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探究——以渤海大学为例

2015-01-30曲巍巍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优化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探究——以渤海大学为例

文/曲巍巍

摘要:本文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剖析了当前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状,并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旨在创建和谐高效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课堂生态失衡;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曲巍巍(1982.10-),女,汉族,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2013年度渤海大学青年重点项目“分流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型课堂生态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3QN006)研究成果。

一、引言

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高教司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要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陈坚林(2008)将此《课程要求》解读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和教学环境“生态化”,指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课堂系统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1]教育部 2010 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两份指导性文件都传递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运用生态学教学原理,变革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简言之,就是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2]。

作为教育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微观教育生态方面研究的不足,而且能够在实践中用课堂生态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改进和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内涵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大学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即由教室内课堂生态环境和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影响而构成的基本系统。当代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一个包括课堂技术、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环境”[3]。其中课堂技术环境由硬件资源、学习者操作技能等要素组成;物理环境由光线与温度、气味与噪音、设施与装饰等要素组成;社会环境由桌椅的布置、师生生态位、班级规模、第二课堂等要素构成;价值环境由校风与班风、教风与学风、学习目的与兴趣、师生与生生关系,以其对待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态度等要素组成。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在动态平衡中不断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状况如何?哪些方面存在课堂生态失衡的现象?怎样改变这些失衡的现象?带着这些疑问,本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初对渤海大学2013级数理学院数学系及国际交流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共计5个自然班的153名学生发放了课堂生态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我校实施完全学分制下分层教学改革的初期,大学英语课堂仍存在诸多违背课堂生态规律的非生态现状,主要表现在:

1. 大班教学的空间密度失衡

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认为教育生态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耐度。有利的生态环境可以促成个体的超常发挥,反之,不利的生态环境会阻碍个体发展。而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大学英语课堂人数激增,大班六七人很正常,有的课堂合班人数甚至过百。班级规模越大,密度越高,空间越小,对教学的负面影响越大。超大的班级密度使课堂生态空间环境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和耐受度,对教育群体的活动和效能的发挥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阻碍主要生态因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传统的“秧田式”课椅座位编排方式不可避免地生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空间形态,内在地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以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沟通为主,沟通的范围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而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几乎没有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情感因子失衡。

2. 应试教育的“花盆效应”

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局限性。作物和花卉借助花盆中人为创造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存活并成长;而花盆的个体和群体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就会枯萎,甚至死亡”。[4]传统的花盆锁闭式的大学英语课堂与社会生活割裂,学生为考试而学,完全被束缚在教室里,淹没在题海中,机械地学习。虽然有的教师会在课前安排小组课前展示或英语新闻报告等活动,但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往往临阵磨枪,照搬网络上查询的资料草草应付课堂任务,缺乏大班课堂内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与互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应试教育背景下,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提高考研成功率和缓解就业压力都破坏了以促进生命个体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导致课内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失衡,这就“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削弱了外语教学的生活意义,妨碍了教育生态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5]

3. 课堂主体生态位偏差

生态位(Niche)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生态霸主,而是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的生态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和欣赏者。学生的角色是主动者和探索者,是课堂的主角,是演员”[6]。然而,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生态因子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后,师生的生态位因为这一新的生态因子的介入及种种其他原因出现了错位失调的现象。首先,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夸大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造成“越位” 倾向。其次,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身心疲惫,“消化不良”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此外,每个学生因其自身的个性格、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生长环境等的不同,也拥有不同的生态位和承受力,而目前的大班授课体制使得这一切几近上限,有的课堂甚至在超负荷运转,使得学生不胜其扰,教师不堪重负。

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

教育生态理论强调“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的生态课堂,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英语教师,都应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有的各种课堂生态问题,创建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健康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从而使大学英语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就渤海大学而言,我校将教育生态观引入课堂教学中,不断致力于调节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的失衡状态。自2012年起,我校对全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全面实施“分流培养,分层教学”改革,随后不断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 深化分组教学,鼓励合作学习,探索“转动课堂”

针对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适当调整,以获得人口密度生态平衡。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是对课堂进行分组,开展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协作不仅增加了每位学生参与课堂任务的机会,促进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也是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手段,即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过程。

2015年顺应我校教学改革浪潮,大学外语教学全面实施“转动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分配和学生成绩评价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课堂教学方面,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素质教育理念,精讲,多练,多互动。以50分钟一课时为例,教师精讲教材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耐性定律,把剩余的20分钟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练习,给学生这一生态主体以更多的素质提升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集体消化知识。教师在回答清楚知识是什么后,也要和学生一起互动,探索知识干什么用和怎样用。学生成绩不再以期末机考成绩为单一评价主要参考,而是加大平时课堂表现及课外自主学习所占的比重,全面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2. 搭建网络平台,引导自主学习,开放第二课堂

根据生态学基本观点,大学英语生态系统由英语教师、学生以及环境三种生态因子构成。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而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网络虚拟环境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便利。

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内课外的高效联动。在课外,我校加大学生英语社团的组织力度,先后成立了英语演讲社团,英语写作社团,影视欣赏社团,英语戏剧社团等等,分别建立社团qq群,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社团参与在线互动讨论和课外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如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赛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发掘自我的机会,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为了维持课堂生态平衡,我校提倡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的外语学习。自2015年上半年起,我校在A班(学术拔高班)的视听说教学中实行使用朗文交互英语自主学习平台,下半年尝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利用句酷批改网自主评分系统与qq群相结合,探索自动评分系统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自身的水平、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和测试内容进行学习。

3.定位主体角色,促进多向交流,实施动态评价

理想的教学生态观应是师生双方根据系统情境,通过对话和互动的方式共同承担牵引和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教师作为语言知识技能与学生的中介,要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分析英语学习的弱势,引导学生寻求、总结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以老带新、教学互助、互相观摩教学、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研讨教学疑惑、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合作,从同行的研究中获得灵感和启示,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70%(课堂表现50%,课外自主学习20%),期末考试占30%。除了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之外,注重英语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纳入到课堂评价之中,重视对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的有效评价,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积极正面激励性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结语

教育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三个环节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变革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平衡的课堂生态系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确: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3-7.

[2]Cremin,L. A. Public Educa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76.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4]何敏.合作学习模式下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109-110.

[5]单岩.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缺失与构建[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115-117.

[6]夏晋祥.论“生命课堂”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3).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优化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