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家长家庭教育成才观念的再思考——家教经历引发的对中国家庭教育系列问题的认识 (之二)

2015-01-30刘逸思

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错位成才做人

文/刘逸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家长存在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而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相应导致种种角色错位现象,体现在教育方式上就是采取系列错误的教育行为和方法。

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导致的种种角色错位现象

中国3亿多的家庭,在很多父母看来,上大学、上好大学,是培养孩子的第一目标,近乎93%的父母期望孩子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精心给孩子设计着美好的未来,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的为孩子“助一臂之力”,煞有孩子一上学就开始高考倒计时之嫌。上大学,上好大学,已成为全国亿万中小学生的共同心愿,也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长盛不衰”的社会话题。在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驱动下,相连带的便会出现一系列家长的种种角色错位现象:

1、“扬短避长”,“强己所难”

所谓角色错位,就是我们的一些家长把父母的角色与教师的角色相混淆,不知道哪些是学校和教师该做的,哪些是家长该做的,该做的不去做,不该做的反而做。忽视教孩子做人的教育是家庭最大的教育优势所在,忽视家长最具渗透力的教育因素和父母榜样性的作用,总是“扬短避长”,具体表现:(1)把抓孩子学习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2)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家庭学习”;(3)把家庭当作学校“补漏”的“第二课堂”;(4)把自己定位在辅导孩子文化知识学习上。结果在种种力不从心的付出中,家长“强己所难”。

2、错位现象之二:包办替代 费劲不讨好

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失,由于角色错位,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所有生活上的事都由父母包办,导致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使孩子缺少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甚至有不少孩子上大学后因生活不能自理、过不惯集体生活仍需要爸爸妈妈陪护,甚至导致退学。还有些家长不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替孩子做出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种种决定。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不满意家长,家长不满意孩子。

3、错位现象之三:角色行为走偏

一些父母,有着非常强烈的“替代成就感”。完全围着孩子转,业余时间带孩子学琴、画画、练字、舞蹈,一个战场转战另一个战场。好像孩子培养好了,就是自己工作做好了;孩子进步了,就是自己上进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了,就是自己有出息了。“牺牲自己,成全孩子”、乐此不疲。而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则得过且过,毫无上进心、进取心。

事实上,这种“替代成就感”的另一面必然是自我否定。由于自身不再进取、从而衍生出来的消极懈怠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特征,会通过有意无意、长期反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惊人相似的复制。

二、家长角色错位和角色偏离现象的主因

1、家长的教育理念问题。角色错位和角色偏离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家长对人才培养标准的片面理解问题,这些家长把孩子考高分、上大学、出国留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结果必然是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做人和完美人格的培养。

2、家长自身角色认识的错误。这些家长没有把教孩子做人、教孩子自立、教孩子有立足于社会的本领作为家长角色规范的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导致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走偏。

3、补偿心理作用。这些家长把孩子能够学习好、得到高学历、找到好工作,作为自己生活中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一种补偿,想从孩子身上找回来,这种强烈的心理补偿作用,也是导致角色错位和偏离的原因之一。

所以尽管好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认为这里就存在一个正确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正确的人才观、正确的成才观问题。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应该说“人”和“才”是可以分开的。有的人是“人”同时又有“才”就是“人才”;有的人是“人”但没有“才”就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但不是“人”,当然更不能算“人才”。而且与其有“才”不是“人”还不如是人而没有“才”。在成人与成才之间,培养孩子成人更应该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在我们好多的重点大学里曾经出现过无数有才而无德的典型案例:喂食狗熊硫酸的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因生活琐事杀死四位同窗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复旦大学高材生林森浩,把剧毒药品注入宿舍饮水机致同学死亡,这些残案,充分说明: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不单单是青春期阶段家庭教育和青春期心理教育的缺失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在“人”与“才”方面教育的失衡。太过偏重孩子的学习、太过看重孩子特长的培养,而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缺失了、走偏了,所以导致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哪怕是高材生,往往学业有成而不会做人。

所以,不论我们是想“养儿防老”还是“望子成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孩子做人的“脊梁教育”才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主线,这才是正确的育人观。

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自然向善的,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造就之下,经过个体自身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最初的作用力。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任何其他教育载体都不可比拟,孩子为人处世的品行教育任何人代替不了父母,所以家长切不可把孩子的品行教育、做人的教育寄托在别人身上去实施,唯有我们自己把家庭教育做好,把握好家庭教育的方向,孩子即便遇到些不良的学校教育和不良的社会环境,相信孩子也不会因此被击垮、被毁掉。

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才智资本和机遇是不均等的,成功、成才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成“人”的教育才是“修根”的教育。

猜你喜欢

错位成才做人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有趣的错位摄影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从零开始做人脉
“错位教育”要不得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