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报道现状及对策

2015-01-30李扬

记者摇篮 2015年2期
关键词:时政老百姓新闻报道

李扬

“政治新闻”是指报道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在国内、国际方面的政治主张、言论、行为与活动,以及社会上的政治思潮、政治事件、政要人物更迭等方面的新闻。时政新闻在对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重要法律法规以及重要会议进行报道的同时,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国家大事的权威发布,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意志。各级党政部门在发布新闻时,不仅仅是新闻的发布者,也是新闻内容的组织者、执行者和了解者。如一个文件的制定,它是由一个领导办公室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其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老百姓的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正是这样,时政新闻在电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记者在新闻报道内容上拘谨,报道形式上单一,报道文字显得官方化,报道效果不够明显。读者面对“硬新闻”、“硬报道”不感兴趣,关注度不高。从深层次原因来说,涉及时政新闻发布的官方文字过硬,官腔太重,给予媒体记者的新闻素材过少,以及透露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大量材料仅仅是数据信息的呈现,鲜活的实例太少。还包括新闻政治体制、媒体经营等理念上的问题。报道程序化,官方化味道太浓。报道,在文字上显得公式化、概念化,语言生硬,公文套路明显。如某报道中,文字中反复出现,“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文字生硬,在各大媒体上,反复出现,读者也会出现厌倦感。

电视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受众才是电视生存下来的生命线。为老百姓报道,报道老百姓爱看的新闻,是近年来电视媒体的主导思想。对此,笔者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提出以下策略:

一、树立时政“大新闻”意识,打造主流新闻

所谓时政“大新闻意识”就是除了报道相对正式的时政新闻之外,寻找一些与该时政新闻有关的衍生新闻。这些新闻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时政新闻在同时段播出,能够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从而提高新闻的影响力。

优秀的新闻记者,会从中找出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话题,如公共设施建设、绿化建设、旧城区改造等。这样就能把新闻通稿变成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从而推动时政新闻主流地位的建立。其次,时政“大新闻”建立还需要依靠记者的采访。在我国的时政新闻中,记者和新闻发布机构的官员一对一的访问很少出现。这就需要从采访形式上改进时政新闻的报道,创造行政官员与媒体人直接接触的机会,曾加记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这既能体现媒体的调查报道能力,又能增加时政新闻的人情味。

二、采访报道要转变思维方式

媒体记者在采访时,不能将注意力放在领导身上,而应将着眼点放在老百姓所关心、关注的地方。

记者在报道时,首先应该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选择新闻要素。就老百姓而言,所关注的问题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些涉及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时政新闻中,究竟政府部门为老百姓解决了哪些问题,办了哪些实事,政府出台了哪些惠民政策,这些都是时政新闻报道的要点所在。

其次,报道时政新闻的思维方式要从单一型转向发散型。记者在采访报道时,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从事物的前因后果,来正确、客观地报道事物。

再次,报道时政新闻要从静态的类型找到矛盾的切入点。在变化的新闻当中,发现矛盾所在,从变化、发展中,寻找到切入点。在报道时,要具有前瞻性,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将新闻的当天和昨天、明天相联系,从而揭示新闻的本质内容,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使读者对于新闻的了解更加全面。

三、时政新闻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

做好时政新闻报道要具备策划意识,千篇一律的时政新闻,程序性的时政新闻,不仅语言枯燥,内容缺乏可读性,而且关键在于没有好的视角。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策划来强化时政新闻的报道质量。

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的报道,如果是常态新闻,会写得仅仅流于形式,稿件必然生硬。但是,提前做好策划,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时政新闻写得要有故事性。当前,时政新闻写得很硬,可读性很差,读者没有兴趣去读,如何吸引读者的目光,将时政新闻写得具有故事性,内容上跌宕起伏,有前因后果,有矛盾,有冲突,则新闻就变得生动和有可读性了。要有意识地对新闻选题的角度进行分类,在选题时,要注重老百姓关心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对于老百姓在问题上出现分歧的地方,要深入挖掘,寻找到分歧点的要害,抓住重点,正确引导。

选题时,对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要重点关注,力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对此,时政新闻的语言也要破除语言上的僵化,不能简单地认为时政新闻的语言必然是生硬的、官方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在抓住新闻的重点后,可以不必照搬照抄会议或者讲话的内容,在写稿时,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则会显得文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尽量少用长句、生僻字,少用大话、空话、套话,从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四、时政新闻报道要以人为本

新时期,新闻受众不再仅仅是新闻媒介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而是新闻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新闻宣传效果的检验者。

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新闻报道的中心应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利益问题,反映老百姓的心声。

以荣获第17届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为例,文章记录了四个连吃饭都困难的农民工依然为欠薪老板看守物资的故事。该报道选择弱势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工为主角,充分展现了农民工的朴实厚道的品质。这篇报道传达的正是时政新闻为老百姓服务的传播理念。

我国的时政新闻从报道内容、形式以及报道理念等方面,经历各种的转变和升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新闻媒体趋向多元化,时政新闻的改革依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推进时政新闻的良好发展,需要每一位新闻媒体人,在遵循新闻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使新闻媒体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时政老百姓新闻报道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