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现代文明的五部曲
——《世界大历史》简评

2015-01-30熊文霞

中国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世界史水晶宫现代文明

□文|熊文霞

世界现代文明的五部曲
——《世界大历史》简评

□文|熊文霞

经济全球化开始之前,世界各国间联系较少,消息闭塞不通,更遑论相互了解、文化互通。因而世界史在历史写作中是一个较新的分支。世界史作者面对的是比单一国家更为浩繁的史料,几乎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其使命更倾向于纲举目张,帮助读者摸清历史的脉络。倾众人之力尝试打造一种全新体例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世界史,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5卷本《世界大历史》系列([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翻译出版),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世界大历史》系列从时段的选择来说,是比较标准的世界现代史,即从1300年至今,时间跨度是700余年。这虽不是一部通史,但是耗时近20年,作者包括两位拥有历史学背景,同时拥有丰富的丛书编辑经验的主编,以及54位各领域专家(各章作者),可见功夫做得十分扎实。举其原书名即可知其主旨和体例:原书名直译为“塑造现代文明的大事件”。也就是说,全书以选取的大事件展现世界现代文明形成的历程。显然,这种写法打破了严格以时间为线索或分国别写作的纵横延展的方式,它将世界现代史变成了一部多幕剧,且每一幕都有几位重量级的演员(即历史人物)登场。但是大事件的“选取”暗含了不小的难度。

大事件是否具有独立性是需要首先考虑的,任一大事件可以涵盖同期发生的较小事件,可以与其他大事件相互关联影响,但是不能完全包含或从属于其他大事件。编者显然青睐影响层次更多的大事件。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细心地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提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但没有选择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其实在书中可以找到相关事件。第四卷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其目的就是为了展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电力革命中的成果也在展品之列。并非电力革命的意义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但编者和作者的主要着眼点还是体现在“文明”的层面。诚如水晶宫一章作者所写,(水晶宫世界博览会)“促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培养了大众旅游休闲的新方式,促进了消费主义的诞生,建立了公众行为的新标准”。“……最终导致了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美学理论的产生”。在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之外,作者更关注事件带来的社会效应。类似的,在“农业”革命一章,作者详细介绍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欧洲各国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在“达尔文革命”一章,作者也从生物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分别介绍和阐释了“达尔文主义”。

全书共五卷,基本上以一个世纪为一卷(第一卷因包含从中世纪步入现代文明的关键时间点,起始时间较早,比较特殊),遵循时间顺序。事实上,每一卷的节奏的确大致相同,主要聚焦于政治、社会层面,同时都选有科技发展和人类思想发展方面的大事件;在地域方面,对欧洲以外的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比如,第四卷与第五卷的衔接就相当巧妙。作者将全书的最后两章慷慨地给了两股思潮(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而这两股思潮,几乎就是整个20世纪世界格局形成的基础。果然第五卷的第一章就是“中国的革命”,尽管其起始时间(1911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仅差三年,编者也没有弱化这个事件的重要性。而当后面出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重要性”这一章时,读者便可更深刻地体会到编者的用心良苦。

整套书以概述、人物介绍以及文献来构建基础的史实部分,以专家的论述引导读者思考每一个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专家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对史实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对阅读节奏的调剂。如此一来,五卷书便以均衡的节奏奏响世界现代文明的五部曲。尽管西方的“曲调”仍是其中的主旋律,但是这套“大历史” 严谨的编写态度以及在体例上的创新都是值得著书者思考一二的。

(作者单位:新世界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世界史水晶宫现代文明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风从海上来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2020年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
生活在“水晶宫”里的水蛛
家国情怀素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世界史研究》(World History Studies)编委及专家会议”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