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世书香风雨中

2015-01-30张辉

醒狮国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东林讲学朱文

张辉

壮哉东林: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直到今天,人们参观东林书院后,还由衷地赞叹道:“东林精神永垂不朽!壮哉东林魂!”

记者:朱教授,您好,作为东林书院研究专家,请您给我们讲讲东林书院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又是如何达到这种地位的?

朱文杰: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是创办较早的我国古代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思想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创办人杨时,是宋代一位伟大的爱国学者、著名的理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教育的文化巨匠。东林书院是宋代理学南传的主阵地、主课堂、重要活动中心,是开启构建南宋福建闽学即朱子学的发祥地。儒学从孔子创立,经孟子等人传承发扬,到北宋二程推广传授,其思想影响主要还在我国北方一带。杨时将理学正统传到我国南方,构建了宋代程朱理学的正统学术历史地位,这一历史丰碑和文化功绩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铭记的。

到了明代,无锡顾宪成等东林学者为了继承杨时讲学遗志,继承发扬理学传统,将东林书院修复,开始讲学。他们申明宗旨、确立规程、订立会约、首列孔孟之教,以标明讲学方向与统宗。东林书院不分尊卑长幼、来去自由、集体讨论、畅所欲言、敞开门庭、广纳众议,不执门户之见。提倡关心国事、廉洁奉公、振兴吏治、革除积弊、关心民生疾苦、提倡实际有用学问,反对谈空说玄的误世腐朽学风,这在国家政权建设及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广泛、深远的影响。东林书院名声大震,一时朝野士大夫皆以东林为归。东林书院成为国内探索、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重要活动中心和一流学术论坛,树立学人风范的一面标的与旗帜。对明末社会及学术思想界起到规导、指引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东林书院在讲学中提倡实学有用,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学风。我国实学思想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而首开实学思想先河的,当首推东林书院。它使明末社会思想由空乏玄虚转向务实有用学风,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播,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主要是由东林学派完成的。

东林学人敢于说真话,严于律己,敢于揭露当时弄权小人和贪官污吏。东林学人胸怀大局、志在世道,主张拯时救民、和衷共济。这在客观上严重侵犯了一部分权臣和贪官的实际利益,最终引起了所谓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激烈斗争,最后导致东林书院被矫旨拆毁,广大东林学人遭受迫害。这一事件时间长达半个世纪,震动全国。

这一局面的形成,不是东林讲学及东林人士的错,而是由当时社会的严重腐败造成的。这场争论斗争,实际上是爱国与误国、为公与营私、廉正与贪腐、正直与邪恶之间的较量和碰撞。直到今天,人们参观东林书院后,还由衷地赞叹道:“东林精神永垂不朽!壮哉东林魂!”

东林书院从创建开始到明清,一直以传承儒学正统文化为己任,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坚持传统、反复宣传、竭力推广、百折不挠,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虽朝代更替、社会变迁,东林书院传承传统文化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最终成为我国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胜迹。

整肃风习:传承儒学的一方圣地

“儒学的核心内涵及社会价值,就是遵循天地人客观的自然发展规律,构建和谐共济的社会环境。”

记者:您的《东林书院丛谈》以档案、调查、史料为支撑,引用了各学派的言论及其他学理分析,不少材料和观点颇具新意,是一部学术水平与历史价值较高的著述,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挑战?

朱文杰:东林书院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书院以往讲学,一直贯彻爱国、关心社会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处社会文化教育阵地,值得深入总结。

从清代中期以后,无锡包括国内没有研究东林书院的专著。以往所存《东林书院志》,版本较早,全是文言,人们阅读不便,而且受体例限制,内容不够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该撰写一部通顺完整,资料全面,既能把握文字内容的严肃真实和准确性,又要考虑到知识性与可读性。尽量做到章节内容平衡,通俗易懂,言之有据,避免空话。

东林书院是传承儒家学说的一方圣地。儒学的核心内涵及社会价值,就是遵循天地人客观的自然发展规律,构建和谐共济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处在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期,政府提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因此东林书院是一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场所、好教材。本人撰写这部书,所选取素材都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物内容,使人读后能够受到启迪。

撰写这部书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反复学习,认真理清书中所涉及的历代有关古典文献资料。书中所列书目,从《十三经注疏》到先秦诸子及各类书籍种类繁多,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知识及必要的古典文献知识,要解决问题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前辈学者在介绍自己的写作甘苦与体会时说“晚睡灯尽后,早起鸟鸣先。”又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其中的经历滋味本人也是感同身受,其实这也是一种挑战,只有坚持,才能到达彼岸。

记者:古代的书院还是以讲学为主,那么东林书院是如何讲学的呢?会有些什么具体举措来贯彻落实书院的学风?

朱文杰:明代东林书院讲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从讲学礼仪、讲学内容,到生活安排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与规定。通常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三日。每月都有主持,并推举一人讲解儒家经典著述中的一段内容,然后相互探讨商量。并审订有《东林会约》,开列孔孟等人的语录为与会者遵循的准则,还罗列修身、格物、处事等修炼内容。要求学人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学要应用,联系实际。

另外,顾宪成还增加了多项规诫学人的思想体系要求,要求讲学人胸怀大志、诚意从学、讲行一致、不务虚名,要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并达到去掉浮躁妄谈,整肃风习的作用。东林会约对讲学之人的思想影响非常深刻,他们大多数人都能以古代圣贤风范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成为尊德守礼的社会有用人才。

时代印记:读书人的一致心声

记者:顾宪成先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谓是家喻户晓,它表达了知识分子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您觉得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朱文杰:顾宪成这幅对联是其对传统儒家学说的高度概括和精辟阐述,是其爱国忧时思想的真实写照与具体反映。它说出并代表了天下士大夫以及所有读书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心声。该联虽文字简单,但含义深刻、影响深远,教育号召意义大。直到今天,仍然能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称颂和思想共鸣,是现今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的好内容、好实物、好材料。这幅对联的思想宗旨必将成为现今及以后所有读书人与社会人士长期共同遵守的永恒主题。

采访过程中不难感到,朱文杰对东林书院的那份坚定的热爱,他治学严谨的态度何尝不是对东林精神最好的守护和传承呢,他把自己的家风总结成16个字:清白简约、坦诚心正、平和敬业、律己从善。正是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给后人做出了好榜样,小到“我家”,大到“国家”,这种精神的传承是无声与无价的,让每一个国人受益终身。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林讲学朱文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沐浴涵濡:群玉书院的讲学探索与反思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