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报如何满足老年人“口味”

2015-01-30唐勇

记者摇篮 2015年2期
关键词:万山红小报老同志

唐勇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诸多新闻媒体纷纷开办老年类节目和栏目。然而,这类节目和栏目的数量与老年人口相比,却似乎少得不成比例,而备受老年人青睐的纸质媒体更是凤毛麟角。

报纸作为一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尤其为老年群体所认同。尽管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将给传媒业市场带来一场颠覆性革命。但是,纸媒对老年人而言却魅力依旧,他们从年轻时代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读报群体中最忠实的一部分“观众”,即使在传媒革命的今天,他们仍然墨守着读报传统。

老年人爱读报,而报纸家族种类繁多,他们更喜欢谁?当然是距离他们最近的老年报。因为从本质上讲,老年报无论在选取的内容、编排的版式,还是在所采用的字号等方面,都应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做到报纸“老化”。那么,什么样的报纸才能与老年人更贴近也更贴心,什么内容才能够吸引他们阅读?笔者认为,老年报要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应具备“五要素”。

一、具备贴近性

能让老年人对报纸的内容喜闻乐见,首先要从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做起。

退休后的老同志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多少有些想法,他们离开几十年繁忙的工作岗位,忽然停下来,难免会有孤独感,他们在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加强锻炼、修身养性、旅游观光、阅读写作、养花育草、交友同乐、奉献社会……各取所好,自得其乐。

虽然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与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单位和同事却难得相见,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退休后到异地生活的老同志,消息更加封闭。许多老同志认为单位办个内部交流的小报很有必要,这样单位的大小事情都知道,借助这个小报还能了解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既有文章,又有资讯;既有诗歌,又有美术作品;既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又了解生活福利待遇的信息。谈老同志自己的事,论老同志自己的观点,让老同志参与办报,积极写稿,让他们觉得关心这张小报就是关心老同志这个群体,真正让小报传递老同志的心声。

二、具备实用性

对于离退休老同志而言,在单位工作一辈子与同事朝夕相处,有很多家庭三代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对自己的企业有深厚的感情,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需要情感交流,需要幸福的回忆,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怀,退休只是人离开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但是人的情感还在,几十年的酸甜苦辣、辛勤汗水都会留下无数的感动和记忆。虽然退休了,但是这种记忆深深地埋在脑海里。由于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居住地点比较分散,大多数离单位较远,甚至有很多在外地生活的老同志,由于年龄越来越大活动不便,于是单位内部交流的小报就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精神交流平台,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到各种生活信息、单位发展的新进程、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现状,许多大事小情都见诸报端,既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又有利于老同志的身心健康。

三、具备精神价值

离休的老同志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为革命工作作出巨大贡献。退休老同志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他们历经艰难困苦,坚定信仰,爱事业如爱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实践创造着一种精神财富。它勾引起老同志们对历史的欣喜回忆,这是对新一代年轻工作者的一种激励,也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种精神,也希望走群众路线的优良革命传统能传承下去。

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离退休管理部为老同志所办的内部交流小报《万山红》,以其精心的策划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这张小报通过各种报道形式,挖掘和整理老同志储存和积蓄的资源,特别是“往事漫忆”专栏,其发表的文章都是离退休的老同志自己撰写的,每一篇都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关注离退休老同志的生平事迹,反映和记述了老同志们所经历的不寻常岁月,成为留给后人的珍贵史料和精神财富。

《万山红》2010年5月9日第5版至8版,用四个版面刊登了孙萌同志的回忆录《记忆历史不忘昨天珍惜今天》,这篇文章是孙萌同志在病榻上写成的,记述了这位老人在求学期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在日寇统治下被捕入狱惨遭酷刑的斗争历史,也反映了她冲破封建束缚,追求真理、渴望光明,一心一意走向革命的坚定品格和对党忠贞不渝的真情实感。读之感人肺腑。

另7月9日第3、4版刊登的《浅浅的足迹》是吕秀珍同志的早年作品,她以日记的形式追忆初涉革命征途的往事,洋溢着革命青年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追求。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动容。

四、具备沟通价值

一张小报就是一个沟通平台,既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交流情感,又把关怀、友谊、行踪、心迹一一呈现。能给老同志们提供大量的生活信息。

辽报集团老同志通过阅读《万山红》,得知栾菊玲在印度洋上享天伦之乐,高鸿烈在感悟文学与艺术的奥妙,田昕在潜心绘画,吴佳铭游走在古诗词里,史航在实现着自己的电视编导梦,贺修俊、秦杰民从海南、加拿大来鸿,大家接受他们祝贺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彼此增进了感情。《万山红》也成为那些居住分散的老同志们沟通信息的交流平台,对驻各市记者站的退休同志,离退休管理部把报纸邮寄给他们。

抚顺记者站原站长赵景富说:“身在抚顺,退休后好像一只离群孤雁,有一种孤独感。有了《万山红》,离群雁不孤。我订报纸杂志不少,唯有这张小报成了我的最爱,有了这份小报,我又回到集团中。”这是老同志的心声,这是为老同志开辟谈天说地的交流园地,这是其他类报纸很少做过的。只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报的形式才能如此灵活。

五、注重人文价值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我很欣赏于怀莎老先生的话:“生命之光辉要想穿透时空达到不朽,只能以文化的传承为途径。正如一件精美的唐三彩,创造它的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他生命的亮色却可依托这无价的艺术品达到永恒。”老年人由于经历了人生大部分时间,对于社会和生活的发展有较深刻的体验,大多懂得什么是人类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多种方式将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万山红》注重人文价值的挖掘,把辽宁日报典型人物、经典事迹加以弘扬。2010年3月9日赵阜同志的回忆文章里,看到辽宁日报的一任总编辑怎样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组织编辑记者创造出推进中国农村改革的好新闻,在当时得到众多兄弟新闻单位的欢迎和赞同。

新闻大家范敬宜同志逝世后,《万山红》组织老同志写了六个版的追忆文章,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思念。范敬宜在辽宁日报数十年的实践,他写出经典新闻作品《莫把开头当过头》,是辽宁日报发展史上的经典篇章。《万山红》倾全力发表多篇文章怀念从辽宁日报走出去的范敬宜,这种非常举措,实质上是在弘扬辽宁日报传统精神和人文价值。

(作者单位:辽宁报业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万山红小报老同志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徐境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拍一叶知秋 摄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