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开展跨地域采访活动的尝试
——浅析《黄河晨报》“黄河万里行”采风活动

2015-01-30刘玉栋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晨报万里行运城

□刘玉栋

(黄河晨报,山西运城044000)

地方媒体开展跨地域采访活动的尝试
——浅析《黄河晨报》“黄河万里行”采风活动

□刘玉栋

(黄河晨报,山西运城044000)

2015年3月30日,由山西运城日报社组织,并由其旗下的《黄河晨报》实施开展的“黄河万里行”采风团队,胜利抵达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完成了全部的采访行程。目前,随着一些后续活动的完成,这一大型公益采风活动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前的近两年时间里,报社先后派出29个团队、160余人次,接力在沿黄河九省130余个县(市、区、旗)采访,共计行程6.7万余公里,撰写文稿160余万字,刊发报道180余期。

“黄河万里行”持续时间长、采访地点广、报道内容多、宣传效果好,是地方媒体开展跨地域系列采访活动的又一次特别的尝试。

从黄河文明的源头出发,探访黄河文明的博大渊源和传承发展,是黄河晨报人做好“黄河万里行”的冲动、力量和勇气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黄河晨报》是我国较早一家以黄河命名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围绕“黄河”做些文章,是黄河晨报人长期以来的想法。

运城与黄河有着血浓于水的特殊关联。正是这种关联,赋予了运城报人做好“黄河万里行”的冲动、力量和勇气。首先,中华文明的传承主要来自黄河文明,而运城是黄河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其次,黄河的特殊眷顾孕育了运城辉煌的现代文明。这里的人们对于黄河有着更深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再次,作为以“黄河”命名的平面媒体,《黄河晨报》把关注黄河的生态、人文作为一种历史责任,通过举办“黄河万里行”活动,体现了地方媒体的大担当。

基于以上考虑,由位于黄河中游、以黄河命名的《黄河晨报》组织“黄河万里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情感基础和时代指向,从黄河文明的源地出发,寻访整个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和现代文明,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筹备,2013年6月,运城日报社党组作出决策,决定由《黄河晨报》编辑部具体组织、策划、实施这一活动。2013年8月15日,活动正式启动。

我们把举办这次活动的主旨归结为:一是传播黄河流域现代文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宣传运城对外形象——带着宣传运城的专题片和图书资料,在沿黄各地推介运城。三是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锻炼队伍,提高采编人员综合素养。

波澜壮阔的行走历程,为我们开展跨地域系列采访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前期策划、准备,再到一路的采访,波澜壮阔的行走历程为我们积累了开展跨地域系列采访活动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期准备。从2013年6月下旬开始,我们设立“我们的黄河”专栏,先后推出“黄河上的桥”“黄河上的经典故事”等系列报道。以此专栏为依托,我们持续发布征寻合作伙伴启事,同时启动“黄河万里行”主题歌歌词征集工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

报道内容。我们提出了“跳出运城看黄河,跳出山西看黄河,跳出黄河看黄河”的主旨。报道内容求实,栏目求新,同时凸显“山西元素”和“运城元素”,采写的《莫家楼:西北盐运古渡的山西记忆》、《罗川村关帝庙:从李姓家庙到全体村民的精神图腾》等稿件,都非常出彩。我们还推出“诗画配”、“微言内蒙”、“连线日志”等新栏目,呈现出鲜活生动的传播特点。

采访程式。行进路线是从青海黄河源头出发,以县(市、区、旗)为单位,顺流而下,依次探访,直至山东黄河入海口。在山西运城和陕西渭南段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推出了“骑行采访”和“摩托采访”,既节省了费用,又为黄河万里之行增添了一抹亮色。

推广方式。同属运城日报社旗下的运城新闻网负责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省级媒体及当地电视台报道重要的节点性消息;各个采风团队负责在各自行走的县(市、区、旗)媒体上报道“黄河万里行”动态消息和整体介绍;“黄河万里行”官方微博、微信不断发起话题讨论,求赞求关注。

团队组织。我们集全社之力推进“黄河万里行”各项工作。“两报一网”共同组成采访小分队,合力承担采访任务。每个团队由四至五人组成,工作内容包括文字采写、摄影、摄像以及电台连线等。

各方支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及各兄弟报社,在采风团启程之际都先后发来贺电,给予我们精神支持和鼓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还安排沿黄水文站全程配合采访。

采风过程中,黄河沿线媒体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从采访选题的确立,到行程安排的设置,再到采访对象的选择,各地市报的同仁给予我们宝贵建议和支持,还不辞辛苦当向导,采访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入海口采风活动过程中,山东东营日报社全程配合,使得我们在当地的一系列活动(发布会、摄影展、实物展等)得以成功举行。

采风活动存在遗憾和不足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是更为可贵的收获

两年多来,“黄河万里行”持续成为运城热词乃至网络热词,受到读者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其间,读者踊跃互动,官方微博相关话题,点击量屡次突破10万人次。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都阶段性关注此活动,黄河沿线各地市报均在重要版面的显要位置报道我们在当地采访的消息。

我们的报道质量得到同行的认可。宁夏《石嘴山日报》、内蒙古《巴彦淖尔日报》等媒体全文转载相关报道,山东《黄河口晚刊》以数个整版持续关注入海口采风活动……

每到一地,当地的书画家们都会挥毫泼墨,以作品相赠,表达对母亲河和对“黄河万里行”的赞美之情。我们的探源系列报道还获得2013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

但是不可否认,这一跨地域的新闻采访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它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是更为可贵的收获。

报道质量不稳定。近两年的接力采访实践,29个团队发表了许多让人叫好的重头稿件,但仍有个别稿件略显肤浅粗糙,存在“百度式”(通过百度粘贴相关信息)和“游记式”(通讯报道写成景点游记)问题,导致整体报道质量不稳定。为此,我们及时出台《“黄河万里行”工作规范》,针对报道质量提出“见人见物见思想”刚性要求,力求最大限度保障了整体报道质量。

关于后期推广不尽到位。整体来看,“黄河万里行”的前期推广工作非常成功,但后期推广不太到位。特别对“黄河万里行”整体活动的总结和思考性报道没有及时跟上,对外推广。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整体报道和推广工作稍显松散,不够紧凑。

回望来路,我们的新闻团队执着“追逐壮美黄河,记录盛世中国”,陪伴母亲河走过了600多个行走的白昼与思考的夜晚,结出了具有新闻价值、文献价值和科研价值的丰硕成果。在活动结束之际,总结、盘点、思考得与失,期望能对地方媒体开展跨地域系列采访有所启迪和帮助。■

(作者系山西《黄河晨报》总编辑)

猜你喜欢

晨报万里行运城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云”端智引 蓄力企业深度发展——趋势联盟2021/22秋冬时尚万里行
探路2021春夏产品开发新空间——趋势联盟时尚万里行
未来的晨报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品牌之窗——“五老”送法万里行
2014年度《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跟踪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