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1-31桑琳霞赵丽娟高增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桑琳霞 赵丽娟 高增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桑琳霞 赵丽娟1高增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2013年入住该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后忧郁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SAS、SCL-90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焦虑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精神病性外其他8项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心理干预;脑出血;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年龄、肥胖、遗传因素、锻炼等因素有关,还与本人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及心理行为因素有关,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已超过传统的生物因素,紧张、焦虑、惊恐等心理因素均对心血管有负面影响,且不利于疾病康复,特别是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1~3〕。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2013年入住我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后忧郁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排除有全身性器质性疾病、有精神疾病史、无独立行为能力及近期服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者。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72±4.78)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56±5.0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安排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1)认知干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逐渐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然后由内科医生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协助患者控制不良情绪,建立起乐观的生活态度等;(2)行为干预:引导患者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如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低糖低盐低脂饮食等,根据负性情绪程度不同有针对性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引导患者如何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充分调动身边的关系网,让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及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社会组织活动,扩大交际圈等;(4)药物干预: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者给予药物治疗。
1.3 指标观察 (1)负性情绪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5〕(SDS),含有20个条目,有4个等级标准,等级越高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较高,其主要适应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焦虑自评量表〔6〕(SAS),与SDS相似,反映病人的焦虑程度。(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7〕(SCL-90)来评价,共 9个条目,得分越高其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的水平越低。在入院后和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SDS、SAS、SCL-90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负性情绪、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焦虑症状干预后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比较(±s,n=40)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比较(±s,n=40)
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 时间SAS SDS对照组 干预前58.75±7.85 62.15±9.76 1个月后 55.33±8.561) 59.78±11.561)观察组 干预前 59.12±8.12 61.72±10.59 1个月后 47.86±9.151)2) 53.28±10.141)2)
2.2 心理干预后生活治疗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精神病性外其他8项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n=40)
表2 心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n=40)
组别 时间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对照组 干预前 1.86±0.71 1.84±0.56 1.94±0.32 2.23±0.62 2.17±0.65 1.95±0.52 2.12±0.64 1.82±0.43 1.52±0.37 1 个月后 1.85±0.56 1.81±0.58 1.82±0.43 2.19±0.52 2.18±0.59 1.92±0.48 2.07±0.52 1.78±0.41 1.45±0.35观察组 干预前 1.85±0.81 1.83±0.61 1.93±0.35 2.21±0.61 2.19±0.62 1.98±0.63 2.08±0.58 1.82±0.39 1.51±0.36 1 个月后 1.66±0.571)1.65±0.561)1.74±0.511)1.66±0.491)1.69±0.621)1.74±0.521)1.82±0.481)1.65±0.381)1.46±0.32
3 讨论
虽然现在医疗水平有很大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提高,但是脑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带来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脑出血后忧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多伴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此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有很大影响〔8〕。有研究〔9〕表明,负性情绪能促进或加重脑出血后忧郁状态,而家人关心不够、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过重、丧偶、生活质量降低等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10,11〕结果一致,提示对脑出血忧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心理-神经-免疫有关,心理神经免疫研究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之间有神经连结,免疫功能的改变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而且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能穿过血脑屏障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可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可能对机体神经内分泌活动产生影响,继而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7,12〕。综上,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1 黄 丽,邵芙蓉,王晓妹,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80-2.
2 王 建,王 俊,李运明,等.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54-6.
3 袁 燕,李德翠,王宇霞.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1-3.
4 崔 颖,吴庆文,马素慧.活动分析法联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3):231-3.
5 金 英,孙艳军,高燕军,等.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6-7.
6 赵冠春,贾东奇,舒肖梅.56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J〕.江苏医药,2012;38(20):2486.
7 陈光学,吴丽君,林 勇.家属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113-5.
8 林子玲,郭永谊,赖家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85.
9 杨述鸣,张晓平.早期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307-8.
10 王权华,唐梅文,梁 饶,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心理干预(附40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2;34(9):1217-9.
11 章 稼,陈 红.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4490-1.
12 邢月梅,曹枫林.心理干预对预防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5):161-2.
R722.15+1
A
1005-9202(2015)09-240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09.042
1 外科门诊
桑琳霞(197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方面的研究。
〔2014-03-17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