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实现贴近群众的再思考

2015-01-30王庆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赤峰市党报报纸

□ 王庆华

(赤峰日报社,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地市党报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由新闻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报业竞争的客观要求。地市党报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具有指导性、服务性,而且要寓指导于服务之中。否则,如果总是端着架子、板着面孔、打着官腔,久而久之势必会失去读者,使地市党报的作用大打折扣,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因此,地市党报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类有用的精神食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做到贴近群众,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地市党报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办报。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这是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最大实际。各地党委政府能够立足本地实际,认真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市党报所报道的一切内容就有了贴近群众的前提。反之,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不理解、不尊重新闻规律,把地市党报当成直接发号施令的工具,甚至很少顾及群众,热衷于在报纸上频频亮相,热衷于自己搞得那些所谓的“政绩工程”,或是以主流媒体的作用压制群众的呼声,那么这个地方的党报要办到让读者爱读,无异于缘木求鱼。

有了党委政府创造的良好宏观环境外,还应有报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科学管理。报纸主管部门既要做到管好宣传导向,又要做到放活报道内容。正确的导向是党和人民之福,地方党报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报道,是否坚持团结鼓劲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否实行了正确的舆论监督等等,主管部门应认真地管起来。在管好导向的基础上,放活报道内容,给予报社充分的自主权,支持报社在新闻创新方面所做的一切尝试。

做到贴近群众,同时要有一个精干过硬的领导、策划团体。一张报纸不同于一本书。一本书完全靠作者的智慧去谋划,一个人的智慧能够征服众多读者,甚至获得诺贝尔奖。一张报纸要靠整体的素质,尤其要靠一个过硬的领导、策划团体。报社领导班子以及中层以上的环节干部是报社的骨干,是保证党报实践贴近群众的直接组织者、实践者。这些人的办报理念如何,直接关系着是否做到打好“贴近”这张牌。

笔者认为,要做到贴近群众,领导层及中层干部,首先,要紧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挖掘并策划好新闻报道。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报纸不可能不惟“上”不惟“书”,关键要把“上”和“书”融入到惟“实”之中。这个“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反映、回答实践中的问题,不搞纸上谈兵。要道实情、说实话、干实事、不搞形式主义。再次,要把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作为突破口。会议是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主要形式,会议的传达贯彻是行政工作的职责,而不是报纸的主要职责。对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报纸不是不报或少报,而是要采取新闻的形式去报道,这样读者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领会会议内容。

2015年以来,内蒙古赤峰日报社根据中央的要求,狠抓了改进会议及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要求记者从会议和领导活动中抓取有价值的新闻和众多的新闻线索。笔者于2015年年初参加采访赤峰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时,并没有按“流水账”的形式报道会议的全过程,而是选择了“新常态下要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赤峰市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这个角度,消息虽只有千余字,但对赤峰市在新常态下如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分析得很到位,主题非常突出。消息抓住了赤峰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表明了赤峰市政府坚定信心增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决心。消息次日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在赤峰市营造出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良好氛围。《减轻农牧民负担要公正合理简单明白》也是笔者采写的一则不到千字的会议消息,但主题鲜明,内容精练,让读者一目了然,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社领导班子及中层环节干部是搞好报纸策划的主要群体。一张报纸有没有冲击力,关键在于策划。近几年来,《赤峰日报》在宣传纪念建市30周年、两个文明建设成果、治理经济环境等方面,都是在认真策划的基础上出台的。实践证明,这些报道都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作用。

做到贴近群众,还要大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风。作风反映文风,文风反映报风。为什么会出现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基层情况报道少?为什么版面上老一套、死气沉沉的新闻多,鲜活、有价值的新闻少?除了外部环境外,新闻编采人员作风漂浮,跑机关多,下基层少,看表象多,深入实际少,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自然抓不到好新闻,办不出好报纸。因此,要使报纸贴近群众,提高质量,必须抓住“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从体制上、机制上入手,以办报人的作风建设入手,全面提升编采人员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新闻队伍。

在新闻界广为流行一句格言:“好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出没于一切新闻现场,只有这样才能获取鲜活的材料。笔者在深度报道《入关·挑战·接轨》写作之前,就有关问题到商检、海关、经贸、市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和部分企业,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查询了大量的资料,由此对赤峰市的支柱产业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了客观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出优劣势并存的我市大中型企业应当如何迎接挑战,并通过对“入关”所带来的法律问题的思考,揭示出法制接轨是“入关”的首要前提,从而使7000余字的报道具有了深刻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全市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腿勤、脚快”对于记者是不可缺少的素质,但笔者以为这还不够,记者还要“嘴勤、心快”。采访中要多动嘴,善联想,“多多益善”亦是获取材料的一条法则,这对新闻写作是很重要的。笔者在采写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的赤峰市红山区原铁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兰英的事迹报道时,便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笔者前去采访,社区居委会没有任何材料介绍,被采访对象也说没有做出什么事迹,采访遇到阻力,但笔者并未因此气馁,因为事迹就存在于平凡小事之中,要靠记者去挖掘。于是,笔者便来到社区居委会与杨兰英及她的同事们闲聊,不失时机抓住任何细微线索进行深入了解。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中,笔者了解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笔者随后又深入到社区之中,实地向辖区群众了解杨兰英的生活、工作情况,掌握了大量的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正是这些丰厚的材料,使笔者在之后的写作中游刃有余,写出了饱含激情的长篇通讯《阳光使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猜你喜欢

赤峰市党报报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报纸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