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细节运用之浅见
2015-01-30余运达
余运达
电视新闻的突出优势是能够用形象的画面,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状态。如果说画面让电视新闻变得形象饱满,那么,有了细节则使电视画面更具生气和灵气。中国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好的细节对表现新闻主题、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细节
电视新闻细节,是指记者在现场摄取的那些最能表现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它可以是新闻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电视新闻细节能使观众过目不忘和长久回味,具有强烈的画面视觉冲击力。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新闻细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主要靠图像和声音来传播,与广播和报刊等媒体相比,强烈的现场感是电视新闻最突出的优势。现场画面、同期声和解说,能使电视新闻血肉饱满,更具魅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电视节目稍纵即逝,往往节目中的一个细小动作,观众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已匆匆而过。因此,记者不仅要发现细节、捕捉细节,更要设法让观众注意到这些细节。有时候几个小小的细节,能使新闻事件越发生动,使新闻人物越发丰满可信。2013年,辽阳广播电视台采制的新闻《王怀庆:当代“时传祥”掏粪三十年》获得2013年度辽宁省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新闻中有一段细节场面:盛夏时节,一位掏粪工冒着刺鼻的臭气站在旱厕里一勺一勺地往外清掏粪便。没有一句解说,只有现场效果声。报道抓住了反映人物本质特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画面,将一位忠于职守默默奉献30年的掏粪工真实感人的鲜活形象推到了观众的眼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新闻增色不少。
2.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受,拉近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与观众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通过拍摄现场画面,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而细节的运用则更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央视焦点访谈《罚要依法》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辆货车在公路上行驶,一个戴墨镜的交警拦车。离车数十米就举起一张罚款单。当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代江(交警):20。(一张没有罚款理由的罚单)
记者:给10块算了。(刘一把抢过10元钱)
记者:这是什么钱?
刘代江:来来来,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照顾一下吧?
刘代江:(用舌头舔了一下手指,又撕一张罚单)再来20!
记者:照顾一下算了,空车——
刘代江:(提高嗓门)40!
司机:算了,再说就揍你了。
这一细节真实地再现了部分交警乱罚款的恶劣行径。
3.克服电视新闻中声画“两张皮”现象
一般情况下,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该用画面就能传递新闻信息,有时不依赖语言的描述,观众就可以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而,在实际报道中,许多记者在拍摄电视新闻时,都是事先写好文字稿,然后再从拍摄的图像素材中配一些相关的画面。许多图像都没有针对性,只是一些万能画面的简单排列。这种声画“两张皮”的作法不仅使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大大削弱了电视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为什么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呢?依笔者浅见,不重视细节拍摄是原因之一。
一些记者平常拍摄新闻素材时,往往不重视画面“细节”(即特写)的运用。因为新闻都配有解说词,即便不用特写,全景、中景等万能画面也勉强可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要,而抓拍“细节”(即特写),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相对较难。但实践表明,合理运用细节能够大大提高新闻的可看性。一条新闻如果没有或很少运用细节,想要突出表现某些主题,就不得不用解说词去提醒,而有时在解说的提醒下观众也看不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在画面中本来就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这样,新闻就很有可能陷入到“声画两张皮”的境地。
三、如何抓取“新闻细节”
在电视新闻中,如何将细节真正融入事件中去,提升新闻的可视性和震撼力,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善于发现细节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记者采访的人物和事件中,可谓千人千面,只有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点,才能使新闻吸引观众。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并通过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将人物和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要合理应用细节
合理应用细节,就是要合理使用好特写镜头,通过特写镜头的应用,将人物或事件的特点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在实际拍摄中,许多电视记者仅仅是为报道而报道,经常使一件很好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报道流于形式。因此,在电视新闻中特写镜头的应用要大胆采用“减法”,将与主体无关的坚决剔除,让观众明白你要表现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什么。
3.要提升细节的内涵
在电视新闻中合理使用特写镜头,突出被摄主体,是深刻表现新闻内涵的一种有效手段。辽阳广播电视台2006年播出的新闻《老两口拾荒助人20年》报道了辽阳市文圣区襄平社区康永昌、方淑荣老两口,拾荒20年,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困难邻里的故事。作品通过记者的亲身经历和描述,从细节入手,大量运用特写镜头,如打补丁的被褥、装满饮料瓶的麻袋,向人们展示了一对平日精打细算的夫妻,在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却无偿帮助他人的感人事迹。该作品从细节入手,巧妙应用大量特写镜头,将人物生活的“贫穷”和精神的“富有”进行了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新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方淑荣由此被评为辽阳市道德模范。
总之,在电视新闻中,只有抓住了细节,才能够打动人、吸引人,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养成善于发现细节、合理应用细节,并将细节有效提升的好习惯,才能创作出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辽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