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解预设和生成矛盾,成就课堂精彩

2015-01-30魏彩仙

考试周刊 2014年97期
关键词:消解预设矛盾

魏彩仙

摘 要: 精彩的语文课堂离不开预设,更离不开生成。生成充满“变数”,需要智慧的应对。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消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从而化解课堂危机,成就课堂精彩。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矛盾 消解 语文课堂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预设,它使课堂有序、沉稳而有深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不可能完全沿着预设的轨道行进的,它必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更离不开生成,它使课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妙趣横生。从听课者的角度看,生成内容越丰富,课堂就越精彩;从执教者的角度看,生成越多,挑战越大,因为丰富的生成需要智慧的应对。生成充满“变数”,没有巧妙的应对,它可能让老师无所适从,陷入尴尬境地;没有巧妙的应对,它可能带领课堂偏离预设的轨道,陷入无效的泥潭。那么如何消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化解课堂危机,成就课堂精彩呢?下面,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课前充分预设,自如应对生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备课充分与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预设。深挖教材,充分备课,不仅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还要充分考虑课堂的生成,即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果教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充分的估计,并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那么自然能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前不久,参加了北大语文网的“国培”学习,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的一个讲座,其中讲到了《中国石拱桥》的课例。宁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时,提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课文主要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这切题吗?”宁老师说,他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但学生的回答显然很难一步到位,怎么办呢?宁老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准备了六个小问题作引导,有些班级只需补充两三个小问题就达到正题了,有些班级需补充四五个小问题才达到正题,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六个小问题问完了,还找不到正确答案的。宁老师所做的,正式对问题难度的全面预设。因为宁老师到全国各地开课,不同班级的学生语文能力不同,所以同一问题对不同的班级来说难度不同,宁老师所做的准备,让所有学生都能沿着设计好的路,走到正确合理的终点。正是基于这样充分的预设,哪怕课堂关于这个问题的生成再丰富,宁老师也能应对自如,可见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匠心的预设。

二、课间倾听理解,巧妙驾驭生成

课堂因精心预设而精彩,课堂因精彩生成而亮丽。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滿灵气。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重点在预设上,亮点在生成上。但是,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细节。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教师更要学会倾听和理解,运用智慧驾驭生成,构建有效课堂。

1.倾听是促进生成的前提。

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应对。有些老师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流程,想着自己如何出彩,往往忽略了好好倾听学生的发言,而没有倾听,应对就成了敷衍了事。这样的师生对话,没有思维的碰撞,怎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呢?课堂难有精彩的生成,缺乏生气与乐趣。

倾听在本质上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善于倾听,师生间的对话才是平等的,对话的主体才可能敞开心扉,有问必思,有思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要给学生自由对话的场,你倾听的姿势、你专注的表情、你个性的评价,都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课堂上发言是自觉、自然、自由的过程,学生敢想、敢说、想说、能说、会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生成效果。

2.理解是有效应对的核心。

倾听之后便是理解,理解是有效应对的核心,但是理解学生的言说并非易事。我们常常会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感到意外,那是因为我们总站在长者的角度,以主观经验评判,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认知经验看问题。如果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任何一种说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即使学生的说法是错误的,也可以发现其错误的根源。

这里不能不提到那个被许多专家、学者一批再批的案例。学生读完《背影》后的一大发现竟然是“父亲爬月台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样的解读的确脱离了文本,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读。难怪有名家认为,这种“发现”恐怕比老师提供“标准答案”更糟蹋名作。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上课老师的角度看,我很能理解。

首先,理解孩子。这孩子说的是真话,放到现在,“父亲”绝对违反了“交通规则”。他生活在这个年代,以自己现有的认知经验解读文本,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他毕竟思考了。从“文本意识”看,他的确错了,但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好事。其实,以现在的眼光解读传统的东西也能创造经典。电视剧《武林外传》,就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演绎传统的武林轶事,看过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赞叹它的精彩。同样的,我们还津津有味地看过不懂中国文化的美国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香港人,全新演绎的《花木兰》、“梁祝”等名篇。我们对他们肆意解读经典名著都能如此宽容,为什么独独对孩子这么苛求呢?一句真话,惹得上至专家、学者、教授下至普通教师,一致的口诛笔伐。试想,如果那个孩子知道自己一句实话,也许在他看来还是很认真思考后的作答,引发了语文教育界的一场轩然大波,引发了专家、学者、老师们对他的一致批判,那么他今后还敢说吗?还敢在课堂上说真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会感觉无地自容,伤心欲绝,进而厌恶老师,离语文越来越远。

其次,有效应对。和专家不同,专家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把它上升为解读文本的普遍经验,多为理性的思考;一线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更多是感性地处理问题。如果我是那位上课教师,面对学生那样的回答,我会说:“不错,能联系实际,用现代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但在那时,这不算违反交通规则。”紧接着追问:“父亲爬月台是为了什么?”(买橘子)“买橘子体现了父亲……”也许还没等我问完,学生就会回答:“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寥寥数语就能让解读到回归源本。“见树木”还是“见森林”,取决于老师而不是学生,关键看老师如何引导。

最后,消解矛盾。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抓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孩子的解读显然脱离了文本,没有价值,背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这样的生成如果深究下去就是无效教学,教师应当机立断,消解生成和预设之间的矛盾,通过三言两语把教学引向预设轨道。这期间,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语言,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要明白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有限,有可能出现与主旨不和谐的音符。这很正常,但它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不仅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更重要的是执教者思想的开放。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以幼稚的经验解读文本,因为只要教师能基于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掌好舵握好方向,就不怕学生犯错误。相反,允许学生犯错,才能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才能主动介入学习过程自主思考、探索,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教师才有机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课堂上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催生精彩纷呈的生成,构建活力四射的语文课。

3.智慧,是驾驭生成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教师怎样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于倾听外,教师还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师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提高教育智慧,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推进课堂的生成,从而与精彩相约于课堂。

三、课后分析反思,积累应对智慧

教学永远是有遗憾的艺术,再好的一节课难免有不足。确实如此,许多备受称道的好课,细究起来总还是有瑕疵。这种瑕疵,常常出现在对课堂生成的应对上。因为教学设计可以一改再改,改到令人满意为止,而课堂生成却千变万化,每一次上课,生成的内容都不一样,老师的应对方法不可能完全按预设好地做,这样就容易出现瑕疵。如何减少瑕疵,使课堂日趋完美呢?课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次出现应对失误都进行记录,分析并寻找对策,积累应对智慧,那么在下次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时就能镇定处理。

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能够经常反思课堂,积累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以后在课堂上瞬间判断的准确率会更高,分析的速度会更快,应对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节外生枝”的问题,能对自己预设的内容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并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那么,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據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正是这种“相应的变动”才使课堂灵动起来,消弭预设与生成的冲突于无形中,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中国课堂教学网http://ktjx.cersp.com/llwz/llgd/200705/2734.html.

[2]钟海平.如何消解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

[3]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中学语文教学,2004(4).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消解预设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夏洛特烦恼》的后现代主义取向探析
他者的异化呈现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