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报经济报道要『活』起来

2015-01-30温宪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可读性晚报南阳

□ 温宪

(南阳晚报,河南 南阳473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经济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的“神经”,经济新闻则是“神经”中最敏感的部分。然而,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

如何使经济报道从过去那种概念加数字的呆板乏味程式中解脱出来,使其活起来,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南阳晚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笔者认为经济报道要走进寻常百姓家,必须使经济问题社会化,百姓话题要通俗易懂。

离群众的生活再近些

经济新闻虽然没有社会新闻那样容易吸引读者,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应当看到,很多经济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同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如,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部分存款利率的报道,它的读者一定很广泛。在经济新闻的范围中,诸如市场、物价、就业、交通等问题都是社会性很强的问题。

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本地人和本地事,是晚报经济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贴近群众实际、贴近群众利益的落脚点。经济报道应该“由远及近”,如关注本地致富产业的选择、猪肉价格涨跌、百姓就业现状等等,而有些看似离群众很远的题材,其实都能找到与群众的关联点。如当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媒体就可组织报道房贷新政对百姓购房的影响,这种受众爱看、有用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认同。

在经济报道中,河南《南阳晚报》随时关注当前热点,从物价涨跌、食品安全等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着手报道,为群众解疑释惑,效果很好。如晚报已开办了两年的“百姓餐桌指数”,每月定期发布一次餐桌指数,从商家、市民以及职能部门多方看菜价,分析菜价涨跌原因,并利用图表让读者对市场信息一目了然,受到读者欢迎。

服务群众的内容更多些

《南阳晚报》作为进入读者家庭的新闻媒介,人们对它往往有一种特殊的要求,就是“有用”。在经济报道中,除了一些经济政策、经济改革措施、经济现象外,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大量的、琐碎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之类带有服务色彩的经济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有这样一种情况:发一条政治、生产等方面的稿件是没有什么顾忌的,而一条经济信息,却往往招来“广告之嫌”等非议。因此,一些经济报道的信息往往残缺不全,把读者最想知道的经济信息的主要部分(地点及服务项目)删去了。这样一来,往往适得其反,读者咨询电话不断,甚至对此不满,只得再补一个“答读者问”。

经济报道必须把宣传和服务两者结合起来,读者订报是为了有用,报纸是给人看的,不应该一句话说半句留半句。所以,我们应该为读者提供大量的完整的经济信息。《羊城晚报》、《新民晚报》在这方面做的都比较好,他们大量刊登各类经济生活信息,而且是当作新闻专版里面的重头戏,很受读者欢迎。由此可以看出,服务读者,报纸才有人读,才有市场,才有出路。

吸引读者的方法要活些

当然,即使抓住了经济现象中某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不等于能把广大读者吸引过来,这里还有一个宣传方法问题,尤其要注意把经济报道的立足点转移到服务群众方面来。

在经济工作中,领导同志的活动是不可少的,但是报道要适当,要抓住其中的实际问题,把领导的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结合起来,多从群众的角度来报道经济工作,甚至可以让群众直接参与发表意见,改变“我办报、你看报”的固定模式。

在政策解读中,不能生搬硬套,就政策解读政策。2011年个税调整,市民普遍关注,《南阳晚报》在报道个税上调政策的同时,还请税务工作人员细细算了一笔账,看看个税上调后不同收入的人群需要交多少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记者及时对普通市民和相关部门进行采访,请专家详细解读阶梯电价的实施,消除市民疑虑,引起众多读者关注。

《南阳晚报》经济报道,只有与普通百姓的经济生活直接联系起来,把跟读者的利害、兴趣最接近的那些经济信息提供给他们,才能吸引读者,才能被他们所认同,当然也就有了亲和力。

猜你喜欢

可读性晚报南阳
可读性
本期缩略语表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圣诞夜》晚报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