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潜”找“路”摸索创新
——《乌兰察布晚报》稳定读者群四法

2015-01-30石慧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读者群乌兰察布晚报

□石慧军

(乌兰察布日报社,内古蒙乌兰察布012000)

挖“潜”找“路”摸索创新
——《乌兰察布晚报》稳定读者群四法

□石慧军

(乌兰察布日报社,内古蒙乌兰察布012000)

无线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低头族”越来越多,室内室外,公交车里,候车亭旁,只要是有移动数字信号的地方,总会有中青年人握着手机,低头看新闻、发微信、聊QQ。报纸在传统媒体竞争中,本已弱势于电视等传媒,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更面临着读者群流失的严重挑战。尤其是像内蒙古乌兰察布这样的偏远落后地区,市委机关报《乌兰察布日报》以及《乌兰察布晚报》的发行,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市委下达“硬指标”,各单位才肯订阅。每天的报纸送到各单位,很多都没人阅读,堆起来,攒一段时间,被当作废品卖掉。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新媒体的冲击,更有报纸办得不活、不新的原因,才使得读者群越来越萎缩。

偏远落后地区的地市级报纸,尤其是晚报,在建立稳定的读者群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可挖的。笔者在《乌兰察布晚报》工作多年,总结出四点经验供同行研究,即:做深做细地方新闻版,吸引读者深阅读;开辟有针对性的专栏,建立固定读者群;开展专题互动活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在发行上动脑筋,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

做深做细地方新闻版,吸引读者深阅读

要论传播速度,报纸再快,快不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更快不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无论是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重大新闻,还是发生在本地的突发性新闻,都会被广播、电视、微信等抢了先。如果是简单地重复这些传媒的新闻,像被别人嚼过多次的馍,再让人去“嚼”,肯定遭嫌弃。

做外地新闻没优势,做本地新闻又没有别的媒体快,怎么办呢?只能在做深度新闻上下功夫,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如街头发生一起车祸,司机肇事逃逸,微信圈可以把这件事马上爆出来,经转发迅速让世人知晓。但爆出信息的个人仅能记录瞬间见到或听到的事实片断,他没有媒体记者的采访资格和写作经验,所爆新闻多有主观臆测成分,往往显得片面,道不出事情的所以然。车祸死伤情况如何?死伤人员是什么身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车祸?逃逸司机有什么别人感兴趣的信息?路人知不知道相关线索?交警部门的追捕情况以及肇事司机如果落网又会受到什么惩处……比之发生车祸的简单信息,市民其实更想知道这些情况。晚报记者在做这条新闻时,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通过跟踪深入采访,写出这起车祸所涉及的人和事的方方面面。像这样把地方新闻做深做细,经常让读者在深阅读中获得了解新闻的满足感,读者才能信赖和依赖这张报纸,成为该报的长期读者。

开辟有针对性的专栏,建立固定读者群

要想让人读报,首先得了解读者的需要。老年人注重保健养生,想躲避疾病,健康长寿;中年人小有积蓄,想好好理财继续为儿女攒钱,或事业有成,生活无忧,愿在收藏、骑行、旅游等方面享受人生;年轻人爱车,爱美容,爱时装;小孩子爱展示自我,获得鼓励。根据这些特定人群的需要,晚报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专栏,如老年、健康、理财、收藏、旅游、车市、美容、小作家等专栏,通过动态新闻、信息服务或知识性报道,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使每一个拿到晚报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看、爱看的东西。而且读完今天的,明天还想找来读。当阅读晚报成为某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时,他已经是这张报纸的固定读者了。

开展专题互动活动,调动读者的积极性

关门办报,不与读者沟通和交流的晚报未免死气沉沉。如果能与读者开展一些互动活动,不仅会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还能扩大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比如,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在晚报相关专栏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评比多设奖项,为获奖学生赠送报纸等。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小孩除父母之外,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伯姑姨等庞大亲友团,一个孩子在写,亲友团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在关注。赢得一个小读者,也许就唤起了整个家庭的读报欲望。再比如,可以在读者中开展读报、评报、挑错有奖等活动,通过物质奖励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办好晚报出力献策。类似的活动经常举办一些,使《乌兰察布晚报》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延伸,读者群也会相应有所增加。

在发行上动脑筋,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

尽管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但头低得时间长了总有累的时候,累了就想抬头舒展一下身体。把《乌兰察布晚报》放在大家的视线里、唾手可得之处,如公交车上、商场休息区、银行等各种服务类营业厅的座椅旁,生动的标题配以新鲜的版面设计,很容易吸引正在等待与休息中的无聊的人们。拿起一张晚报,无意识地浏览,也许会因为一则有趣的新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此爱上这张报纸,后来常常想找这张报纸进行阅读。《乌兰察布晚报》2014年上半年就曾在乌兰察布市区的公共场所设立阅报点,每日投放两万多份报纸,结果很快就有读者打电话要求长期订阅,说之前还不知道本地有这张报纸;有的给提供新闻线索;有的则对新闻报道中一些贫病人群产生怜悯之情,要求通过晚报捐钱捐物做公益。尽管免费赠阅成本很大,但扩大了读者群,提高了晚报的影响力,上门做广告的多了,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读者群稳定和扩大了,报纸才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偏远和落后地区现在靠政府买单、在未来的改革大潮中不知道何去何存的报纸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就《乌兰察布晚报》的实践经验来说,只要潜心摸索,在稳定读者群方面,还是很有出路可寻的。■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读者群乌兰察布晚报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圣诞夜》晚报
乌兰察布之夜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译本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自驾乌兰察布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
编辑如何挖掘特殊读者群?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浅论《新青年》作者群与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