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报生硬的面孔生动亲切起来

2015-01-30曹月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伊犁时政党报

□ 曹月梅

(伊犁日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一直以来,很多地市党报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如一张生硬的面孔——会议报道占据每天的大部分版面,“会议要求”、“领导强调”的报道模式“八股”味十足,党政工作宣传报道习惯于板着面孔说官话套话,新闻稿件内容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冗长空洞、刻板生硬,刻意拔高、脱离群众生活。一份党报如果有了这样一张生硬面孔,就会致使读者逐渐流失,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如何让党报的面孔在百姓的心中变得生动亲切起来?作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机关报,新疆《伊犁日报》近年来从不断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入手,顺应形势发展,以多视角全方位反映百姓生活,迎合百姓需求,拉近了党报与百姓的距离。《伊犁日报》打造亲民化特色的一些成熟、成功经验,为当下党报面对新媒体的围堵压力如何突围、如何接地气聚人气,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用公信力“金字招牌”做百姓“悦读”的民生新闻

作为地市党报,因为是体制内的媒体,其首要定位是“党政喉舌”,报道会议和党政工作是其规定动作,这是“上情下达”的政治使命;但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就必须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因此,党报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做到“下情上达”。如何做好百姓“悦读”的民生新闻?那就要用好党报公信力这张“金字招牌”。

公信力是地市党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党报民生新闻的报道选题,应该定位于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地市党报既具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又具有理性、全面、客观、深入分析问题的先天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深度需求。一些重大热点新闻,虽然新媒体在时效性上抢先了,但地市党报却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解剖新闻事实,展示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背景,揭示和还原事实真相。地市党报应利用好公信力这一“金字招牌”,以重大选题和深度报道来体现舆论引导能力,对海量信息传播碎片重新全面整合,跟进采访,补充背景和细节,从而形成了权威性的舆论影响力。

以《伊犁日报》对201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60周年大庆这一重大新闻的报道为例。通过前期大量的策划和筹备,2014年8月18日,《伊犁日报》重磅推出了多达92个版面的纪念特刊。厚重的特刊在第一版以《60年沧桑巨变铸就辉煌》为题对伊犁60年来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进行了总概述。在随后的版面中,《田野上,收获幸福生活》、《悠扬牧歌唱幸福》、《从坎坷曲折跨入高速时代》、《城变:大地飞歌》、《岁月变迁生态更美》、《数一数伊犁有多少个第一》等反映伊犁州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发展、生态、教育、医疗、就业、民生改善等各方面成就的深度报道,以专题版面的形式,以翔实而权威性的全景式报道,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给读者。这些成就性报道,包含了民生的方方面面。使百姓对于60年来的前后巨变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这些带着历史厚度的报道使读者在阅读后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

时政新闻的民生角度解读使党报更有亲和力

长期以来,党报的时政新闻由于操作中的程式化概念化,使其成为老百姓最不喜欢看的新闻,极大地浪费了新闻资源。如果从民生角度对时政新闻进行解读,从党报的时政新闻中“淘”出以民生角度解读、百姓关注的新闻“干货”,时政新闻也能成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以《伊犁日报》2015年2月的伊犁州“两会”报道为例,在“两会”召开前的2月2日,记者对基层各族各界百姓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对“两会”的关注点和期盼,在报纸五版以《2015:我们的两会,我们的期盼》为题,集纳了13篇来自基层的稿件,从物价、养老、食品、教育、医疗、生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反映百姓呼声和诉求。这一版面的推出,提前为“两会”报道预热,提升了百姓对“两会”的关注度。“两会”召开期间,在报道中,报纸各版面开设了“两会传真”、“两会话题”、“两会问政”、“代表委员视察车”、“委员诤言”、“记者看两会”、“两会会客厅”等栏目,将代表、委员关注与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提炼出来进行重点报道。如,稿件以《筑牢伊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为题,集中采访了四位代表委员,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丝绸之路——为伊犁带来美好前景》、《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会救助:一个都不能少》、《“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聚焦食品卫生打好“保胃战”》等一大批稿件回应了百姓对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在策划和采写“代表委员视察车”栏目稿件时,记者邀请代表、委员到街头、社区、相关部门,与百姓和基层干部面对面沟通交流。刊出的诸如,《如何解决停车那些事儿》、《基层需要更多得力干将》、《网络问政有“问”更要有“答”》等报道中,既有代表委员的权威意见,又有与百姓的面对面交流,会里会外架起了互动的桥梁。在报道中许多栏目的设置和大量事关民生的新闻素材的提炼和采写,充分体现出了《伊犁日报》对时政新闻的民生角度解读的驾轻就熟的能力,其“平民视角”的亲民化特色也使报纸更具有亲和力。

以广度和深度做百姓关注的高品质民生新闻

党报只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党报的服务功能,着力在民生新闻的实践中不断拓展空间,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才能以广度和深度取胜。提高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党报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这也是当前党报党刊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由之路。

党报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注意处理好微观和宏观的关系,既不忽视家长里短的“小民生”,又要做好关系百姓生计、生存权利、生存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大民生”。使民生新闻摆脱零碎化、低俗化,开阔视野,力避局限于民生报道的现象表层,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有所提升。

《伊犁日报》多年来有一些固定的栏目,设置的初衷就是做好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的高品质民生新闻。如“心中有梦脚下路宽”栏目,反映的是一些勇于开拓、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的普通百姓的奋斗故事;“民生快车”栏目稿件深度解读事关民生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成就;“公民道德建设在线”栏目大量报道了在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热心公益、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典范的普通百姓。这些栏目中的稿件,以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说百姓事,充分体现了《伊犁日报》本土化特色的同时,也进一步接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

猜你喜欢

伊犁时政党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时政
时政
丝绸之路与伊犁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