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记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2015-01-30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时代

□ 王 亮

(陇东报社,甘肃 庆阳 74500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革命的逐步深入,新闻传播渠道日益丰富,为挖掘自身传播潜力,达到传媒利用最大化,各媒介都在吸收借鉴其他媒介传播方式的优势,媒介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全媒体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全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记者要对自身进行重新思考,对自身素质进行新的升级与整合,以适应现代媒介的竞争需要。本文拟就全媒体时代下记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作初步探讨。

熟练掌握新闻专业技能和全媒体报道手段

全媒体背景下,媒体人不再是为单一的媒体服务,而是为媒体集团内的多个媒体平台服务。记者采集回的信息,要既能为报纸供稿,又能为电视、网站、手机媒体提供稿件、图片和音视频等。为此记者需要熟练掌握写、拍、摄、录等多种新闻专业技能,熟练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发稿手段。

同时,记者要培养全媒体报道的思维和理念,懂得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将信息资源转化成不同的媒介产品。因此,要想成为全媒体记者,就必须对新的媒介产品和未来的媒介形态保持一定的敏感,通过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传播的能力,只有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占先机。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庞杂,分辨有用信息的能力还较弱,而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承担其选择信息、整合信息的责任,减少受众接收有用信息的费力程度,做好“把关人”。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记者要筛选、探寻、鉴别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有序整合和立体呈现,帮助受众更加真实、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因此,全媒体时代要求记者具备宽口径、多复合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基础知识,掌握跨媒体的技术技能,又要努力从心理上走近受众,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并及时将受众需要的内容传播给他们。

提升对信息的批判认知能力

新的媒介技术在帮助记者提高报道时效性、丰富报道方式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技术的提高却让记者对新闻内容的质量有所忽视,新闻报道缺乏深度、新闻真实性难保障、新闻同质化严重等现象都要求记者应该具备理性的批判思维,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批判性思维意味着记者要有准确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判断,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掌握充分的资料,深入事件做调查研究,对信息进行考核取证,保证新闻真实性。同时,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提高做深度报道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所报道的新闻有深度、有特色,从而克服新闻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网络舆论不断发展壮大,新闻记者应善于透过现象来洞察网络民意形成的动因,总结网络舆论观点,从中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民意,并通过新闻报道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引导。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全媒体记者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不但要携带照相机、电脑、摄像机等采访设备,同时要采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稿件,无论从体力还是脑力上说,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因此,全媒体时代,不再是记者单枪匹马的时代,而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时代。

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记者在一线采访稿件,采集的只是最初的报道素材,需要编辑后期整合、包装、制作,再通过技术人员的工作才能传播出去。音频的录制、视频的拍摄与剪辑、网络专题的制作、手机应用平台、报网互动平台的应用等,仅靠单人的力量很难全部顾及和做好。只有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提高报道时效、扩大传播范围,同时,还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弱点,与读者取得互动,达到传统媒体达不到的效果。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记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体现在业务素养方面,还应包含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基于目前我国新闻记者在从业时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应着重于强调记者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首先应具备法律意识,不利用自己的采访权、报道权谋取私利,不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不采用非法手段获取采访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记者加强自律意识,坚持应有的道德底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其次,新闻记者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一方面把握好报道的方向,关注民生话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记者应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成为公民利益的“代言人”。同时,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还应注意避免报道不当造成“媒介审判”等干预司法的行为,尊重公民隐私权,报道受害者时应坚持“减少伤害”原则等。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统与新技术、新模式共存的时代,在新旧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记者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熟练掌握新闻专业技能和全媒体报道手段、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对信息的批判认知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闻人。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