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

2015-01-30张翰一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文/张翰一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

文/张翰一

随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等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信息日渐繁琐,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化已是发展的趋势。学生信息管理是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而构建的学生信息化系统。利用各类技术的综合,共同支撑学生信息的管理平台,并通过动态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校园建设和学生思想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意见反馈平台。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模式

目前,随着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校区较多,且较分散,而学生的日常事务越来越繁琐、日渐繁重,而学校对学生信息的管理主要是以院系为单位的,而管理人员经常被繁琐的管理工作所困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失去了教育的本性。本文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模式的探究,将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努力将花费在管理工作中的经历转移到学生教育上来,毕竟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成才。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就目前现状来看,对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可见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应用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了一定的不饿替代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明显的缺陷。大多数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在管理工作中的经历太多,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投入,被各种繁琐的失误所困扰。

经过调查分析,目前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对教育管理工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同样存在着很多缺陷:

1、管理不连贯。管理人员组织与学生群里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将学生培养成才,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这也是各大高校教育的核心人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是一个独立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而教学管理方式却是单一的,不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这里面,管理者更强调的是自己的管理职责,对学生的教育则是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学习意识的成长。所以就这两个群体而言,在一直目标的背后,工作侧重点却不同,到这管理工作上的不合拍。而将管理工作信息化,将会大大减少这种不合拍的程度。

2、管理人员精神懈怠。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任务,不具有新鲜感,这就导致其工作态度不认真,对于自我发展感到迷茫,而缺少了对学生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学生信息化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管理工作的繁琐度,使信息管理更简单、方便,且易操作,能够是管理工作者减少精力消耗,从而提高对学生监督教育的热情。

3、传统管理模式单一。传统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考虑实际问题,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将会加大管理工作者的难度。所以管理工作者通常都会讲管理简单化,并不倾向将管理模式推向多样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的应用下,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将大大简化信息的处理难度,覆盖范围加大,处理工作简单、便捷,而且管理者可以随时、与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符合学生教育工作的个性化要求,灵活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模式。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的应用,目的就是要简化工作的繁琐度,实现高效、简单、合理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资源,促进学生教育系统与时俱进的发展,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1、推进管理人员的育人工作。信息化模式的应用,就是为了简化管理工作,从而推进学生的教育工作。这就需要育人者和被育者的共同合作,既要符合教育体系的宏观目标,又要做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建立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好的达到管理效果,做到主体与课题之间的目标统一性。

2、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工作的繁琐度,使管理者的工作更简单、方便、系统化,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新鲜感和热情度。建立信息化平台,更好的为管理者解决工作难题提供了保障。

3、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动态管理与发展。管理模式如果一成不变,竟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系统的发展脱节,所以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在动态中不断改善系统,以走向成熟、稳定的状态。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分析

为了实现教育系统的搞笑教育成果的这一大目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资源的充分、高效的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是必然的,以达到学生教育的动态、高效发展的需求。就目前发展状态来看,搞笑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覆盖范围广,信息多样化。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应包含学生的全方位信息,实现学生信息的全方位覆盖,信息的多样化,更方便管理工作者对信息的管理与处理,有效的进行动态化管理、查询与变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最大目的就是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量,所以信息化系统里的信息是要全面的,这也是必然要求。

2、分层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的信息种类多、量大,如果不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很难有序的进行更新。分层化管理,将会更方便管理者的管理、学生的查询、技术人员的维护,更进一步的明确了管理者的责任,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3、同步工作,高效化管理。大部分高校存在多个校区现象,如果校区间共同进行信息的更新与管理,这样对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有更近一步的提高,减轻信息遗漏、缺失的现象。降低管理者在往返校区之间的麻烦,也有利于学生、教师、管理者更高效的查询信息。

[1]蒋永,朱晓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导刊科教,2011(6).

[2]施庆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8).

[3]张渝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4).

[4]万文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探究[J].管理学刊,2010,23(5).

[5]郭金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式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09,12(3).

G

A

2095-9214(2015)03-0249-0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