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求同显异”

2015-01-30孙志伟

中国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科参考文献学者

□文│孙志伟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求同显异”

□文│孙志伟

社会科学难以形成客观、统一、权威的标准,这决定了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难度要大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难度。社科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过程中应遵循“求同显异”的原则,将我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彰显在国际舞台。“求同”主要指在论文的写作语言、写作方法等表现形式方面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减少在论文表现形式方面的障碍;“显异”则指中国学者在其具有优势的领域发出的学术声音,这是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科学术期刊 国际化 求同显异

学术期刊国际化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一个国家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由于自然科学在不同国家之间共同性的程度较高,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面临的困难相对要小些。社会科学的国别性很强,难以形成客观、统一、权威的标准,这决定了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难度更大,本文主要探讨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一、研究范畴及现有认识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是指我国社科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以国际通行的语言在国际范围内出版发行学术期刊的现象。把握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办单位必须是我国国内的组织,这既是学术期刊主体性的反映,也能对学术期刊的内容有实质性的影响;所刊发的论文必须是以国际主流的语言完成的,以便于国际读者接受、理解和认可,学术期刊以中文在国际发行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发行范围必须突破国界,虽然发行范围涵盖几个国家尚无定论,但应渗透到能代表所在学科学术水平的主要国家;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我国作者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有人主张将作者的国际化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指标,虽然非本国作者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某一具体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但从国家整体看,如果非本国作者过多,势必会影响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初衷。

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从很早就开始了探索,业内人士从实践和理论的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国际化学术期刊的语言载体方面,虽然大部分人主张以英语作为载体语言,但仍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国际化不等于英语化。[1-2]在坚持学术期刊应该和必须国际化前提下,许多学者从具体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许志敏、陈小彪对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的误区进行了分析,从国际传播学视角提出了改进措施;[3]韦光化对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组稿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4]而万玉立、张林东、尹廉等从争取SCI收录、作者国际化、编委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编辑国际化等论述了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具体策略;[5]王丰年则从拓宽稿源、审稿程序国际化、期刊编号国际化、设立网络优先预览、强化市场意识等方面对学术期刊国际化进行了阐述。[6]这些探讨无疑都有助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施,但似乎欠缺总体把握,容易导致偏离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初衷。本文重点阐述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求同显异”,以期有益于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进程和效率。

二、“求同”是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基本要求

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之所以存在“求同”的问题,是因为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期刊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这里的“同”主要指的是学术期刊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上的“同”对学术期刊国际化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社科学术期刊应在这些方面帮助作者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减少被国际学术舞台认可的难度。

1.帮助作者以国际主流语言写作

语言是学术期刊国际化首先遇到的问题,这方面的分歧不大,很多人认为国际化期刊必须以国际主流的语言即英语出版,这更便于国际范围内读者的理解、接受、争鸣和认可,我国在统计国际化学术期刊时也以是否有英文版为一个重要条件。这里只补充三点。其一,国际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全文应以国际主流语言完成。在承认中文还不是国际主流语言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正视语言在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作用。如果只是将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等以英文的形式表达,读者只能对论文的基本观点有所了解,肯定不如以英文写成全文对读者的影响大,也会增加学术交流的难度,有违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初衷。其二,这里的国际主流语言不一定只是英语。一般情况下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应该以英文出版发行,但是,更应选择学术期刊所在领域的学术水平领先国所用语言。其三,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配备精通相应语言的编辑。以减少因语言文字而造成的学术交流障碍,使国际读者更准确、恰当地理解论文的学术思想。从这个角度看,编辑国际化是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2.帮助作者以国际认可的方法规范论文的写作

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在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国际学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写作方法。当学术期刊国际化时,这方面的影响将显现出来,在编排体例和规范方面,应遵从国际通行惯例,采用通行的摘要、引用注释格式等。虽然以国际认可的方法写作不意味着必然的高学术水平,但因写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而被拒绝刊用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在国内作者不熟悉国际认可的写作方法时,学术期刊有义务帮助作者在这方面进行规范。

方面要注意尊重知识产权和参考文献的相关性、权威性。文章中出现的他人观点必须按照参考文献的规范进行标注,且尽量避免二次引用,在不得已二次引用时必须以“转引自”的形式标注,不得为了标榜读过原著而不以“转引自”的形式标注。如果在应该标注的地方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标注,就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剽窃,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是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从宏观上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学术形象,从微观上说则反映作者的学术素质。另外,由于掌握参考文献的程度反映作者对相关领域学术动态的了解状况,可在一定程度说明论文是在什么基础上完成的,能够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有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单纯为参考文献而罗列参考文献的倾向,造成论文中许多参考文献与论文主题的相关性不明显,表面上看似作者对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掌握得比较详细,实际上杂乱无章,毫无系统可言。参考文献的相关性要求论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必须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而且要考虑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以达到所引用参考文献能反映相关领域真实的、前沿的学术动态之作用。

观点要做到言之有据,建议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如经管类的学术论文经常会对现实经济形势、经济状态、未来经济的发展、政策效果等阐述作者的观点,这时必须做到言之有据,将每一个观点建立在可靠数据基础之上,最好能以一定的实证方法证实或证伪相应的观点,不能单凭作者的推理和想象。如判断某经济体是否通货膨胀,需要掌握货币发行量、货币流动性、货币政策变化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国际重要商品价格动态等方面丰富的最新资料,这种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上的观点说服力会更强。在所提建议方面,应坚决避免国内许多作者存在的“应该”式陷阱,这种“应该”式的思维颇有领导风范,似乎是在为下级单位做指示、下命令,往往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建议的很多内容脱离现实,不具备可操作性,实际上是空谈。

慎对意识形态问题。许多社会科学涉及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背后也会有不同主体的利益问题,这决定了在社会科学中存在着意识形态问题,而且在有些领域意识形态的倾向非常强,只不过目前对意识形态的强调大部分是以非常隐晦的形式存在。在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尤其是所持观点与国际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时,尽量将相应的观点以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避免文字上的偏激,防止有些人以意识形态问题为理由而对相关方造成的麻烦。

学术期刊国际化根本目的是表达学术观点,反映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的所有形式,都可以向国际主流靠拢。

三、“显异”: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目的

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外交政策被其他国家的认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等众多因素,为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没有这些因素,就不可能产生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问题。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要难一些。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目的是扩大我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提高我国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为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做贡献,而这一切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这是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不可更改之目的。“显异”的内容就是中国学者在有其独特优势领域所发出的学术声音,在这个环节,社科学术期刊在挑选稿件时应该服务于这种目的,具体而言可以侧重于以下类型的稿件。

1.侧重刊发以独特视角、方法对各学科普遍存在问题发表独特观点的文章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每一门学科都存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该学科学者们持续性关注的问题,也是所谓的学科热点问题,如历史学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影响等,经济学中的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各种政策的实施及效果、各国的合作与竞争、贸易保护与开放、就业、通货膨胀、财富分配、垄断与竞争、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等,哲学中的人的存在与发展、矛盾的分析与化解等,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和学者们持续性关注问题,产生独创性的方法、观点和思想的难度就更大,而一旦在某一方面产生了突破,其影响则是非常显著的。虽然这些问题是各学科的普遍性的问题,但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化和中国实践为基础,发挥中国式思维的优势,是完全有可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该领域进行创新研究的。作为反映学科学术动态的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始终将此类稿件作为重点,鼓励和密切关注中国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及时将中国学者的独特声音推向世界学术平台,这是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提高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侧重刊发对中国特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稿件

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孪生兄弟,所谓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众多民族化组成的。中国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各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是世界性实践、文化、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许多领域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不仅是中国学者的问题,也是世界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具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资料权威、信息全面等优势,对中国模式的产生、发展、变化及未来都有充分、透彻的掌握和理解,对中国模式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可能的弊端也能有较全面的认识。我国的学术期刊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发挥期刊对中国学者熟悉和了解的优势,发挥期刊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优势,充分挖掘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关注有潜力学者的研究动态,并在必要时可以提供语言翻译、文献提供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中国学者规范其写作方式,助推中国学者学术国际化进程。此类学术观点因为增加了中国元素而最有可能对各学科的总体发展产生影响,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社科学术期刊应持续性地将此类稿件作为关注重点,并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作者将观点系统化和理论化。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计永超.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中的“六个不等于”[J].江淮论坛,2013(06)

[2]王红孝,杨琦.英语霸权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载体语言的选择[J].科技与出版,2013(12)

[3]许志敏,陈小彪.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局限、操作误区及其困境摆脱——基于国际传播学视野的分析框架[J].编辑之友,2014(01)

[4]韦光化.浅议学术期刊国际化组稿策略[J].出版广角,2009(06)

[5]万玉立,张林东,尹廉等.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道路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

[6]王丰年.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2(05)

[7]韩璞庚.中国学术理论期刊的国际化问题:理念与路径[EB/OL]. [2014-5-27].http://www.csstoday.net/Item/37244.aspx.

编者按 6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宣布正在抓紧制定修改完善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监测台和农村电影流动放映等设施设备的工程建设标准或技术标准,并在国家指导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化了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4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暂行指导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对于体现基本权益、政府职责、地方特色以及未来方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特刊发学界对于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研究的相关成果,以期对政策制定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社科参考文献学者
社科成果展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学者介绍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