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报道如何更亲民
——从《淮北日报·淮北晨刊》一则民生新闻说起

2015-01-30郜军勇朱斌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淮北楼道新闻报道

□郜军勇 朱斌

(淮北日报社,安徽淮北235000)

民生报道如何更亲民
——从《淮北日报·淮北晨刊》一则民生新闻说起

□郜军勇 朱斌

(淮北日报社,安徽淮北235000)

民生新闻报道因其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内容涉及百姓的生计和生存,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和喜怒哀乐,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当下一些媒体的民生报道往往热衷于脏乱差、百姓纠纷、天灾人祸等,报道浅尝辄止,没有战斗力和服务性,很难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琐碎的民生新闻报道多了,也不可避免地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读者对这样的报道多有怨言也在情理之中了。

《淮北晨刊》曾刊发一篇报道《楼道为何频频起火?消防隐患:杂物、电动车充电、私装门》(以下简称《楼道》),该报道发出后,有读者在“晨刊QQ读者群”里评论:该报道没有简单地报道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大量的新闻事实对这一新闻现象进行剖析,让人们认识到了楼道

内存在消防隐患的危害性,同时还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理透彻,服务性强,让人读起来十分解渴。

看起来很普通的一篇民生新闻报道,为什么会得到读者的认可?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此条民生新闻报道做到了“亲民”——符合读者阅读心理,切中百姓生活诉求,能为百姓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

报道应具有深度,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报道,满足读者探求新闻背后的新闻的心理需求

民生新闻大多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内容常锁定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报道上力争做到通俗易懂,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就是百姓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只能流于事实的表面。事实上,对媒体而言,如果长时期重复报道这些表面现象,不厌其烦地讲述无数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则显得媒体视野狭窄,观点单一,没有深度和厚重感。

《楼道》一文作者3月7日在网友的微博上看到,有一位名为“疯狂的小权”的网友反映:濉溪县开发区凤凰城12栋楼一楼楼道晚上10点左右失火,多辆自行车、摩托车等被烧损毁严重。就在此前,《淮北晨刊》曾就“相山区状元红小区发生一楼楼道火灾事故,楼道内存放的电动车、自行车被烧坏”一事进行报道过。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为什么楼道内会频发火灾?这里面会不会有共同的原因?居民财产损失又找谁负责呢?基于这些思考,作者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简单地报道,而是深入事故现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原来楼道内存在三方面消防隐患:一是杂物堆积,废旧纸箱、旧家具、家电等可燃易燃物堆放楼道,遇火可引燃起火,遇火灾则会加剧火情,尤其是一楼楼道;二是电动车集中充电,楼内居民私放电线、插排充电,多辆车同时超负荷充电,或者电动车充电过久,使用电线、插排不符合安全标准等都易引发起火事故;三是私装金属栅栏门,堵塞居民逃生安全通道,尤其是夜间楼道失火,居民在家安睡,逃生反应较慢、紧张度高,一旦私自焊接的防盗门打开不畅,阻碍逃生的风险较大。相较于发生火灾事故的相山区状元红小区的那个一楼楼道,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隐患。

问题的症结发现了,通过报道让读者了解了新闻背后的新闻:为什么楼道内会频发火灾?

报道要说理透彻,避免简单地事实罗列,使问题分析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可信性强

好的新闻作品是擅于用事实说话的,就是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藏于新闻事实的选择中。好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性的新闻报道,都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亦即不直接出面总结、概括、判断和评论事实,而是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通过叙述和展现事实,用通过事实来发表无形意见的形式来“说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藏舌头”写作手法。

《楼道》一文从“楼道失火,网友愤怒发微博”到“楼道安全隐患多,楼道失火一年数十起”,再到“楼道消防隐患多:杂物堆积、电动车充电、私装金属栅栏门”,再到“居民有损失,谁来负责任?”,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先摆出数起突发火灾事故的事实,再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然后界定谁来为事故负责。其中没有掺杂作者的主观观点,但读者却能够在读完报道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从而引发读者的深思。

报道应加强服务性,在满足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

人类是一种趋利性的动物。读者选择阅读新闻,常常是看中了新闻的实用性特点。具有实用性的新闻信息,往往能够指导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华西都市报》原总编辑席文举一再强调:“突出实用性,变以指导性为主为以实用性为主。市民的需要就是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我们讲求实,就是实际、实用、实惠、实在。”

首先必须确立服务读者的意识。目前,各类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发挥新闻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新闻的服务意识,注重对服务性新闻的采写,力求在这些方面吸引受众,以开拓服务市场,赢得商机。《淮北晨刊》要求记者要把读者当客户,像服务“上帝”一样,服务好自己的读者。

其次有“报”也应有“导”。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应挖掘新闻潜在的实用价值,提高新闻的附加值。《楼道》一文中,就如何界定事故的责任人,专门采访了淮北市北方之光律师事务所专家,请他对责任人的认定进行了说明。使人们在发生此类事故后,不再为找不到责任人而犯愁。

再次要提供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是传播的核心,而百姓需要的信息就是有效的信息。在新闻采写中,一定要针对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想其之所想,急其之所急,切中百姓生活需要的脉搏,做到有的放矢。《楼道》这则报道反映的问题,就是存在于淮北市民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亟待解决。报道发表后,不仅给百姓答疑解惑,敲响了防患于未然的警钟,也引起了消防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新闻要想更好地服务百姓,做好民生新闻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要做好民生新闻,把报道做深一点,问题说透一点,服务更多一点则是其中的技巧。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报道做深和问题说透是手段,新闻服务是目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

猜你喜欢

淮北楼道新闻报道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遵守秩序不拥挤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楼道里奇异的声音
基于FPGA的LED楼道感应灯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