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城市党报如何适应传媒新语境

2015-01-31张建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蚌埠报业党报

□张建平

(蚌埠日报社,安徽蚌埠233010)

试探城市党报如何适应传媒新语境

□张建平

(蚌埠日报社,安徽蚌埠23301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挑战,以平面纸媒为主体的城市党报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危机感越来越大。如何转型,以适应传媒新语境的改变,成为地方纸媒党报必须逾越的一道关。

《蚌埠日报》创刊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市场洗礼,蚌埠日报社已成长为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在体制上实现了转型。在做大做强纸媒的同时,蚌埠报业传媒集团的新媒体逐步发展,并呈加速态势:2007年开通蚌埠新闻网,2013年1月《蚌埠手机报》、网络视频正式上线;5月蚌埠新闻网改版,蚌埠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发布;2014年7月,经安徽省新媒体集团业务整合后“蚌埠手机报”(安徽手机报蚌埠版)通过新平台发送;2014年10月,“掌握蚌埠”APP客户端正式发布,发布后短短1个多月,用户数就突破3万人。

从各地市级党报的发展进程看,尽管新媒体群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但在媒体互动、融合发展等方面,与传统纸媒时有游离;同时报业传媒集团在观念、制度、机构、体制上,尚未跳出传统报业的窠臼,以纸媒思路办新媒体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多家在媒体改革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党报看,这些城市党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早早转变了新闻观念,二是树立全媒体意识,三是建立了适应全媒体格局的体制机制,四是以报业为基础、实行多元化发展。为应对以技术平台为先导的传媒产业革命,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浪潮中乘势而上,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反躬自省、锐意改革,拟借他山之石,砺创新之器。

转变新闻观念以市场为中心

想引领行动,想实现传统报业新突破,首先要转变新闻观念、办报理念,从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淡化宣传色彩,回归新闻本质,实现新闻产品化。

宣传曾是市级党报的唯一功能,在资讯传播日益快捷、渠道日益多元,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务实开放,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宣传仅仅是党报传媒集团诸多功能之一。媒体功能更多的是提供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行政指令性的发行收入仅供消化印刷成本,若想有更大收益,必须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而原来的报刊读者也从被动接受型转变成主动选择型,成为消费新闻产品、购买媒体服务的用户。

各类报刊如《南京晨报》、《新安晚报》的跨区经营,更多媒体的跨界经营,都在抢夺市场蛋糕,市场化成为新闻信息消费的新业态。地市党报应迅速适应这种新业态,并需在新媒体汹涌而来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主动作为,先行一步,抢占媒体制高点,不断提升公信力、影响力,以争取市场主动权,巩固主流媒体的市场主导地位。

打破平面思维树立全媒体意识

首先要在全体从业人员中树立全媒体观念。报业传媒集团是以报业为主、多种媒体全面发展的新闻单位,在采编、经营过程中必须更新原有的“平面”思维,把工作业务立体化、全媒体化。

打破平面思维,把工作业务立体化,实则就是突破原有的报纸思维,新闻资讯不以版面呈现为唯一呈现方式,应考虑到文字、图画、表格、视频在不同媒体上的分别呈现或综合集成。对采编一线的记者来说,采访手段要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可同步进行。根据新闻价值、采访条件和报道需要,有所侧重。比如在报道一则新闻时,既可写文字,也可拍图片、视频。一部质量中上的手机即可完成简单的图片、视频拍摄任务,并可及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即时回传发稿,或直接在微博、手机客户端上发稿,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的需要,实现新闻资源最大化。经营人员不再以报纸版面作为广告唯一载体,在为用户提供报纸版面的同时,还可提供网页、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服务平台,提供综合服务和增值服务,让用户既可点餐,也可享用全媒体套餐。

从传媒集团自身来说,要区分媒体的差异性,讲求点对点的精准传播、区别不同用户的分众传播。以到达时效作为选择媒体发布顺序的标准,微博、客户端首发简讯,微信、手机报补充,报纸、网站进行展开式报道。体现新媒体求速度、纸媒做深度,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创新体制机制适应全媒体格局

为适应全媒体各有侧重、全面发展的格局,传媒集团在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首先要从机构设置上大胆尝试,改革现有的分散式部室制采编机构设置,分别建立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打破日报、晨刊、新媒体壁垒,不再画地为牢,属于采访性质的归口采访中心,属于编辑性质的归口编辑中心,两个中心分别由集团分管领导牵头。采访中心为确保完成硬性采访任务和其他性质的采访,可设要闻组、财经组、社会组、影像组等,以便指挥协调。编辑中心分媒体设置责任编辑、分工负责。

采编发稿流程也应大胆改革,以适应不同媒体、不同受众、不同发布方式的需要。记者稿件全部网上流动、网上审核签发。记者采访的稿件经采访中心初审后,投送编辑中心,日报、晨刊、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编辑可分别选用。部分需即时发送的新闻,可缩编为新闻提要、“一句话”新闻,由微博、客户端即时发送,并附“详见报纸×版报道”,既满足了新媒体快的节奏,也为读者阅读报纸提供了线索。

在考核考评机制上,改变以报纸见报稿件打分计酬的唯一考核办法,允许一稿多投、一稿多酬,不同媒体制订不同的计酬标准,激发记者采写好稿的积极性。

实现多极发展做好多元经营

纵观走在媒体改革前列的城市党报,不仅有多种纸媒,还有网站、网络电视台、客户端、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系列、户外媒体等新媒体。并且还以主业为基础,涉足会展、广告、房地产、旅行社、商贸、服务等行业,实现了多元经营、多极发展、多极支持。

蚌埠报业传媒集团现有两家报纸、五个新媒体、一家新闻广告公司、一家房地产公司。主要收入还是靠报纸版面广告。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成熟,在网站、客户端、手机报等新媒体上的广告份额逐年增多。尽管年度营业收入连续多年居安徽地市党报第一方阵,但提升幅度不大。

为尽快提速增效,在做稳做强主业的同时,可借助主业的辐射力、影响力、人才资源,试水与主业关联性比较强的其他行业。日前,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相应鼓励政策即将配套出台,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将借此东风,谋划多个项目,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蚌埠报业党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