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015-01-30王鸿艳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裁导语消息

□王鸿艳

(江城日报社,吉林吉林132002)

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王鸿艳

(江城日报社,吉林吉林132002)

消息以其短小、精悍、便于阅读等特点,成为各家报纸应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因为它的信息量大、阅读方便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可以说,消息是新闻的主体,是报纸最显著的标志。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处于决定报纸优劣的主体地位,因此,写消息是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但从我们报纸所登载的消息来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消息写作过于程式化、导语冗长没有新意等等。本文笔者就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会议消息无新意

目前,各家报纸的会议消息繁多。但是,有些会议消息的写法几乎千篇一律,写作方法还是常规化,老套路。如“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召开了某会议,会议解决什么问题”,接下来就是参加会议的领导名单及领导讲话,“会议认为”、“领导要求”、“大家表示”之类的语言套路,读来枯燥,影响报纸的可读性。

会议消息应属于动态消息,即“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写作,尤其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及时迅速抓住事物(事件)的特点,主题集中,简短生动。笔者认为,一些比较重要的会议消息按照常规来写可以,但一些会议消息或者其他类的时政消息就可以突破常规写法,尽量写得“软”一些,比如关乎民生的会议或者活动,就可以一个百姓的视角切入,或者以一个受益百姓的角度入手,然后层层展开新闻事实,这样就比写成“硬”新闻好看得多。

稿件冗长废话多

有些消息稿件过于冗长,尤其是一些工作类报道,有的记者总是想把稿件写大,主要事实、次要事实,甚至是可提可不提的事实都罗列在稿件中,导致稿件拖沓、冗长,读起来索然无味,时间长了,读者自然对报纸失去了兴趣。

消息写作的基本原则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地报道新闻事实,简洁的语言是消息行文的要求与特征。它要求短小、精悍,而不是把新闻事实一股脑塞进去了事,对于新闻的某些细节、某些过程、某些情趣不会过于关注,它特别关注的是展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本质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消息写作一定要遵循简洁、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事实一定要写清楚,可以涉及次要事实,其他的该省略的省略,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会“轻巧”,使人愿意读下去。

角度选择不够好

选择报道角度如同选择切割钻石的角度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光彩夺目。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独特。在本报的一些消息稿件中,有的写作角度是从工作上入手的,所以,容易出现平铺直叙、不生动、不形象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可以变工作角度为群众切身感受的角度,即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写作稿件,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实提炼出来,这样角度一转换,写法便灵活起来,写出来的稿件也必然能够具有接近性,老百姓爱读,文章的新闻效果也就出来了。另外,还可以考虑从以下的要素中选择报道角度: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新闻要素;最能表现事物非同寻常之处的新闻要素;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新闻要素;最能触动受众情感的新闻要素等等。

在消息写作中,选择角度很重要。如果只是平淡地应付性地报道那么一件事,既缺少新闻价值,又缺乏文采,读者看完后味同嚼蜡。因此,消息写作必须注重选择角度。

导语写作程式化

导语是消息的眼睛,读者在读报时特别注意导语,一则好的导语能够吸引读者看完全文,反之则令人弃之不看,由此可见导语的重要性。在《江城日报》的一些消息稿件中,导语就很程式化、常规化、一般化——有的记者为追求“六要素”具全,导致导语太长。还有的导语中心太多,这也讲,那也说,这就容易使读者看后不知所云;有的导语平平,不吸引人。

笔者认为,导语要简洁,没有必要“六要素”具全,只要交代出其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要素就可以,而不必面面俱到,必要时也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具体新闻事实在主体中展开。

标题制作不够精

标题是一篇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概括、提示、评价消息的内容,揭示新闻的本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消息的新闻价值。我们在写作消息时,对标题的重视程度往往也不够,一些懒标题、长标题常常出现在一些记者的稿件上,一些标题还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

鉴于标题的重要性和上述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记者在写稿件时,一定要花时间、费心思琢磨稿件的标题,而不要对付了事,不要存在“让编辑去改吧”的思想,要多向前辈、书本和资深编采人员学习制作标题的技巧,提高拟题能力。

笔者认为,标题制作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虚实结合。新闻标题有虚实之分,实题一般扣住新闻事实,点明必要的新闻要素,使人一见就知道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什么事情。虚题则显得比较含蓄、抽象,一般是起到烘托、渲染主题的作用,或侧重说明某个原则、道理愿望等。虚实结合一般用于多行标题中。

二是要准确贴切。这里所说的要准确贴切是指拟出的标题要符合新闻事实,要准确反映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能夸大和缩小,更不能让人产生歧义。

三是要简洁工整、新颖生动。消息标题字数不能太多,语言要简洁、凝练,没有冗词冗句。新颖生动是指标题要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感染力强,给人想象、回味的余地。

事实和数据模糊不清

在本报的一些消息稿件中,有时会出现事实模糊、人名、职务、数据不清的问题,比如涉及税收、采访对象职务弄错的情况,这与采访粗糙、不细致、不深入有直接关系。

新闻稿件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准确,因此记者一定要把握好各种采访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采访中要认真记录,涉及的数字、人名、地名、职务要反复核实,甚至一些涉及重要数据、重要内容的采访还要让对方签字、盖章。最好在采访结束后留下对方的电话,以便随时核实有关事实和细节。

本报中消息体裁应用局限于个别部门

众所周之,消息是一种传播速度最快、最直接的新闻体裁,在各家报纸中被广泛应用,但《江城日报》的消息似乎仅限于个别部门的会议消息等,一些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等少有采用消息体裁,取而代之的是事件通讯、新闻调查等等。也许有些人认为,一些新闻采用消息的体裁不合适,不能完全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事实上,有些没有采用消息体裁的长稿件虽然篇幅很长,但信息量未必有那么多,有的甚至是字词的堆砌而已。

一些突发的社会新闻、资讯类的民生新闻,完全可以采用消息体裁,因为突发新闻讲究时效性,读者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经过,报纸也需要靠新闻的时效性赢得读者。如果接下来还有新闻可挖,那么,可以做突发新闻的后续,这个时候就可采用通讯等体裁,向读者详细展示事件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体裁导语消息
导语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一张图看5G消息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消息
消息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