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民说话离农民近些
——地市党报涉农周刊的实践和探索

2015-01-30李扬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安阳版面报纸

□李扬

(安阳日报社,河南安阳455000)

让农民说话离农民近些
——地市党报涉农周刊的实践和探索

□李扬

(安阳日报社,河南安阳455000)

“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听到农民群众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深切体会和感受百姓情怀。基层和农民,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踏实。”河南《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创办5年多的时间,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们耳边,激励着周刊编辑记者不断前行,促使周刊日渐发展壮大。

2010年1月9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正式创刊发行,与古都安阳420万农民朋友见面。带着责任与梦想,这张新生的报纸来到了田间地头、农家炕头,周刊以农事为由头,期盼着这张报纸能走进农民的心头……作为新闻媒体,尤其是涉及“三农”的报纸,如何能办出一份不仅农民朋友爱看、城市市民也爱读的报纸呢?周刊在创刊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打造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个性特征。

地市级涉农报纸应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征?怎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得发展?我们认为,首要是立足为民:为农民谋利益。从创办到现在,《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在内容上力求平实贴近,在形式上注重鲜活创新,立足为民,倾听民情,了解民意,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尊重农民话语权,不断提升公信力

读者最重视什么?我们认为,可信是让读者接受一份报纸的前提,作为一份涉农类报纸,如果农民本身都不相信你,不愿看你办的报纸,那么即使你报纸栏目办得再吸引人,内容再丰富,也得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因此,要想让农民朋友接纳你,把你当成生产生活中的一员,就必须在报纸的可信度上下功夫,必须把报纸办成农民读者的贴心人、维权者。报纸的内容必须是及时、真实可信的。在有关农民的切身问题与事件发生时,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是涉农类报纸赢得主动,获得公信力的有力之举。

报纸要赢得大多数农民读者的尊重,就必须成为读者朋友的知心人,权益的代言人,在报纸上多刊发出农民朋友的声音。在报纸栏目的设置上,应该有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版面,搭建平等交流的意见平台,让农民的话语权真正得到保证。在重视农民话语权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与意见给予反馈,这种反馈意见不仅有来自政府的声音,还要有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反应,应尽量把农民的呼声转变成现实,有效促成问题的解决。

为此,周刊设置了“大家谈”、“民情大喇叭”、“基层声音”等栏目,有了这样的栏目,农民也就有了自己的话语平台。同时,农民朋友需要解决的难事,可以通过反馈平台,借助媒体的力量得到公正的解决。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

静心思考《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的成长之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稿件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

作为地市级涉农类报纸的编辑记者,我们的新闻素材、版面内容、服务对象就是农民、农村、农业,因此,对走基层的感触颇深。每周不少于3天的基层采访,常常吃住在农村,让我们接触了许多农民朋友。我们欣慰着,“种粮大户、养殖能手、敬老标兵、农业专家”,翻开随身的采访本,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这些人物的采访笔记;我们快乐着,农民朋友通过周刊,向农业专家拨通了农事“110”电话;我们幸福着,向农民朋友发布的信息,为他们带来了增收的希望;我们感动着,农民朋友的每一次求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无私帮扶……

纵观当今纸质媒体的发展现状,一些报纸之所以农民群众不愿意看,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报纸所传达出来的观点或是信息离农民的生产生活太远,造成了一种疏离感。同时,某些报纸的内容一年四季没有变化,缺乏新意。做到内容贴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点,同时不能总是局限在唱四季歌的框框里,坐在单位等信息,而是要用心研究和善于发现农民的口味与需求。

为此,《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在点题版面上设置了“‘三农’直通车”栏目,邀请农业专家、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搭乘“‘三农’直通车”,共同关注和探讨“三农”热点话题。《高效农业怎样让农民抱上“金娃娃”》、《秸秆养畜,让节粮型畜牧唱主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我市百万农民引来甘甜水、幸福水、致富水》、《标准化:让农产品也亮出自己的名牌》等稿件的刊发,形式新颖了、离百姓近了,稿件自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

平民化视角,全景式演绎

当前,不少涉农类报纸在操作中总是会塑造一些高大全的农民典型,这些典型人物往往被拔高夸大,读者感受到的是人物的虚假,这样,典型报道就失去了应有的示范作用。过去,许多“三农”报道多采取的是精英视角,即对农民、农村、农业采取的是俯视的眼光。这样的报道视角,贴近性是不足的。我们认为,在对农民的生活进行报道时切不可脱离实际,要以平视的视角来报道典型人物。除了对农村中典型人物的关注,更多的要把视线落在普通农民的生活上,展现他们的生活空间,讲述他们的故事。

基于这样的考虑,《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设置了典型版面和百姓版面,把最基层的农村典型事件、最普通的乡村典型人物挖掘出来、宣传出去,用农民的语言写百姓的事,质朴、平实的描写增添了可读性。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因此,周刊要求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多思考、敢创新,把稿件写得再短些、把语言用得再软些、把版面编辑得再活泼些,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提供实用信息,让农民获得实惠

让读者把报纸当成生活中的帮手,应是周刊服务大众的追求。其实,涉农类报纸的读者面不单单局限于农村的广大读者,城市居民同样可能成为这类报纸的忠实读者。这就需要编辑记者开动脑筋,在信息的实用性上下功夫,减少无用信息,多提供预测性信息,增强对市场信息的解读功能,将涉农类报纸打造成为读者的政策手册、信息手册、致富手册。

为此,《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专门设置了解读版面和信息版面,在解读版面中,中央、省、市针对“三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细致解读。这使农民朋友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方针政策,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信息版面开辟了庄稼医院、养殖宝典、农时农事、新品出台、专家支招、菜价信息、赶集、招工等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栏目,一个版面众多服务信息类栏目的设置使新闻要素中的服务性、指导性、贴近性、时效性等尽显其中。■(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安阳版面报纸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安阳之旅
报纸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