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2015-01-30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压力乳腺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徐贤,张金山,马林,等

核医学、医学影像学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徐贤,张金山,马林,等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 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性别;年龄;肿瘤;转移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6):793-796入选年份:2012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压力与压放频率对诊断结果影响

罗葆明,曾婕,欧冰,等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压力与压放频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压力与压放频率≤1、2~3和≥4,对182例患者共206个乳腺病灶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UE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结果: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206个病灶的UE评分显著低于压力与压放频率≤1时的UE评分,而显著高于压力与压放频率≥4的UE评分;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以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最高.结论:UE检查时应选择压力与压放频率为2~3时进行评分.

关键词:乳腺;超声检查;弹性成像;压力;频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8):1152-1154入选年份:2012

3.0T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郭雪梅,王霄英,李飞宇,等

摘要: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 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关键词: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8):1205-1207入选年份:2012

线粒体脑肌病的MR诊断

邢妩,王小宜,廖伟华,等

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I表现.结果:5例患者脑实质MR均呈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仅累及双侧苍白球,4例累及灰白质;3例并幕上脑室扩大,2例并小脑萎缩,1例并双侧基底节钙化.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线粒体脑肌病的脑内病变.确诊需结合临床.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磁共振成像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0, 7(1):35-37入选年份:201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抑或颈动脉支架术: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之争

丛悦,邹英华

摘要:脑卒中是当今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20世纪80~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愈发成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正在为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正在挑战着外科内膜剥脱术的金标准地位.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0, 7(3):332-335入选年份:2012

亚急性及慢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

贺迎坤

摘要:目的:评价亚急性及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开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1例优势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开通,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数据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表示(IR).结果:21例患者20例(95.2%)成功开通.术后评估,9例患者病情改善,10例稳定,2例恶化.闭塞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0(IR 0~1)提升到术后的3(IR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91,P<0.01).中位mRS评分术前为4.0(IR 2.5~5.0),出院时为4(IR 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0,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1例基底动脉夹层,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急性闭塞.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再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事件发生.21例患者临床平均随访7个月,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再发卒中,2例死于系统性并发症.所有患者中位mRS评分为2.0(IR 1.0~4.0),而19例生存患者的中位mRS评分为1.0(IR 1.0~4.0).结论:亚急性慢性椎基动脉闭塞腔内支架成形再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预防反复缺血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残疾功能的恢复.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来源出版物: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46(9):825-829入选年份:2012

7.0T功能MR波谱动态定量检测视觉皮层代谢物对视觉刺激的反应

林艳

摘要:目的:采用超高场强(7.0 T)功能MR波谱(fMRS),动态定量检测人脑枕叶视觉皮层代谢物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探讨人脑在功能活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传递的活动情况.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次试验.采用人体7.0 T MR扫描仪及16通道敏感相位编码技术(SENSE)头线圈.首先进行fMRI检查,明确视觉皮层的最大激活区.然后进行1H-MRS检查,ROI为2 cm×2 cm×2 cm,定位于视觉皮层最大激活层面.采用短TE激励回波采集模式(STEAM)序列采集波谱数据,1H-MRS扫描过程中同时给予受试者与fMRI检查相同的视觉刺激.运用线性拟合模型(LCModel)以水为内标准,分别测定各代谢物在静息期和刺激期的绝对浓度.采用配对设计数据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各代谢物浓度在刺激前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视觉刺激状态下,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及甘氨酸的浓度分别为(3.20±0.28)、(2.07±0.10)和(1.65±0.11) tamol/g,较静息期[分别为(3.52±0.28)、(2.25±0.10)和(1.85±0.11) pmol/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73、-2.073、-2.429,P值均<0.05).谷氨酸、谷胱甘肽及乳酸的浓度分别为(11.50±0.11)、(2.45±0.10)和(0.89±0.05) pmol/g,较静息期[分别为(11.28±0.11)、(2.28±0.10)和(0.79±0.05) pmol/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21、2.310、2.016,P值均<0.05).葡萄糖浓度[(1.54±0.23) ixmol/g[在刺激状态下有降低趋势,但与静息期[(1.78±0.28) pLmol/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7,P>0.05).结论:7.0 T fMRS结合LCModel可以定量检测人脑视觉皮层多种代谢物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变化.视觉刺激状态下,激活区乳酸、葡萄糖和天冬氨酸的变化提示脑能量代谢水平的升高;谷氨酸升高伴随谷氨酰胺下降可能提示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活动的改变;谷胱甘肽升高则提示脑激活状态下抗氧自由基活动增强.

来源出版物: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 46(10):875-880入选年份:2012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陈林,陈悦,庞芸,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93个乳腺占位性病变ABVS和二维灰阶超声影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ABVS与二维灰阶超声的诊断效果.结果:ABVS可显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冠状面形态特征、内部细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ABVS检出乳腺病灶数(87个)明显多于常规超声(78个,P<0.05),并且ABVS诊断准确率(83/87,95.4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7/78,85.90%,P<0.05).结论:ABVS能为乳腺占位性病变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面可发挥更多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检查;容积扫描;乳腺;占位性病变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7):1378-1382入选年份:2014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在预防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孙伟,李忱瑞,周纯武

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6例原发HCC外科切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对研究组128例术后行补充TAIT治疗,对照组78例术后未行补充治疗.对可能影响原发HCC术后复发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0.5、1、2、3年的累计复发率.结果:两组间临床与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0.5、1、2、3年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5.62%(20/128)、37.50%(48/128)、71.88%(92/128)、87.50%(112/128),对照组分别为30.77%(24/78)、56.41%(44/78)、76.92%(60/78)、92.31%(72/78),两组0.5、1年累计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CC术后给予补充TAIT治疗可降低其近期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词:癌;肝细胞;栓塞;治疗性;预后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6):399-402入选年份:2012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工作记忆老化的脑灰质萎缩基础

郑东明,孙洪赞,董晓宇,等

摘要: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探讨老年人工作记忆能力衰退与脑灰质萎缩间的关系.方法:在30名老年人(老年组)和38名青壮年人(对照组)中分别进行keep-track任务和2-back任务两种工作记忆任务检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高分辨力MR扫描,并使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进行VBM分析,比较老年组与对照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并在老年组内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与工作记忆任务能力下降相关的责任萎缩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工作记忆能力显著衰退,且出现广泛的脑灰质萎缩.老年组中,与keep-track任务能力相关的萎缩脑区主要位于双侧前额叶中下部、运动前区、顶叶后下部和小脑;与2-back任务相关的萎缩脑区主要位于左侧的前额叶下部、运动前区和颞叶.左腹侧运动前区(BA6)皮层的灰质体积与两个任务的行为学数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人工作记忆能力下降与工作记忆神经网络的灰质萎缩有关.

关键词:工作记忆;磁共振成像;脑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7):1277-1281入选年份:2012

多层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逄利博,胡连源,赵绍宏,等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的多层CT血管影像,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多层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怀疑SMA病变的45例患者,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岁.使用GE 16层CT机,探测器1.25 MM*8,重建间隔1.0 MM,重建层厚1.3 MM.增强用对比剂优维显(300 MGI/L)80~90 ML,流速3.5 ML/S.对SMA进行MPR、MIP、VR图像重组,最佳角度显示SMA的病变.结果:SMA病变的类型:SM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16例;SMA近段管腔血栓性栓塞5例,3例有RIOLAN动脉弓形成,IMA近段管腔血栓性栓塞1例;“胡桃夹”征7例;SMA和腹腔动脉干共干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SMA近中段管腔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SMA近段内支架术后1例;SMA管壁及管腔未见明显异常4例.多层CT图像后处理图像情况:MPR、MIP均清楚显示SMA管腔壁的增厚、斑块情况、管腔狭窄程度;MIP对SMA的显示范围较MPR大,随着MIP显示厚度及角度的变化,可以对SMA的部分管腔或整体管腔情况进行最佳角度显示;VR对SMA与周围血管结构的关系显示较MPR及MIP佳.结论:16层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可以明确观察SMA各类病变情况和周围血管结构的情况,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肠系膜上动脉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6(3):207-210入选年份:2013

影像学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

刘昕,吕维富

摘要: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已成为外科手术和TACE以外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法,消融后的疗效评价问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影像学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评价RFA治疗PHC疗效中的价值及有关的新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癌;肝细胞;导管消融术;诊断显像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2):136-138入选年份:2013

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技术在睾丸微石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邱少东,陈菲,罗燕华,等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定量分析技术在睾丸微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TM患者(TM组)及5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UE检查,对比分析TM组及正常对照组睾丸组织的硬度、均匀程度及UE声像图表现的差异.观察反映睾丸组织硬度及均匀程度的UE定量分析指标,包括双侧睾丸应变率比值、同侧睾丸实质与附睾头应变率比值及睾丸与附睾头应变均值的差值.结果:正常睾丸UE声像图表现为“红色周边带-蓝色边缘区域绿色中心区域”.TM患者睾丸UE声像图表现与正常睾丸相似,睾丸微小钙化表现为点状强回声.UE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 UE定量分析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E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正常睾丸组织的硬度及均匀程度.但目前UE技术受信号获取精度的限制,其对TM的诊断价值有待商榷.

关键词:睾丸微石症;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4):282-285入选年份:2013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顾继英,CHEN HUI-LI,许小云,等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29个甲状腺肿块术前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并用ACQ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造影表现大多以等增强、低增强为主,少数为高增强;腺瘤呈“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表现,为富血供型;甲状腺癌大多以等增强及低增强为主,增强回声不均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消退.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造影剂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7):1018-1020入选年份:2013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用于增强正常大鼠CT显像实验研究

杨扬,王志刚,郑元义,等

摘要:目的: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 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液态氟碳;纳米微球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9):1341-1344入选年份:2013

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病理学T分期的对照研究

孙应实

摘要:目的: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术前准确判断直肠癌分期是合理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MRI是目前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但其分期准确性尚待提高.本研究分析局部浸润直肠癌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直肠癌患者148例,男81例,女67例,年龄20~94岁,中位年龄60岁,纳入标准:术前未接受放、化疗,MRI资料完整,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有盆腔手术史,伴有或患其他肿瘤史并接受过盆腔放疗和(或)化疗.所有患者均于MRI后短期内接受手术治疗.MRI及图像分析:采用GE Signa 1.5T EchoSpeed P1us with EXC1TEII MR扫描仪,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观察高分辨T2图像,将肿瘤浸润程度按由轻至重分为9个水平,将肿瘤侵犯肠周径情况分为4级,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肠管周径侵犯程度,判断肿瘤T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计算MRI各分期诊断直肠癌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和肠管周径侵犯程度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病理示高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99例,低分化腺癌20例,黏液腺癌16例.MRI分期诊断直肠癌总准确率为90.54%(134/148),诊断T1期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1.43%(5/7)、100%(141/141)、100%(5/5)、98.60%(141/143)和 98.65%(146/148),诊断 T2期分别为 74.07%(20/27)、95.04%(115/121)、76.92%(20/26)、94.26%(115/122)和91.22%(135/148),诊断T3期分别为96.12%(99/103)、82.22%(37/45)、92.52%(99/107)、90.24%(37/41)和91.89%(136/148),T4期分别为90.91%(10/11)、100%(137/137)、100%(10/10)、99.28%(137/138)和99.32%(137/138).MRI征象中肿瘤浸润深度和肠管周径侵犯程度与病理分期均呈中等正相关(r=0.62、0.59,P <0.001).

结论:正确识别直肠癌MRI征象对于术前正确分期非常重要,高分辨率MRI对于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3):465-468入选年份:2013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覃杰,刘凌云,孟晓春,等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20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8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采用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重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Ⅰ级173例(86.50%),Ⅱ级25例(12.50%),Ⅲ级2例(1.00%).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17例.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98.65%、94.00%、100%.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9):1598-1600入选年份:2013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晏子旭,张兆琪,徐磊,等

摘要: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低辐射剂量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9):1614-1616入选年份:2013

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石健,王彬,刘荫华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 3~5级的62例患者(共 79个病灶)对照组织病理学分析不同 BI-RADS分级乳腺病变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79个病灶中,BI-RADS3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2个(75.86%),恶性7个(24.14%);BI-RADS4级23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3个(13.04%),恶性20个(86.96%);BI-RADS5级2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为0(0),恶性27个(100%).应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BI-RADS分级3~5级乳腺病灶在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钙化、病变内有无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特殊病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乳腺疾病;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5):877-880入选年份:2013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刘芳,肖萤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7例(135个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予以弹性分级.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乳头状癌弹性分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 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76.47%、80.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6):1028-1030入选年份:2013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微小良恶性肿块

王志远,杨通明,吴泽惠,等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微小良恶性肿块(≤10 m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的87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恶性乳腺微小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00%(21/25)、96.77%(60/62)和93.10%(81/8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乳腺微小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乳腺肿瘤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10):1901-1903入选年份:201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

黄炎,李俊来,王知力,等

摘要: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定量测定乳腺实性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对乳腺实性病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108例女性患者(124个病灶)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获得乳腺病灶的定量弹性模量值,并用ROC曲线得出不同性质病灶的弹性参考数值.结果:病理诊断良性87例(103个病灶),恶性21例(21个病灶).恶性病灶表现的平均、最大弹性模量值分别为(47.92±32.54) kPa和(113.18±47.48) kPa;良性病灶表现的平均、最大弹性模量值分别为(25.87±12.50)kPa和(39.50±17.98) kPa,良恶性间的弹性最大值和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组织定量分析乳腺病灶弹性最大值与弹性平均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和0.756(P<0.05).分别以乳腺病灶弹性模量值的最大值60.12 kPa和平均值42.08 kPa作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50%、88.30%和57.10%、92.20%.结论:根据病灶的弹性平均值与弹性最大值可定量评价肿物硬度,为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诊断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3):561-564入选年份:2013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龙

摘要: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能够对组织弹性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此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6):1287-1290入选年份:2013

犬肝纤维化模型MR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CT灌注参数、VEGF表达的相关性

章雅琴,胡跃群,廖云杰,等

摘要:目的:利用DTI测定犬肝纤维化模型的ADC值、FA值,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分析其与CT灌注参数及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健康中华田园犬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5).实验组犬经腹腔注射50%CCl4油溶液,辅以高脂饮食,建立犬肝纤维化模型.对2组犬每隔4周行MR DTI、CT灌注成像及肝穿活检.根据病理分期分组,分析各组MR DTI参数ADC值、FA值,并与CT灌注参数及VEGF表达水平进行对照.结果:成功获得各期肝纤维化模型;随肝纤维化进展,ADC值逐渐降低(P<0.05),FA值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ADC值与PVP、TLP呈正相关;VEGF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进展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犬行腹腔注射CCl4油溶液辅以高脂饮食可成功模拟人类从肝细胞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全过程;MR DTI能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VEGF可能在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硬化;扩散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狗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2):216-220入选年份:2013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

魏凌琳,叶真,徐秋晨

摘要: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病灶及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值.结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SWV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1.恶性病变组SWV值最大,良性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以SWV=1.96 m/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1.68%,98.41%,80.02%,89.62%和96.57%;血管瘤与肝硬化结节及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细胞癌(HCC)与肝转移癌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恶性病变组周围肝实质SWV值大于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良性组略大于正常组(P>0.05);血管瘤、FNH病种间和肝转移癌、HCC、肝硬化结节及胆管细胞癌(CCC)病种间的周围肝实质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可定量反映不同类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硬度,有助于鉴别诊断.

关键词:肝脏疾病;声触诊组织量化;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7):1345-1349入选年份:2013

孕早期超声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意义

唐静,陈松,冉素真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孕早期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3611名孕11~13+6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按常规顺序检查胎儿结构后,对胎儿颜面部及颈部透明带进行不同切面扫查.结果:共筛查出 11胎颜面部异常或可疑异常,其中 1胎眼距窄,5胎鼻骨缺失或显示不清,3胎上颌显示不清,2胎唇腭裂;漏诊9胎颜面部畸形,包括单纯唇裂3胎,唇腭裂1胎,外耳形状或大小异常5胎,均经生后随访或引产后证实.结论:超声在孕早期可以筛查出部分胎儿颜面部畸形,但有漏诊及误诊可能,对可疑异常者还应结合中孕期超声检查.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妊娠期;早期;胎儿;畸形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10):1890-1893入选年份:2013

MR扩散成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肖运平,肖恩华,罗建光,等

摘要:目的:通过病理、影像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24~48 H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肿瘤切除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并与术前DWI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病理与DWI对照:肿瘤存活区多为高信号(12/15),亦可为等信号(3/15);凝固性坏死区多为低信号(8/15),亦可为等信号(6/15),1例呈高信号(1/15).肿瘤成活区与坏死区 ADC值分别为(1.42±0.16)*10-3MM2/S、(1.58±0.18)*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②不同坏死程度的整个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结论肝癌TACE后DW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能较好地鉴别肿瘤成活、坏死组织,并反映肿瘤坏死情况,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关键词:肝肿瘤;栓塞,治疗性;磁共振成像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2):270-273入选年份:2013

囊性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

蒋珺,陈亚青,周永昌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6例肾脏囊性病灶的能量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表现.病理及随访结果显示26例病灶中,囊性肾癌15例,肾囊肿11例.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能量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上,病灶的囊壁囊隔或结节处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声像图上,囊壁囊隔或结节处有造影剂灌注;CT增强扫描时,囊壁囊隔或结节处的CT值与CT平扫相比上升15 HU以上.将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照,统计比较其对囊性肾癌的诊断能力.结果:能量多普勒超声、增强CT、超声造影对肾脏囊性病灶的血供显示率为46.2%、55.6%、73.1%,其中超声造影对病灶血流的显示最为敏感.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囊性肾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46.7%(7/15)、54.5%(6/11)和50.0%(13/26);增强CT分别为66.7%(8/12)、66.7%(4/6)和66.7%(12/18);超声造影检查为100%(15/15)、63.6%(7/11)和84.6%(22/26).结论:超声造影能敏感有效地反映肾脏囊性病灶的血供情况,已经成为诊断囊性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也可以作为肾脏复杂囊性病灶的随访复查手段以避免CT检查的电离辐射.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囊性肾癌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10):1628-1631入选年份:2013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

丹海俊,王燕,丹海永,等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患者首先行灰阶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有无彩色血流及其分布;然后在纵切面进行实时弹性成像,将弹性图分为Ⅰ~Ⅴ级.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结果:Ⅰ、Ⅱ级共6例患者,均为良性;Ⅲ级9例(6例良性,3例恶性);Ⅳ、Ⅴ级共36例(34例恶性,2例良性).以弹性分级Ⅳ~Ⅴ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85.71%,准确率90.20%,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00%,明显高于灰阶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χ2=16.252,P<0.001).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发现可疑恶性的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1):63-65入选年份:2013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廖书生,阮琴韵

摘要: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基于二维斑点追踪原理,不受声束角度限制,能对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及心室扭转运动进行定量检测,为评价心肌功能及深入了解心脏机械运动的机制提供了新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近年来应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应变;斑点追踪;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功能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6(1):95-98入选年份:2013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

裴书芳,丛淑珍,冯占武,等

摘要:目的: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E对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分为0~4分,0分为阴性,1~4为阳性,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期进行对照.结果:RTE评为阳性者 52例,评为阴性者 18例,RTE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97.73%(43/44),65.38%(17/26)和85.71%(60/70).以RTE阳性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弹性图像硬度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RTE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的无创性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弹性成像技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5):893-895入选年份:2013

早期相11C-PIB作为神经功能指标:与18F-FDG比较分析

富丽萍,张熙,张锦明,等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相动态11C-PIB可否提供等价于18F-FDG的神经功能信息.方法:对17名正常对照(NC组)、11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MCI组)及1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行18F-FDG和11C-PIB双示踪剂检查,通过训练集(3名NC,3例MCI及3例AD)及测试集(其余受试者)数据提取标准摄取值比(SUVR),计算与18F-FDG具有最大相关的早期相11C-PIB时间窗,生成灌注11C-PIB图像(11C-pPIB).选取最后10 min 11C-PIB数据,评价淀粉样斑块沉积情况(11C-aPIB),比较18F-FDG、11C-pPIB及11C-aPIB图像在3组受试人群的放射性分布的差异.结果:AD组14例、MCI组 11例、NC组15名纳入分析.给药后近7 min(开始时间1.33 min,持续至8 min)的早期相11C-pPIB与18F-FDG在训练集(R=0.86800.0339)及测试集(R=0.87370.0277)均存在强烈相关.11C-pPIB与18F-FDG在3组中呈现相似的放射性分布模式,但与11C-aPIB放射性分布明显不同.结论:早期相11C-pPIB可通过反映局部脑血流信息而提供与18F-FDG相似的神经功能信息.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11C-PIB;18F;氟脱氧葡萄糖;灌注成像;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 29(12):1918-1922入选年份:2013

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戴沁怡,贺毅,张兆琪,等

摘要:目的:评价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 C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8例疑诊冠心病者,采用1.5T非对比增强、心电门控兼呼吸导航、T2预备脉冲并脂肪抑制的3D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采用4分制(1分,差;4分,优)评价图像质量,对得分2~4分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以CAG显示狭窄≥50%为标准评价MR的准确率.结果:①完成组:79例(79/88,89.77%)完成 WH CMRA检查,扫描时间(13.28±4.33)min,心率(67±8)次/分,呼吸导航效率(34.12±8.10)%,体质量指数(BMI)为(25.90±3.20)kg/m2;75例平均图像质量评分(2.9±1.0)分,4例图像质量为1分;②对照组:42例(42/75,56.00%)完成CAG检查,扫描时间(13.50±4.60)min,心率(67±10)次/分,图像质量评分(3.2±0.9)分,与CAG间隔(5±2)天;WH 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66.67%(14/21)、73.08%(19/26)、87.50%(14/16)和78.57%(33/42);③完成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年龄、心率、扫描时间、呼吸导航效率、BMI和图像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WH CMRA图像质量大多能满足诊断需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BMI.

关键词:冠状血管;狭窄;图像质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 29(2):293-297入选年份:2013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

陈仲武,袁平,陈济铭,等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CE术前3天、术后3、7、14、28天血清uPA含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广义估计方程等对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是TACE期间血清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利用血清uPA含量作为参考判断再次TACE治疗时机时,需均衡考虑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化学栓塞;治疗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肝肿瘤;广义估计方程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 10(3):138-141入选年份:2013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急性热损伤的MRI表现及疗效判定

陈锦,陈群林,林征宇,等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急性热损伤的MRI表现及疗效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下158例共266个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射频消融术后即刻MRI表现.结果:147个原发性肝癌及59个肝转移癌病灶消融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T1WI低信号;2个原发性肝癌及55个肝转移癌病灶消融后表现为T2WI呈稍高信号,T1WI低信号;3个原发性肝癌消融后T2WI呈低信号,而T1WI呈高信号.瘤周消融带均呈短T1短T2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长T2-信号环绕.151个原发性肝癌及106个转移癌病灶被瘤周消融带完全包绕,1个原发性肝癌及8个肝转移癌病灶未完全被瘤周消融带包绕.结论: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急性热损伤的即刻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据以评价疗效确切、可靠.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磁共振成像;热损伤

来源出版物: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3, 10(12):713-716入选年份:2013

(责任编辑王帅帅)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压力乳腺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