收费去向,拆除村里设置的关卡。至此,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烟台日报》以《停止收费行为,拆除关卡》作为本次舆论监督的完结篇。

虽然设卡乱收费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记者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而是深入调查这些车辆绕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为福山回里收费站设置不尽合理,阻扰了芝罘区和福山区的城区融合,并在烟台市政协会议上通过政协委员形成提案,建议撤销回里收费站。

经过《烟台日报》的连续关注和政协提案的双管齐下,福山区回里收费站终于在2012年12月31日结束历史使命,正式“下岗”。老百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里收费站拆了,相当于打开了市区的南大门。交通再无梗阻,将更加密切西南部城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带动西南部城市组群发展,助推打造西部和南部增长极。

“内部参考”推动问题解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在扩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土地是城市扩容、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导致现在拆迁问题、民生问题多发,如果媒体报道不慎,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在选择批评报道的时候,《烟台日报》作为地方党报,报道的出发点是为解决问题,而对于可能影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负面新闻,则选择了“内部参考”刊发,将问题及时报告给市委市政府领导,成为推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拆迁问题好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烟台市粮食局的职工向《烟台日报》党报热线反映了居住24年的家属楼被卖的事实。因为这栋家属楼属于烟台市粮食局的“福利分房”,只有大房产证,没有分户房产证。而这栋楼的产权就在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让给了交运集团,交运集团限期让他们搬迁。由于搬迁政策不合理,部分居民拒绝搬迁。而拒绝搬迁后,该楼住户频频遭遇骚扰,从停电到厕所被砸,从锁眼被堵到门窗被泼粪便。面对胆战心惊的骚扰,18户居民联手向报社反应情况。

接到18户居民的情况介绍,上面签有18户居民的签名和红手印,《烟台日报》记者不敢怠慢,深入实地明察暗访,掌握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并采访了拆迁办公室和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最后以《居住24年的家属楼被卖市区18户居民有“家”难回》为题刊发内参。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下,18户居民的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监督舆论”遏制以讹传讹

在微博、微信、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信息源和发布源。在这种没有经过正规渠道获知确定信息的情况下,有些传播者为了吸引眼球,扩大微博、微信转发率,不惜对新闻事实进行“改头换面”,将“豪车”、“公务员”、“官商勾结”等刺激性的字眼置顶,以求扩大信息的点击率。

《烟台日报》在做好舆论监督的同时,还担负起了“监督舆论”的责任。对于网络的不实传言,对于部分新闻事实真实、其余事实夸大或者利用刺激性字眼吸引眼球的报道,报社通过严谨的新闻采访和深度的独立调查,勇敢站出来发布真实的声音,利用事实说话,遏制以讹传讹;还原事件真相,防止夸大其辞;回应民众关切,引导大众舆论。

2014年5月28日晚,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麦当劳快餐店内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当日21时19分,招远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在麦当劳快餐店内有打架的。”21时23分,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当场将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嫌疑人制服,将受害人吴某某送往医院治疗。21时48分,被害人吴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之后警方发布的案情通报来看,其实案情本身并不复杂。但就是这样一个案情并不复杂的凶杀案件,很快在微博、微信上出现了各种所谓的“真相”。由于各种谣言太多,网民的态度和方向很快就发生了转移,从对凶手的谴责转到了对警方处置不力的批评。甚至有谣言直接说,当地公安局长和凶手官商勾结。

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传言浪潮,《烟台日报》在5月31日刊发消息《招远一女子快餐店内遭殴打致死》,向广大读者通报了基本案情。因为事发突然,且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所以编辑部马上安排记者进行实地采访,6月1日,《烟台日报》在一版刊发长篇通讯,招远警方公布“5·28”故意杀人案案发现场视频监控,采访办案民警还原案发现场细节。6月2日,继续刊发招远市民哀悼受害者情况,并采访了受害者家属;同时刊发评论——《招远事件中的谣言与真相》,引导市民理性思考,不要以讹传讹。6月3日又在一版刊发招远“5·28”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的消息。

一个本来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就这样在各种谣言和猜测中,当地警方反复躺枪,一度变成公众信任危机。《烟台日报》连续刊发的系列报道,面对汹涌的网络浪潮,仍然难以挡住众人的悠悠之口。但是作为地方媒体,报社采取了不失声、不乱语的严谨的报道策略,使每篇报道都能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让事实去说话,让读者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本栏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招远收费站舆论监督
江苏20个高速收费站实施“准自由流”改造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递光明 融化冰雪 招远站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收费站排队模型的模拟实现
深度剖析招远市古村落发展现状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