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编辑职业修养浅析

2015-01-30□文│刘

中国出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术文化

□文│刘 莉

学术编辑职业修养浅析

□文│刘 莉

学术编辑作为学术出版的选择者和把关人,自身的职业修养关系到学术出版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英文化建设。在中国,学术编辑的职业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文化修养、专业修养和人格修养。学术编辑必须自觉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沉淀思考,打造精品,在新时期肩负起繁荣学术研究、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学术编辑 职业修养 学术出版

学术出版是社会文化金字塔的顶层部分,是社会精英文化的代表,是构建社会文化体系、传播科学新知的重要载体。学术出版工作关乎学术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质量,关乎社会文明的积累和整合。因此,作为学术出版的选择者和把关人,学术编辑的职业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术出版的价值取向,影响着社会精英文化的生态建设。基于此,学术编辑的修养锻造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

一、学术编辑的政治修养

社会上每个人不仅参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而且置身于政治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脱于政治生活之外。编辑作为文化内容产品的加工者更无法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方针,意味着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身处大时代的中国学术编辑更应该拥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政治自觉,重视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做好中国学术出版的把关人,做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因此,学术编辑具备一定的政治修养是从事出版工作的必要条件。所谓政治修养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和清晰的政治辨别力。坚定的政治立场,就是要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大局稳定,拥护党对社会科学文化建设的总立场、总方针、总战略,并将促进文化繁荣的各项政策贯彻到日常编辑工作中;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就是要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对于新思潮、轰动性结论等学术新观点时,不被复杂表象所迷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好政治倾向性的判断;清晰的政治辨别力,就是要有一种对历史、社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对于书稿的社会价值判断有清晰的是非标准,对于政治与学术两者始终把握动态的平衡,在大是大非面前决断有度。

总之,学术编辑既要避免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反对学术问题政治化,处理好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社会需求和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学术规范和学术品位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修养,准确把握政治原则和舆论导向,在正确的方向下,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二、学术编辑的文化修养

编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他必须承担起一个民族文化积累、继承和创新的建构使命”。编辑的文化修养决定了文化产品的层次高低、质量优劣,影响着受众的文化品位,间接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创新、传播和积淀。学术编辑作为学术思想的集纳者,肩负着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做精英文化的守望者。

学术编辑的文化修养主要体现在文化自觉性与文化沉淀力两个方面。

文化自觉性,是指学术编辑应该具有以家国使命为责任的理想情怀,保持对学术与文化的敬畏之心,具有对抗利益诱惑而坚守信念的底线思维。学术编辑需要负责地对原创作品进行筛选优化,自觉向学术界和社会传播优秀的学术作品。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进入了泛传播时代,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一方面,社会文化在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另一方面,社会文化有去中心化、碎片化和快餐化的倾向,庸俗娱乐占据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术编辑的文化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沉淀力,是指学术编辑的文化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不断充实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博古通今,通晓中外,一专多能,做有品位的文化人。个人的文化积淀决定着文化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旨趣。编辑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出版单位的文化品牌。历史上,邹韬奋编辑《生活周刊》,形成了大众品位;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著译事业,形成了学术品位;叶圣陶经营开明书店,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教育工作,形成了教育品位。新时代的学术编辑不仅只是对稿件的选择、加工和引导, 而是要担当文化传播的中介, 实现从文化传播到文化创造、从文化选择到文化建构的双重超越,这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考验着学术编辑的文化沉淀力。学术编辑应关注社会思潮变迁和学术发展趋势,重视文化积累,发现具有时代意义的前瞻性、指导性的学术精品,创造性地传播具有深厚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典藏。

三、学术编辑的专业修养

学术编辑不同于大众编辑,他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术编辑的工作需要反映该研究领域内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也要通过编辑工作带动学术研究。学术编辑工作的过程也是构建学科架构、引导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术编辑需要具备以下4种专业素养:选题策划能力、学术创新能力、著作审读能力和媒介运用能力。

选题策划能力,对于学术编辑而言就是要努力成为学科专业的议程设置者。学术编辑不是靠出版编辑权来制造社会热点,而是通过书稿选择和选题策划对学术成果和学科发展发挥议程设置的影响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只有被学术编辑发现并出版才能被认知。更进一步说,学术编辑通过选题策划,组织作者进行编纂图书的过程,也是深度参与学术研究议程设置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学术成果的产生。因此,选题策划能力是学术编辑专业修养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学术编辑应该既是优秀的编辑者,又是出色的研究者。

学术创新能力,是学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开拓性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在学术繁荣、成果丰硕的今天,编辑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术出版的走向。学术创新能力需要编辑具有敏锐的信息感知度,及时收集整理有关学科发展动向的最新资讯,发现新的题材和新的成果;编辑需要具有创新的思维模式,跳出一般稿件审读的程式化思维习惯,经常性地反观常规工作,发现不足,寻找突破;编辑还需要具有独到眼光,从一般性的研究稿件中发现新见解、新结论。

著作审读能力,是学术编辑的基本功。学术编辑面对的是学科专业前沿问题,没有一定的学术修养无法与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文稿的修改,更无法对作者的研究和写作方向进行必要的方向引领。编辑在对学术书稿选择加工的过程中,通过收集稿件、编排文字、取舍整合等各种编辑手段呈现出来的图书,体现了编辑的专业见解和专业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著作审读能力,才能深度地参与到学者著作成书的过程中,对学者出版计划进行把关、判断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获得作者的尊重。

媒介运用能力,是多媒体时代对学术编辑业务能力的新要求。各种新媒体的诞生促进了出版业向多媒体复合型的转变。读者和作者同时也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学术编辑的媒介运用能力不仅影响自身信息占有资源的多寡,而且关乎出版作品的传播影响。学术编辑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资料搜集、分析、挖掘和整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传播手段,帮助作者扩大学术著作在学科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要重视学术著作的数字化衍生产品的开发,让学术著作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四、学术编辑的人格修养

中华书局创始人路费逵曾说过:“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编辑出版工作从小处讲是引领风尚、启迪人生、娱乐生活;从大处讲是传播先进思想、影响社会、推动改革。学术编辑更是肩负着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时代重任,必须重视人格的修养和出版理想的修炼才可以真正担当起文化使命。

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的乱象。顾海良教授曾在文章中列举过12 种学术失范现象:粗制滥造、东拼西凑、低水平重复、隐匿源流、抄袭剽窃、一稿多投、自我包装、沽名钓誉、跑奖要奖、学术成果的“老板化”“主编”制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中国学术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机遇》中也指出,在社会转型期,一部分出版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对学术没有敬畏之心,没有专业操守。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大量存在泛化、低水平重复甚至抄袭和剽窃现象。这些乱象与学术编辑缺乏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精神,私欲膨胀,价值取向扭曲的人格缺失不无关系。

杜绝抄袭和低水平的学术垃圾,需要靠学术出版规范的法律制度建设,更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学术编辑人格修养的锻造。学术编辑拥有国家赋予的编辑出版权力,这是一种国家资源,是一种公权力。因此编辑必须有清醒的抵制腐败的底线思维来约束自己的出版行为。

编辑的人格是在编辑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职业操守。在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邹韬奋、巴金、陈原、叶圣陶等都是具有文化人格和高尚情怀的文化大家。他们每个人都功底深厚、学有专攻,用文化济世的出版理念,出版了一批影响时代、惠及后人的优秀作品,为构建现代中国文化架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出版史传颂的佳话。现代的学术编辑要以老一代编辑家为楷模,树立职业荣誉感、义务感和羞耻心,逐渐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和职业良心,把对文化事业的追求内化成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个人格高尚的编辑,以正直无私、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作者和读者,把真、善、美作为实现编辑价值的最高境界,这种道德感召的力量,通过图书传递给社会,将会推动形成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五、结语

学术研究是民族文化建设中最为严肃的事业。在伟大的民族复兴时代,一个合格的学术编辑需要充分意识到个人职业与社会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学术编辑应努力在政治、文化、专业、人格等方面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沉淀思考,雕琢作品,提高学术出版质量,拒绝学术赝品,呼唤学术精品, 避免道德缺失,自觉净化学术环境,端正社会学风,引领社会风尚,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切实推动学术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用高质量书籍启迪民智,传播中国,为弘扬中华文明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金兼斌.学术编辑的职能及其回归[J].中国编辑,2004(3)

[2]张西山.论学术编辑必须处理好的六大关系[J].编辑之友,2007(3)

[3]肖建新.论学术编辑的学术传播能力[J].中国出版,2009(12)

[4]崔玉子.编辑人格缺失及其对策[J].编辑学报,2010(2)

[5]荣梅.学术编辑应强化的几个“问题意识”[J].出版发行研究,2006(11)

[6]杨栓保.论学术编辑的创新素质[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7]张西山.编辑的人格分析——编辑的文化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在学术面前,市场就是个屁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