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

2015-01-30孙亦军邱小花

中国出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文│孙亦军 邱小花

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究

□文│孙亦军 邱小花

重点对比了几个权威的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以刊评文、评价指标单一、评估过程缺乏透明度、评价体系交叉重复等不足,提出了从学科导向、期刊发展、评价机构以及开放获取四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建议。

中文学术期刊 期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对学术期刊进行科学评价是国际上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核心期刊遴选,学术界可以回溯学科、专业的历史,研究前沿和热点论题、论著,了解学科新的专业生长点及其发展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了解到作者、机构、地区、国家的学术生产力、课题研究进展和成果情况;期刊管理部门可以了解学术著作、学术刊物的学术影响和作用以及各学术交流媒体的作用及变化等情况。

构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进行系统评价,在中国并没有很长时间,最初的期刊评价只是侧重于期刊的某一方面,因此评价体系的设计并不完善。特别是当把评价结果与期刊的学术地位、论文的学术价值、作者的学术认同结合起来以后,对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指标设计的公正性、客观性、学术性、科学性、严谨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就总体而言,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主体,决定了期刊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有的为图书馆优化馆藏和为读者选刊而评,有的则为划分期刊等级而评,还有的为期刊管理部门制定出版管理政策依据而评;评价标准上,既有采用传统的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学科分类标准,也有采用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的;既有采用单一文献计量学的定量统计方法,也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使其更加完善,突出评价结果的学术价值,统一标准。

2014年11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了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单,共有5756种期刊入选。[1]这些认定学术期刊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期刊的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导向思路。本文以此为基础,重点对比了几个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推动期刊的国家化进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其作用

国外对学术期刊的评价研究较早,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学者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期刊评价,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专家布拉德福提出了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分布定律”,该定律以定量的方法确定某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为后续学术期刊的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2]1969 年,美国文献学家理查德·特鲁斯威将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八定律引入了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研究表明,通过二八定律,也同样可以反映出文献的集中和分散情况。[3]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提出通过引文分析的方法来评价论文和期刊的质量。他的这一创举开启了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一个新里程碑。因此,他也被世人尊称为“科学引文之父”,后来加菲尔德创建了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后来又陆续创建了几大著名的引文索引数据库(SCI,SSCI,A&HCI),并每年发布一次《期刊引证报告》(JCR)。[4]

我国对期刊评价的研究工作始于 20 世纪 70年代,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是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通过设置不同的指标,并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经过汇总对比,最终遴选出各个学科的核心期刊、扩展期刊或者顶级期刊、权威期刊、一般核心期刊等。通常,能入选的核心期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总体而言,目前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采用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最终的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参考性,从一定程度上对期刊学术水平的提升和编辑出版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通过对核心期刊进行遴选,发布动态的期刊评价报告,对普通读者而言,通过核心期刊目录,能缩减读者信息搜索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读者对期刊文献的要求;能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获取最重要最相关的学科参考文献,提高读者的科研阅读水平。对图书馆等信息服务中心而言,通过核心期刊目录,能帮助图书馆员快速锁定相关学科的优势期刊,对于期刊采购及征订、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合理支配图书馆相关资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学者而言,通过核心期刊遴选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帮助研究学者更清晰地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变化,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也为研究者投稿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学术期刊本身而言,因核心期刊目录是每段时间不断变化更新的,更能督促学术期刊本身不断提高发稿质量,促使编辑部吸引优秀稿源,从学术、业务水平等方面提高期刊的质量,增强学术竞争力,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文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以刊评文,以文评职”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不是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的学术质量都很高,过分地看重期刊评价的结果,易误导读者过分关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而忽略了其他非核心期刊中的文献。国内现在很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职位晋升、学位授予等方面过分看重发文的期刊等级,导致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功能被异化、滥用。在制度的禁锢下,研究者们对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重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对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关注。

2.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单一,有的指标做假成本低廉

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四个方面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期刊质量评价标准。但就目前各大机构发布的评级体系来看,能全面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评价的很少,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过于看重期刊的下载量、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而因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方法本身易造成数据分析的延迟,过分看重期刊的被引频次,更易造成作者之间抱团互引现象的出现,使得作假的成本降低。

3.评价体系众多,存在大量交叉重复的工作,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各大评价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分析指标、指标权重等都存在差异,各机构对评估报告都各执一词,争先证明自己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就目前出现的各大核心期刊目录存在大量交叉重复的工作,不同体系遴选出的核心期刊不同,不仅造成读者的迷惑,无法明确期刊的定位和级别,导致使用者没法根据自己的科研和评职称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更造成科研院校和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混乱,同样,构建的各大索引数据库也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缺乏标准,过程不透明,指标的权重值缺乏依据和必要的说明

从国家政策层面,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出台一套相应的期刊评价体系标准,造成各大评价机构根据评价需要,自行设置评估指标,以致评估结果出现差异。机构在发布评估报告时对不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缺乏必要的说明,对选取的期刊来源情况和数据统计情况不透明,整个期刊评估的过程缺乏第三方的监管和监督。

5.期刊评价结果滞后严重,对学科最新学术热点的追踪不及时

对期刊进行相应评价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加工,最终报告的形成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发布,最终也导致期刊评价结果滞后。在学科的分类中,对新兴学科和跨学科期刊没有及时跟进更新,导致对学科最新学术热点的追踪不及时。而实际情况是:期刊质量是不断变化的,发布的论文水平也是不断变化的,而利用以前的过去某一时间段内期刊学术水平的出版物来推断现在期刊的质量,其评估结果不但存在滞后性,更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中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对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的权威体系有四个,即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武汉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以及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大图书馆牵头(以下简称北大版《总览》),联合北京十几所高校共同完成的一个学术期刊研究成果,从1992年第一版到2014年第七版,北大版《总览》已经走过了22年的发展历程,其宗旨是:帮助读者加深对期刊的了解,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核心期刊的评价与订购提供依据。[5]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2013年12月改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制定发布(以下简称社科院版《要览》),1996年该中心开始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工作,2004 年正式出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 年版)》。在2014年11月发布的最新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中指出,该体系由五级指标构成,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6]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学院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制(以下简称武大版《报告》),旨在为广大读者重点阅读、选刊投稿提供参考,为政府部门管理期刊提供依据等。[7]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以下简称南大版CSSCI),1988年正式立项开发,2000年正式发布第一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光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南大版CSSCI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重要的文献信息查询工具。[8]

不同的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本文在此重点对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以上各评价机构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详细对比后发现:

期刊影响因子、学术论著的传播与反响程度(被转载、摘录,被权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和引用情况(他引频次、总被引频次)这三个方面是期刊评价时要考虑的必要因素,也是期刊评价指标中最基本的指标。

2014年11月最新发布的社科院版《要览》,其指标体系更加注重评价体系的结构性,根据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期刊的评价细分为5级,更能体现期刊评价的体系性和全面性。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三个主体方面做了简要明确的界定,将论文开放获取情况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也突出了评价工作的与时俱进。

社科院版《要览》和南大版CSSCI都对编辑规范做了详细的指标划分和规定,通过该指标,既有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创新水平,培养其敬业精神,监督其更加注重文章的质量,有效避免因编辑功利性行为引起的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又有利于通过编辑人员积极引导科研人员遵守并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从而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学术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学术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北大版《总览》和武大版《报告》在评价的过程中都有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与评价,但社科院版《要览》和南大版CSSCI在指标体系中更加突出了学科专家评审的重要性,将学科专家评审(同行评议)作为计量指标放入到期刊评价中,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学科专家评审(同行评议)更加有利于提供期刊的发文水平和发文质量,规范学术出版行为,同时为期刊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大量学者学成归国,国内研究者在国际上发文的数量和发文水平也呈增长趋势,国内研究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其他三个体系相比,社科院版《要览》在期刊国际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二级指标的国际影响力赋予了14分的权重,并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细分为编委国际化、作者国际化、国际引用指数和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四个三级指标,从各个角度反映国内学术期刊国际化传播情况和国际影响力。

对各大评价体系具体指标权重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就存在差异,而过分看重某一指标体系,对科研人员和学术期刊本身都存在不公平性,例如:北大版《总览》的影响因子为0.2,而武大版《报告》的影响因子为0.35,社科院版《要览》的影响因子为0.14。根据研究,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被引半衰期一般在4.5年左右。但北大版《总览》和南大版CSSCI评价时均采用两年影响因子的数值,这对人文类期刊不利也不公平,易导致研究者因科研压力,放弃人文类文章(如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的刊发,转而集中于社科类特别是应用科学类文章(如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的发表,进而导致人文科学的进一步萎缩。因此评价体系应积极引导学术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全面看待各类评价指标,不可过分倚重某一些评价指标。

北大版《总览》和社科院版《要览》都将下载量(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文献被研究者阅览情况,也有利于研究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随着搜索引擎功能日益强大,社交媒体日益丰富以及开放获取运动的不断发展,研究者更偏向于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有用的学术资源。

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建议

应以学科为导向构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目前各类期刊评价体系繁多,所使用的方法和统计指标都各不相同,但多以图书分类为导向构建学术评价体系。例如,经济学和管理学是两个同级学科,但管理学期刊如《管理世界》等均被纳入经济类核心期刊,因为按照图书分类法,它们同属于F类。因此,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建议以CSSCI的指标为基础,结合社科院版《要览》的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的指标,以学科为导向而不是以图书分类为导向构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从期刊长远发展而言,应加强同行评议。与国外的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相比,国内的期刊同行评议程度还远远不够,这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建立一个定期的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机制,设计背靠背的评议制度。同时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9]

从评价机构本身而言,应更注重评价结果的学术价值。目前多种评价指标难以统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大评价机构各自为政,不想也不愿意统一规范。因此,笔者建议成立由各大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在统一的标准下,各自负责擅长的学科,最后由委员会讨论汇总,形成全国范围内覆盖各大学科的学术期刊评价分析报告,由委员会或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发布,这样也不会造成读者的混乱和误导,更好地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学术价值。

紧跟开放获取大趋势,进一步规范期刊数据。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期刊的开放获取不可避免。在开放获取背景下,期刊论文的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论文被引用、被下载、被评论、被分享、被收藏等。因此,为了促进国内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便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中文期刊数据的规范应该按照一个国际化的标准进行调整,在未来构建期刊评价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新环境下论文的被利用的各种情况,当然在对这些期刊论文利用行为数据进行统计时,需要进行规范,避免错误和滥用,使数据真正体现文献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 )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公示[EB/ OL][2014-11-20]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31784. shtml

[2]Bradford S.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ecific subjects[J]. Engineering. 1934(3550):85-86.

[3]Richard L,Trueswell.Some Behavioral Patterns of Library Users:The 80/20 Rule. Wilson Library Bulletin [J].1969(1):458-461.

[4]Webofknowledge数据库[EB/OL][2014-11-12]www.webofknow ledge.com

[5]朱强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 年版)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EB/OL][2014-11-22] http://skpj.cssn.cn/xspj/xspj_yw/201411/ t20141125_1414985.shtml

[7]邱均平等.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RCCSE 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EB/OL][2014-11-1] http://cssrac.nju.edu.cn/

[9]完善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的思考[EB/OL][2014-11-15]http://skpj.cssn.cn/sjxz/xsqksjk/qksd/201403/ t20140319_1034376.shtml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