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有活水 妙笔定生花
2015-01-31江苏杨克慧
江苏 杨克慧
源头有活水 妙笔定生花
江苏 杨克慧
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是语文教师上作文课时的口头禅。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才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生活中选择典型场景,把学生带到春意盎然的田野,引导学生观察灿烂的春花;把学生带到机器轰鸣的工厂,让学生欣赏纺织女工织出的一匹匹漂亮的花布……一篇篇文字优美、意蕴深刻的作文孕育而生。李吉林老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由于诸多原因,教师把学生带出校门,深入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的生活圈子很小,在“两点一线”式的家和学校之间徘徊,那么怎样从如此小的的生活范围中发掘丰富的写作素材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制造写作情境,是一个获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利用偶发事件 及时指导写作
生活如万花筒,看似千篇一律,其实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上演着与往日不同的生活戏剧,如果教师能将偶发事件作为写作的素材,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不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了吗?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随时写,随意写,有感而发,有事可写。开学一个多月了,我班均未获得流动红旗,学生们情绪低落,在班会课上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周后,我班获得了流动红旗。,全班沸腾。喜事接踵而至,班里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演讲比赛获得了二等奖。闻此喜讯,我内心一动,回到教室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了获奖的喜悦心情,并要求学生以《双喜临门》为题,写一写自己得知喜讯的感受。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极高,一堂课的时间,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许多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极为细腻:“听到大队辅导员播送获奖班级的名单时,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反正不是我们班,听什么听!’为获奖班级鼓掌也觉得没劲,反正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个消息令我们惊讶,我们低垂的头不约而同地都抬了起来,侧着耳朵仔细听,不时用疑惑的眼神互相交流着。”“同学们围住小演讲家,像围着一位凯旋的将军,拍拍他的头,捶捶他的胸膛,比自己获奖还高兴。”看到这一篇篇文笔优美,心理描写细腻的作文,我觉得这次偶发事件我抓得很及时。这稍纵即逝的情境不就是教师应及时抓住并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吗?
以学生身边的偶发事件为题材进行作文,并与观察、思维、情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懂得作文的素材就在身边,甚至是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他们认识到作文素材不需刻意去寻找,身边的点点滴滴就是写作的最好材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制造写作契机 供给写作素材
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能变成写作的素材。这样的事例很多,但毕竟有限,如果能制造偶发事件,有目的地创造写作的机会,学生写作的材料不是更多了吗?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演员”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策划,不动声色,不留痕迹地导演出一幕幕情境,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
在执教《鞋匠的儿子》时,文中有“尴尬”一词,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词,我灵机一动,板书时把偏旁“尤”写成“九”,并强调这两个字的偏旁部首是“九”,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几分钟后,终于有人举手告诉我,说我写错了,我假装大吃一惊,拿起书仔细对照,最后满脸羞愧地说:“老师写错了,我向你们道歉。”课后,我让学生们以此事为素材作文,学生们以《老师犯错了》、《我指出了老师的错》《“尴尬”让老师尴尬了》、《不要迷信老师》为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叙述这件事,立意各不相同,但语言生动,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教师人为地制造情境,及时指导学生写作,也是挖掘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捕捉生活细节 深入指导观察
家庭、社会是学生更大的舞台,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事远比在学校发生的事丰富多彩。因此,若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的素材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捕捉生活的浪花,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用一双慧眼去优选生活的典型场景,收集写作的素材,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石。如一次作文的要求是写一个人的特点,我发现学校围墙外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站在教室的走廊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我发动全班学生利用课间观察这个小男孩:他长得怎样?他是怎样走路的?他是怎么骑摇摇车的?他是怎么缠住奶奶撒娇的?他是怎么吃饭的?全班学生兴趣盎然,每天下课,他们都拥到走廊上,观察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当了我们一个星期的模特,他的活泼可爱被学生们写得活灵活现。写完了小男孩后,我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们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家中或社会上的一个人,写出他(她)的特点。一个星期后,《怕妈妈的爸爸》、《心灵手巧的妈妈》、《不怕脏的钟点工》等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让人赞不绝口。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在学生的眼中,是一个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作为教师,我们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形成自主观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方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应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