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2015-01-30刘胜祥

师道·教研 2014年11期
关键词:笔者德育语文

刘胜祥

古人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今天,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新型人才。在培养造就这样一种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这样两种性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德育列为教学的一项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语文教师才算是对学生全面负责。我们许多学生常常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如果升不了学,也就无需读书。像笔者这样的普通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不那么好,有的甚至差的离谱。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可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往往难以上课。这时,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等根本问题,也就是德育问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呢?

语文教育界经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证明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项任务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呢?笔者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既使学生学到、完成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寓”字。

德育的范畴是很广的,且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材,德育又具有不同的内容。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必须切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

一、教材蕴涵着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钱塘湖春行》《黄河颂》《三峡》等课文,写的是祖国江河山川的美。我们教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文字符号转换成色彩绚丽的图像,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并把平面的图像转换成立体可感知的江河山川幻景,然后让自己的思维走进这些景物之中,使自己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又如《谈骨气》《过零丁洋》等课文,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文章、诗歌,读来亲切感人,激人奋进,使大家认识到根本原因就是文章诗词中表现出了爱国英雄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学到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二、教材在完善学生价值取向,形成个体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孕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因此,在分析这些作品时,我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崇高境界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和做人的道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生漂泊潦倒,却始终关心人民疾苦、祖国命运的杜甫等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在教材中熠熠生辉,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完善的精神,他的生命之舟就会随波逐流。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的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邓稼轩》《岳阳楼记》这些文章,记录了学者、科学家、古代政治家的高尚情操,云水襟怀,松柏气节。学生们接触、探索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认识到他们都是经历了分析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之后,最后达到完美的自我境界,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以训练学习的议论能力为主,环绕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议论,写作议论文,学生往往说不了多少句。就拿笔者教的2010届初三(3)为例,有好几个学生基础差,无心读书。一次,英语老师批评一个课堂伏台睡觉的学生,他不但不虚心接受教育,反而无理顶撞老师,说:“我睡觉不学,是我自己的事,既不影响你讲课,又不影响同学听课,关你x事!”气得这位青年女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应付。事后,笔者除了找这个学生个别谈话教育外,还进行了一次颇有教育和教学意义的作文训练。

一节语文课,笔者让学生们就这件事展开讨论。课上,笔者说明是对事不对人,类似这样的现象,不仅我们班有,其他班、其他学校都会有。我先让学生们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后,由小组长在课堂上发言,漏了的再由别的同学补充。课堂上,大家很活跃。讨论中,有人持“无关紧要”观点的,他们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睡觉不对,但怎样不对,又说不出多少来。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发言,学生们摆出了一大堆睡觉的害处,归纳起来有:违反《中学生守则》、影响同学学习情绪、不尊敬老师、有损集体荣誉……说明影响同学情绪时,学生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的条件反射的术语也用上了。笔者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个中学生该怎样做才对?讨论完毕,我看火候已到,布置了以《小议“无关紧要”论》为题的议论文写作。写作前,学生认真复习了有关驳论文的写作知识,尤其强调了写驳论文要力求做到:不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抓住敌论的要害、本质,针锋相对的批驳;不要就事论事,要分析,提高到理论上来批驳;批驳要恰如其分,说在理上。学生们都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这次习作。

有了道德意识是一回事,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是一回事。寓德育于语文训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获得良好的思想品质,它以自我意识为条件,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班级里有些淘气的学生,别人在做作业,他们不愿做,或不会做,于是便淘气,干扰别人,尤其是自修课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事事,违纪也就必然的了。对这类学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让他们练字是好办法之一,可以先从练字的意义说说,然后要求他们觉得无所事事,或心烦意乱什么也写不进去的时候,就练字。这样一来可以稳定情绪,磨炼意志,另外也避免了干扰别人学习的不良行为。例如笔者所带2010届三(3)班的小黄、小何、小梁等学生,笔者从初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这样做了,而且规定他们以每学期所学的古诗词和要背诵短文为练习的对象进行练习,还在他们中开展竞赛结果,字有了进步,要背的课文让他们练熟了,又改掉了纪律上的毛病,综合素养提高了,自己也体会到进步的欢乐。

笔者所带2010届三(3)班学生在初一时素质在级中是比较差的,可是,经过三年的努力,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不断提高,在2010年中考中,语文超番禺区语文平均分3分多,因为笔者经常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中考综合成绩由平时第三上升到年级第一。所以,笔者觉得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总之,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有序、有度地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把握好教育契机,在“寓”字上下工夫,把握住语文知识与德育的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这都有助于增强语言文字学习和德育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可谓是一举两得。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者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