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人际交往
2015-01-30陈礼求
陈礼求
(白土镇初级中学,广东 高要 526109)
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人际交往不顺,将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有所不同,彼此之间思想上会产生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与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这就需要个体作出自我调整,加以改变。
每个人依据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传递信息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它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个层次的交往方式。
(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
交往是人的主要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前提。我们共在的生活世界是经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而形成的。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普遍寻求与他者的认同,基于这种认同而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联方式:信任。信任是个体之间的一种积极性的关系,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的精神情感需求,保持社会成员交往关系的稳定,因而有利于和谐社会建构。
(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
个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个体认识得以发展与优化,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个体以自己新的认知渗透与影响群体的认识,从而引起、推动社会群体的认知定向、认知模式发生改变,直至创立或建构新的群体认识范式。因此,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推动社会整体性发展的基本机制。
(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
不同群体间的交往,即群际交往,其受群体规模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以及群体成员社会地位的影响。由于群体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为社会结构所制约,因此,社会结构分化对群际交往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转型在整体性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了一种结构性分化,这种结构性分化促进了群际交往水平结构上的扩大化,但在垂直结构上产生了一些抑制群际交往的障碍因素,在这种情形之下,必须合理调控群际交往,发展其积极的方面,抵制其消极的方面,以促进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二、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动作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才能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一)要根据交往的方式和需要,采用恰当的语言方式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语言反应彼此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有各种形式,按交际的规模分,有个体间交际、个体与群体间的交际和群体间的交际;按交际媒介分,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动作语言来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沟通形式。非语言交际,如交际时周围的环境因素:灯光、气温、地点、衣着、外貌等,对交际成败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交际方式,必须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如个体之间的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短,容易倾听,说话要轻言细语,使交际氛围显得亲切。在交际中,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避免啰嗦;要通俗朴实,不要过于艰涩华丽;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要生动富有感情,不要呆板冷漠;还要学会倾听,耐心听取他人的表述,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二)要始终遵循尊重原则
人际交往是因情感联系的需要而发生的。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有的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贵贱,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行为习惯、他人的隐私,更要尊重彼此之间的外在和内在的差异,不要随便地破坏它,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冒犯,势必造成对方的戒备、反感和疏远。现代社会是追求平等交往的社会。要实现人际交往平等,必须始终遵循尊重原则。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称得上平等。尊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自尊和尊重他人。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都具有自尊心,即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若要被他人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三)要以积极的态度听取他人的表达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对方并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表达当中,倾听也是尊重他人的重要表现。倾听是人际交往和沟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每个人在表达时,都希望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因此,我们在交谈时,要注意倾听,并适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有用心在听。在交际时,要学会以尊重对方的态度倾听,要有耐心,要给别人谈自己想法和体会的机会与空间,切忌自己从头讲到尾,切忌大包大揽、不顾及对方反应。
在交际中,双方都要听取对方的表达,但每个人听的态度不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态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以积极的态度听,就是主动地听,在听的同时还注意分析对方讲话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时,主动地听,还能够从对方的谈话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正如有位哲人所言,“善于听的人,别人欢迎,自己长智”。
(四)要选择合适的话题
在人际交往中,话题选择的恰当与否也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是由开始讲话的人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然后转向另一个话题。如果选择的话题易被大家接受,交谈便会顺畅地进行下去;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话题,引不起大家的共鸣,没有人作出反应,交谈便失败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如喜欢、愉悦等往往能够形成理解,甚至是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愤怒、厌恶等常会带来拒绝,甚至是排斥。因此,与人沟通时,应选择能使人产生积极情感的话题,要避免谈论对方不愿意提及的问题或是让对方伤感、难过的话题。其实,最能打动人心的交谈方式,是谈论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或是切身体会较深的事情,以及谈论对方最珍爱的人或事物。
(五)要学会察言观色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察言,又要观色,更要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对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十分重要。所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其实是一种交际行为。观其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看其脸色,便可知人的情绪。知情绪,便能善相处;善相处,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达致最理想的交际状态。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人际交往正是在不同思想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正是语言艺术的关键所在。
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可以捕捉到比语言本身更为真实微妙的思想。因为许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因此,学会察言观色,是不可忽视的交际之道。学会察言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互谅互让,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求得和睦相处。
(六)不要与人争吵
争吵产生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永远无法获胜。即使表面上你取得了胜利,实际上却与失败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就算你胜了对方,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但却破坏了人际关系,使交际难以进行下去。
在人际交往中,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才能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交往
(一)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形式。“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的程度。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
(二)服装
在我们中国,从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正式场合穿中山装。当今一般穿西装,皮鞋不能脏。人的着装其实也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说:“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型,它代表你的个性,一个与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地根据你的着装来判断你的为人。”服装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但人们常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着装,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态度。
(三)守时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重要人物往往姗姗来迟,等待众人迎接,这才显得身份尊贵。然而,以迟到来抬高身份,毕竟不是一种公平的交往,这常会引起对方的不满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赴会一定要准时,方能体现交往的诚意。否则如果迟到,对方会认为你不尊重他,这就在无形之中为人际交往设下了障碍。
(四)微笑
发自内心的微笑传达善意的信息,它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推动交往的平和进行。学会人际交往,请你时时处处“把笑意写在脸上”。
另外,学会人际交往,还应具备相关社交礼仪知识。社交礼仪是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一,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塑造形象、联络感情、调节行为等功能,人际交往要获得成功,必须注重社交礼仪。
参考文献:
[1]倪霞.试论个体交往方式对信任模式的影响[C]//价值理论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傅琦.中国社会结构分化对群际交往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郝洪光.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