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画面编辑的核心点
2015-01-30崔泽萍
崔泽萍
从事电视画面编辑工作二十余年,总结出电视画面编辑工作是电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电视画面素材只有通过编辑,也就是二次创作,才能将最合适的画面段落按照最理想的方式组合起来,达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完美融合。要做到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化,一定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画面编辑核心。
一、面对大量的画面素材,选取过程其实是一件复杂而有意思的取舍过程
选取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画面选择应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2.画面选择和使用的素材应服务于节目的内容和主题,方便情节和结构表现。3.画面选择要与电视节目的类型相吻合。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强、节奏快,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宜于多选择构图稳固、安定的固定画面或镜头,也方便受众在短时间内看明白。另外,尽量多选平拍画面或镜头,给人以平等、客观、公正和亲切的视觉效果。
二、画面长短的确定要出于节目内容的表达需要,同时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让受众看清、看懂
一般画面长短应结合三个方面因素,也就是内容的表达、布局的长度、景别的纵深。
一是看内容表达。从内容表达需要确定画面或镜头长短,也就是强调画面或镜头的长短,我们首要考虑能否让受众看明白。画面太长则滞缓,太短则匆忙,都影响受众对节目的感受和理解。
二是看布局长度。画面布局特点决定画面或镜头的长短。画面布局有主体、陪体位置,画面布光特点,主体与陪体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等。
三是看景别的纵深。1.景别不同包括内容繁简不一,画面长度也是不一样的。远景、全景所含内容较多、画面复杂,镜头相对要长;近景、特写呈现内容少、画面简明,镜头适当要短。还要强调的是即使相同的景别由于画面的信息量不一样,画面最终保留的时长也就不一样;2.如果受众较熟悉的事物,镜头可短些,相反,镜头应该长些;3.加字幕的画面,镜头要适当延长。
三、电视画面的组接原则
1.逻辑性原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逻辑、受众欣赏心理逻辑、艺术表现逻辑。这里的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逻辑,是生活本身的规律,也是画面组接的基本依据。具体说生活逻辑又有四个方面内涵:一是情节发展逻辑;二是要保持前后主体动作的连贯性;三是准确表现人物事件存在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平行关系等;四是时空转换的逻辑性。
2.匹配的原则。这里画面匹配指上下相连两个画面中,同一主体所处位置要保持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空间统一性,让两个画面连接一起时产生和谐自然的关系。画面匹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景别的匹配、方向的匹配、色调的匹配。以下三方面是具体阐述:
一是景别的匹配。景别强调的是景别变化要有渐进性。画面的景别变化通常要把握好度,不能变化太小,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方向的匹配。方向匹配要求画面组接时要注意保持与画面中主体运动方向或对应关系的主体之间视线的一致性;还要调节好主体运动方向未变,但拍摄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其实,后一点是指我们说的越轴。三是色调的匹配。色调匹配一方面指画面在组接中注意光影和色彩的真实性,注意不能偏色。另外还要保持影调和色调大体统一和一致。
四、电视画面组接的基本方法
1.确定画面的剪接点。画面的剪接点就是画面间连接的点,是在形式上确定画面可以连接的因素。最佳画面剪接点是当受众把画面内容看清楚就及时进行切换,来保持不断地传输出新的信息。
2.电视固定画面及运动画面的剪接。一要看固定画面间的剪接。固定画面的剪接由于镜头本身不动,剪接也就根据画面中主体是否运动来选择剪接方法。对固定画面里,画内主体不动的剪接一定要找到两个画面的主体在空间关系、逻辑关系以及通过景别、角度、光影、色彩、线条等元素形成的画面造型特征上是否有关联性、相似性或一致性,而保持相等的画面长度,形成统一的节奏感。一组固定画面中不同的运动主体,剪接方法或按照前后画面中不同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轨迹是否统一组接,或前后画面中不同主体运动形态的相似性进行组接画面,或按照前后画面中不同运动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同、相似进行组接。还有,运动画面之间剪接。由于运动画面的镜头本身始终是运动的,组接时主要以镜头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结合主体运动选取编辑点。
3.巧用转场。转场的方法一般分两种:无技巧转场和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是不用特技手段,是凭借镜头之间的有机联系直接切换。常用的方法有:空镜头转场、特写镜头转场、利用构图相似性转场等。技巧转场是利用特技技巧将两个段落连接在一起。常用的特技有:叠化、淡出淡入、划像、翻页、黑场、定格。
(作者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