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慢差费”到“多快好省”——浅谈“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1-30江苏
江苏 徐 辉
从“少慢差费”到“多快好省”——浅谈“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徐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由来已久,教学效果低下。“少教多学”作为新课改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文章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并重点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几点原则。
初中语文“少教多学”实施原则
一、引言
1978年,语言学家吕叔湘发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疾呼”可谓“一声春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端为人诟病已久。虽课程改革时来已久,高效语文课堂建设不断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格局大为改观。尽管圈内圈外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课堂“少慢差费”,效果不佳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原因分析
这其中的“少、慢、费”指的是“效率”,而“差”则针对“效果”而言。“少”主要表现在教学的内容少。历尽半年,充其量薄薄一本教材,区区二三十篇文章。纵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敢问,又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形成起多大作用。“慢”主要是单篇文章教学进程慢。一篇课文多者千余字,动辄两三节课,逐字逐句。这样老牛拉车般的速度,早已扎根于我们的思维,成为一种惯性,却鲜有人怀疑如此速度,是否合理。“差”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效果的差。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单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到头来就是一篇篇文章的阅读教学的简单堆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最终效果效果只能是,学了多年语文,还是“听不明白、说不清楚、读不下去、写不出来”。而“费”,一为费时,二是费力。语文课时数所占总课时比重最大。实际所用时间又远多于规定课时,但耗费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细细思索,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主要有以下症结。(1)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导致考试便异化为指挥棒,教学变成了考试的附庸,漠视语文的学习对人文的修养和精神的充实,一时间,题海代替了读书感悟,符号选择代替了多元解读,断章取义代替了潜移默化,闭门造车代替了抒写性灵。(2)大一统的文化模式。语文教师教学死板,迷信书本,崇拜权威;眼中有书、心中无人;强调共性、漠视个性。无视文本的多元解读,语言的个性表达,实可谓南辕北辙。(2)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语文教学的成效和水平?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角度、从语文研究自身的角度、从学的角度、从学生的课业负担、从学生语文水平方面皆有。如此各执一端,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对照执行,无所适从。(4)决策失误。各种教育决策,缺乏学科的个性,缺少学科独特要求。致使广大教师对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教科研时间。有鉴于以上种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少教多学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
吕老的一声“春雷”带来了语文教学发展“春天”。学界掀起了关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讨论,也开启了语文教学改革热潮。笔者认为,进行“少教多学”实践是因为这是触及学生学习机制的返璞归真的学习变革,也是因为现实的疴重难返。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做到教师的“少教”,学生却主动的“多学”。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现“少教”和“多学”呢?笔者总结了自己的几点认识和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化身引路人,理念要先行
俗话说:“懒教师,勤学生;勤老师,懒学生。”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良性互动,老师能力强固然重要,但只顾自己口若悬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不闻不问,讲得再好也不过是让学生看人唱戏。“勤”教师一切包办,“懒”教师“能推则推”学生“代办”,效果孰坏孰好,显而易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多学”。而想让学生“多学”,教师必须敢于适度“放手”,树立“少教”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才可能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
(二)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爱屋及乌,学生“仰慕”教师的某一特质,进而触动学生连带喜欢一门课程。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不仅要勤修内功,充实自我,展现语言魅力,彰显个人风采;更要多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尊重和喜欢。而当学生被你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之时,何愁学生不乐于接受教育,不乐学语文。
(三)形式多样化,“学案”要更新
传统教学要想实现“多学”,一定要在改变“老师辛苦,学生厌烦”的功利语文教学是下功夫,还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学生化身“小老师”,多让学生参与;汇报、表演、辩论,化知识为实用,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成就感。书面的“学案”认真研究教材的教学目标,力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认真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内容有所侧重,弱化对于文章内容、基础知识的讲解,淡化重视教学内容数量的观念,着力探究思想拓展,教学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内容的启发性、问题性及生活性,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展开近距离的对话和深层次的探讨。真正做到“学什么,考什么”。
四、结语
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实施,为“少教多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若论以“少教多学”引发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尚为时过早。但笔者坚信“少教多学”日后定能成为学校教学思想的主流并能在更大的层面上得以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少教多学”的不断推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必然能引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出现质的飞跃。
[1]《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吕达,张传燧,纪国和等.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魏为欲,刘冬岩.三问“以学论教,少教多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 (6).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