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节目《拳心拳意》的对外传播策略

2015-01-30顾文俊

对外传播 2014年9期
关键词:招式太极功夫

顾文俊

上海外语频道于2013年大胆尝试,重点打造了一部双语中国功夫教学系列片《拳心拳意》,以包括海外第二、第三代移民在内的国外受众为主要收视群,是首个以中英双语播出、系统地拆分讲解“24式太极拳”的中国功夫教学电视片。第一季从太极拳切入,借“功夫”这个具有标志性中国特征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观众传递传统中国文化精神。

选取“中国功夫”文化符号作为传播内容

外宣电视节目面向的是国际受众,其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乃至政治制度都和国内截然不同。要贴近国外受众的需求,就要在“我们有什么,要做什么”和国际受众“想要什么”之间,找到一个交集、一个结合点。所以,外宣电视节目的题材选择是其立身之本,影响着节目的成与败,更关乎外宣效果的好与差。外宣节目特别是功夫类节目,要达到更好的传播实效,如果没有独特的立意,往往就会流于教打拳、学动作的表面,而起不到文化对外传播的外宣效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功夫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又坚守着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功夫”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认知。这也成为我们选择其作为对外传播题材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中国功夫门类众多,为进一步聚焦主题,我们选择了“太极拳”作为对外传播的目标内容。

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等原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其在中国文化方面的代表性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得到突显。总导演张艺谋特别安排了2008名武师表演太极拳,将太极的轻柔舒缓和灵动潇洒展现在世界面前,场面震撼。在总结自己的开幕式创意时,张艺谋认为从创意的角度看,他自己十分喜欢“太极”那一段。“因为,这段内容把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用很好的形式进行了诠释。‘太极通过几个人、到2000多人浑然一体的表演,展现了空灵的感觉,把外国人十分欣赏的中国功夫的元素进行新的解读。”①为此,节目在创意之初,我们就明确了“树好太极魂,传好中国声”的理念,以太极这种中国传统功夫为媒介,融入中国儒家文化,并以此来体现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竞技观,使国外受众在得到健身、修身的乐趣时更能感受到太极所代表的中国哲学的魅力。

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过去印象中的太极总是柔的、慢的,只具有一定观赏性,一般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去练,而现在其在海内外年轻人中也有大量拥趸者。虽然太极拳在全球推广多年,教学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体系和根基,但节目制作方面还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太极门派自制的教学录像或一些发烧友的自制视频。这些作品大同小异,大多是一名拳师演练,靠旁白或拳师自己边练边说来讲解动作的要领,如此“草根的”“自发的”的内容也只能以小众方式有限地传播,更谈不上对外传播。我们希望借节目塑造太极的全新形象,赢得越来越多样化的海外受众,使其接受一种新的理念——太极的健身观和时尚观。只有把创新的思维和表达落实到实践层面,内容才丰富精彩、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传播才能获得影响力和竞争力。

考虑海外受众需求,设计节目架构。《拳心拳意》系列共30集,每集12分钟。时长虽不长,但在架构的设置上并没有因短就简,而是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求、受众的心理、以及电视节目不可放弃的娱乐元素等多种因素。总体而言,节目的架构设计,考虑到了“教”——太极招式的示范、“练”——太极招式与其他招式的对战、“用”——太极招式于生活中的运用。“教”的部分强调能让观众跟得上,每期节目的动作重复四遍;“练”的部分以爆发力十足的对打缓解过去太极节目节奏上的慢,增强可看性,破除太极柔而无用的误解;“用”的部分则是一系列生活场景中的诙谐小品,以女主持“修理”性格暴躁的追求者为主线设计情节,一方面展现太极的实际功用,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可看性。

抓住双语优势,要记住“形”更要抓住“魂”。传播离不开语言,要使内容更有效地到达目标受众,就需要用对方听得懂、理解得透的方式进行表达。为了能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古老而又经典的中国智慧,我们在翻译中摈弃了直译的做法,而选用英语中对应度最接近的说法来翻译。而在处理太极招式名时,并没有拘泥于节目语言的统一性,而是保留其中文读音。这一点的考虑是,太极招式名带有鲜明的中国古典意境,比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虽然仅就读音而言,国外受众很难明白其背后对应的中文意思,但招式名就像口令一样,只要记住了发音,也就能对应到相应的招式。再者从传播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把精炼的中文招式名翻译成啰嗦的解释性英文,倒不如保留原汁原味的读法。此时,再用英文解释和翻译其中的理念与意境,国外受众便能“鱼”与“熊掌”兼得。

巧用“师徒”模式,有了兴趣才会有关注。在确立了以英语为主的语言模式后,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回归了中国传统教学的本源——“师徒关系”,节目中的师傅是一个习拳30余年的太极大师,徒弟则是有一定太极基础又说得一口流利英文的主持人。节目以作为徒弟的女主持人的身份转换为主线,时而以徒弟的身份跟师傅学习,时而在生活场景的实际应用中化身“女侠”。这样的人物模式非常适合外国观众的口味,也满足了他们学习和应用中国功夫的实际需求。

好内容需有好形式,方能吸引眼球先声夺人。电视节目是视觉艺术,内容需要有形式的烘托,才能“先声夺人”。尤其是外宣节目,针对的受众是电视产业发达国家的人群,如果在“包装”上与他们的欣赏习惯相差太大,节目很可能就会被忽略而影响传播的效果。形式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影像风格和视觉效果。太极的阴阳图形是以黑白两色构成的,因此,节目也采用了黑白两色的主场景色调设计。黑背景用于串联词以及对战的拍摄,有利于靠灯光凸显人物和运动的质感,捕捉动作、表情等细微的变化,并靠光影效果营造炫酷的时尚感;白背景则用于太极招式的示范,其产生的高光感有助于凸显太极的空灵飘逸之感,也更能清晰地展现太极的一招一式。而针对对战环节人物动作快的特点,我们使用了升格拍摄技术,也就是高速摄影。这种技术可以用大大超过常规拍摄的速率捕捉和记录动作,当用常规速度播放时,所记录的过程会清晰、缓慢地得以呈现,也就出现了我们常见的“慢动作”。用这种方式拍摄,使得对战双方的动作细节能很清楚地被捕捉到,能以比正常速度慢5-8倍的速率播放,画面的视觉效果堪比功夫片。在后期剪辑中,我们还特别做了分屏处理,将画面分割成3块,一个是动作全景,另两个小屏分别展现手臂和腿部的细节动作,如此便更加一目了然。

深度提炼传统文化内核

媒体人自身要对传统文化作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所谓“量体裁衣”,正因为有了深入了解,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有底气、有发展、有创新。作为《拳心拳意》的制作者,电视编导的专业是电视制作,对于中国功夫和太极拳是门外汉,而二者却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我们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在了解太极文化和中国功夫上,除了安排主持人学练太极,节目的监制、导演等都拜访了多位武术界人士,寻求他们的专业意见,同时还聘用专门的武术指导进行把关。

深入延展,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节目在架构上主要考虑的是教与学的功能性需要,而我们的初衷却不只是教打拳,所教的内容也是有文化深意的。因此,我们在内容方面注重的是深入和延展——用太极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和哲学体现节目的外宣深度,以武术方面的专业性设计延展太极的丰富多样。因此,节目系统梳理和提炼了太极的要义、哲学观点、健身之道和武术层面的技击理念。这样,可以使国外观众在学动作之余,对太极的丰富内涵有所了解,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在专业性方面,我们在保证教拳师傅的专业性、权威性基础上,创意了太极拳与其他拳种招式的切磋板块以及生活小品中女主持人制服暴脾气追求者的情节。同时聘请了精通功夫的武术界人士担任武指,从前期动作设计到现场指导,再到后期画面剪辑等全程把关。

「注释」

①汪涌:《浪漫的中国?梦想的世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专访》,新华网,2008年8月8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招式太极功夫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练太极100%安全吗?
功夫猪
功夫猪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功夫猪
功夫猪
太极Ⅱ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