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增强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15-01-30浙江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金菊萍

浙江经济 2015年17期
关键词:规上平均水平竞争力

浙江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 金菊萍

切实增强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浙江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 金菊萍

浙江制造业竞争力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从规划引导、重点领域选择、实施路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切实增强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浙江目前的制造业竞争优势被明显削弱,产业层次不高、增长后劲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判断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如何重塑浙江产业竞争新优势,成为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急需回答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国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对全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简要的评估和比较分析。现将初步成果报告如下:

(一)从评价结果看,浙江制造业竞争力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质量效益这一关键指标竟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19%,这成为影响浙江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体系,参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德勤公司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等国内外评价模型,我们构建了以规模实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5个维度的一级指标,以及规上制造业产值、单位从业人员平均研发人员数、规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等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体系。

经过模型测算,浙江省制造业竞争力得分为68.9,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处在全国前列,但与上海(82.9)、江苏(79.6)、山东(76.1)、广东(78.6)等省(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分项一级指标来看,浙江在两化融合(90.6)、绿色发展(82.1)、创新能力(71.5)等方面与上海、江苏、广东等先进省(市)差别不大;但在规模实力(51.9)、质量效益(48.6)方面指标表现较差,尤其是质量效益比全国平均水平(60)还低11.4%,成为拉低浙江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构成质量效益的二级指标来看,浙江制造业无论是总资产贡献率、产值利润率,还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是总资产贡献率徘徊不前。2006年浙江规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与上海、江苏及广东的平均水平相接近,但“十一五”中后期及“十二五”时期,差距不断拉大。“十二五”前四年浙江省总资产贡献率仅为11.8%,与2006年变化不大,但已落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二是规上工业产值利润率有所下降。2005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产值利润率为4.78%,高于江苏和广东的平均水平。但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规上工业产值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十二五”前四年浙江平均值为5.51%,处于四省一市中的最低水平。三是人均产值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浙江省人均规上工业产值为87.55万元/人,虽然“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3.5%,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6%,仅略高于广东。

(二)导致浙江制造业质量效益这一核心指标偏低、整体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产业、企业和要素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产业层面看,浙江以价值链低端行为为主导的格局尚未根本转变。从1978年到现在,纺织业仍然是浙江工业第一大行业,2014年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6%,仅比2010年下降0.7个百分点。而纺织业在江苏、广东省的地位下降明显,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设备、汽车制造等发展迅猛,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从分行业效益(产值利润率)来看,浙江有25个行业低于江苏平均水平,有20个行业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与江苏差距较大的行业主要体现在食品、轻工纺织、及部分装备制造业领域,与广东的差距主要在轻工纺织、医药和化工、少数装备制造业领域等。

从企业层面看,浙江多数制造企业仍处于低小散的发展状态,大多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2013年浙江省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8930家,企业数量与广东、山东均比较接近,但浙江规上企业平均规模为1.49亿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与四省一市的差距更大。而且,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跟踪模仿与低层次创新仍占主流地位,多数专利以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为主,多数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2013年浙江规上工业每亿元工业产值有效发明专利数为0.37个,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5036项,与江苏省、广东省差距较大,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也仅为19.5%,远远落后于江苏(35.4%)、广东(48.9%)和山东(38.1%)。

从要素层面看,近年来浙江融资成本、土地价格、劳动力资源,房价上涨等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例,2014年比2010年上升了1.84倍,年均涨幅在16.7%以上。而且,浙江外来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较低素质的工业劳动力,导致较低的劳动生产率,阻碍了工业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

(三)在看到存在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浙江制造业在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信息化设施条件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已逐步呈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

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得到明显增强。2013年浙江规上工业万人从业人员研发人员数为366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6%(2014年为29.2%),高于上海的355人/万人和25.0%的水平,均居于全国首位。从分行业来看,全省多数行业新产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仪器仪表,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的新产品产值率均在30%以上,表现较为突出。

信息化基础环境条件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浙江在城(省)域网出口带宽、固定宽带普及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重点行业典型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等方面均具有全国第一的地位,在两化融合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制造业绿色发展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且与上海、广东的差距不大。能源低耗水平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0.78吨/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3%;而且自2005年以来年均下降7.1%,年均下降速度居于四省一市首位。大气排放和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浙江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54千克/万元,2005-2013年期间年均下降15.1%,低于全国8.71千克/万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江苏和山东的平均水平。浙江省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1%,远远高于全国62.8%的平均水平。

(四)下一步,要从规划引导、重点领域选择、实施路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切实增强浙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规划引导。建议深入开展《增强浙江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题研究,形成“1+3+X”的研究成果。即:编制1个总体规划—《增强浙江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展3个专题研究—浙江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重点领域选择和“十三”项目谋划研究、重点领域产业布局研究;明确X个重点领域等等。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地区的行动方案也要启动编制,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开展某一领域的研究。同时,将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省重大工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全省重大工业项目投资情况分析机制,形成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突出重点领域。建议按照市场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有望短期内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的标准,抓住工业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几个可有力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并发挥重点领域突破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技术扩散、产品延伸、产业融合等方式,引领推动制造业结构全面提升。

研究实施路径。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结构和高度集聚而又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是培育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要途径。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在新常态下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线的合理需求、总量控制、集聚引领问题,从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着手,在重点领域选择基础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和重点产业的国际化布局。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业合作,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集中化与规模化,推进其由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着力在基地里形成从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主机设备、系统集成、售后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谋划、储备和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项目,并通过要素集聚、政策保障、强化服务等方式,切实推动项目落地。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政府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的立项工作,提高企业在技术研发项目方面的话语权。引导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政府引导支持与企业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发挥好政府导向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创新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探索资本金注入、应用示范补贴等方式,建议设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资金。采用重点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方式,支持创新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二是推进产业并购政策,重点聚焦浙江特色优势行业和引领产业,针对浙江技术短板和关键环节,建议制定推进浙江产业并购专项规划和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规划,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设立并购基金,加大引导基金支持力度,推进大规模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三是完善市场推广政策。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制造业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

猜你喜欢

规上平均水平竞争力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