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2015-01-30

时代金融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贷款

李 丹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市支行,江西 南昌 330000)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1],截至2014 年10 月,全国按照企业注册的市场主体有1756 万户,个体工商户4866 万户,合计超过6600 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9%以上。

(一)小微企业战略地位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活跃市场、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和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14》指出:“2014 年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良好,但增速明显放缓,2014 年全国中小企业综合景气平均指数为81.81,连续两年呈现下降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许多中小企业开始感觉到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空前增加。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关键性难题。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央行也运用了一些货币政策工具来鼓励中小企业贷款,包括2014 年的定向降准等措施,可是,其收效却未能达到业界预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能力较弱

一是内源融资受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链条,但近年来成本要素上升扩快,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内源融资有限,必须依靠外源融资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二是融资渠道狭隘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用和民间融资,通过这些间接融资渠道获得的外部资金约占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来源的90%左右,而由于门槛过高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缓慢,占比依然较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流渠道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三是信贷需求满足率低。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处低位徘徊,不良贷款率上升,信贷风险随之加大,为控制风险,银行可能选择不发放或少发放贷款。

(二)融资产品单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应收账款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集合票据融资和知识产权融资以及中小企业科技贷款等新的融资产品。但实际上可供中小企业使用的融资品种并不多,金融市场上提供的中小企业融资品种存在设计标准高、手续复杂等缺点,可操作性不强,也使多数中小企业对该类产品望而却步,造成实质意义上的融资品种单一。

(三)融资成本高企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和其他费用一般合计为人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的1.3 至1.6 倍,其他融出融资机构融资成本更高达人行同期基准利率的3 至5 倍。一是信贷风险成本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和融资监管部门对融资风险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为对冲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能采取提高贷款利率以此降低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二是隐性融资成本过高。比如融资中间环节过多,每个环节均有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银行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附加贷款条件做大中间业务规模,实施成本转嫁。

(四)融资担保乏力

按规定,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而在未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下,许多融资担保机构不得不以较低的担保收益承担100%的贷款担保责任,导致部分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民营担保公司出现亏损后主动退出担保行业。并且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很多行业景气度不断下降,部分企业贷款出现不良并沿担保链蔓延,部分行业企业互保联保不良情况的增加,不少商业银行开始收缩互保联保贷款。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流动性整体充裕。货币信贷规模方面,2014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同比增长12.2%。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78 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在资金价格方面,金融该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2%,低于2008 年同期的8.19%。客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并且受中小企业融资难受企业自身特有属性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一)企业内生成长能力不足

一是具有天然弱质性。中小企业经营模式比较传统,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持续经营能力不强,导致银行等融资提供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慎之又慎。二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多数小微企业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达不到银行贷款门槛,即便能提供抵押品的小微企业,大多提供房产等抵押品,评估手续繁杂,贷款金额偏低。三是缺乏历史信用信息。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税务状况和信贷历史信用等信息,经营管理规范化、数字化、公开化水平低,加大了与金融服务对接的难度。四是议价能力相对较低。中小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且融资需求具有“短、频、急、小”的特点,降低了其与银行的议价能力。

(二)外部环境制约因素过多

1.宏观经济及信贷结构性失衡。一是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利润难以覆盖经营成本,还本付息能力下降,虽然融资成本只占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但实体企业对融资贵的感受更加强烈。二是我国长期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房地产市场的挤出效应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资金沉淀,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金,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项目自身条件发生变化,风险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趋于谨慎,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加剧。

2.配套法规措施缺乏实质性支持。一是缺乏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规章相关内容散落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立法层级低约束力不强,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产业链规划与资源投入上衔接不够,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的协同效应。二是多为导向性政策。在现有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方面,多是一些弹性的原则性的导向性条款,多以支持、鼓励等引导性用词,规定的非常模糊,实际可操作性较差。三是缺乏针对性。如与中小企业信贷配套的抵押、担保、信用评级、财政支持等制度还不完善,惠及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建设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健全、改善和有效落实。

3.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有缺陷。一是信贷配给机制错位。在中小企业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掌握企业的详细信息和不能准确甄别客户风险,银行将优先给资信高的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吸引力不强,得到的信贷供给不够。二是利率定价模式不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成本明显高于大中企业,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负担了大量的风险和成本,多数银行简单地按照上级行制定的风险定价模板进行套算。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失当。金融机构总行不顾当前经济下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状,对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一味强调增长,使得分支机构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指标,变相增加的企业融资成本。四是续贷审批中“先还后贷”制度设计不合理。金融机构流动性贷款的“先还后贷”制度,使得中小企业为“还旧借新”付出“过桥贷款”的昂贵融资成本。

4.会服务环境制约融资增长。一是中介机构收费名目繁多推高融资成本。从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看,主要是收费环节过多、费率偏高。例如企业在办理贷款过程中,需经历财务审计、公证、抵(质)押登记、资产评估、融资担保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费用支出,并且部分业务必须到指定的中介机构办理,手续费偏高,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部分企业甚至无力承担。二是民间借贷的高息加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更多地会采用民间借贷渠道进行融资。民间借贷虽然对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其较高的借贷利率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是经济转型中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要缓解这一问题,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缓解这一问题: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融资体系,增加中小企业金融供给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形成健康的财务硬约束机制,减少政府背景的融资主体在信贷市场挤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丰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体系。监管机关应进一步明确政策性银行和小贷公司、P2P、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机构体系中的角色,来拓展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并丰富服务小微的金融机构体系。三是要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优质信用中小企业借助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渠道扩大债务融资比例,培育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弱化信贷资金的垄断地位。

(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一是坚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满足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二是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不折不扣地将定向降准、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和引导法人金融机构“盘存优增”,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减免税、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创造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中小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制度环境。三是改进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针对中小企业“短、少、频、急”资金需求特点开发市场适应性强的信贷产品;引导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灵活设定利率;引导金融机构自上而下转变和完善考核体系,规范定价和服务收费;优化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流程,减少“过桥贷款”导致的融资成本压力。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强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并清理整顿金融服务收费,取消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和变相不合理收费。

(三)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财政性和商业性担保基金,更多由政府出资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完善再担保体系,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中小企业和“三农”。二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更多的企业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完善小微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增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透明度,强化银企信用关系,对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高融资能力。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失信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三是建立风险协调机制。加强经济下行趋势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提示,建立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与预警机制,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的合理预期,建立区域性风险应急处置基金、应急预案和市场化退出机制,防范风险传染和扩散。

[1]数据来源:张来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2月6日.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贷款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还贷款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