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观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5-01-30
文/本刊记者李冰漪
丝路观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文/本刊记者李冰漪
特别策划|“一带一路”——大国韬略强国强企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出访亚洲四国,就道路运输、天然气管道两大领域与多国签署协议,将周边各国引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掘金之路,使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再度散发出极强的诱惑力。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丝绸之路提升到战略高度。新丝绸之路吹响了未来发展的号角,股市上的丝路板块因此高涨,也让人们对丝路计划充满了期待与希望。正是因为新丝绸之路带来了商机,必然会引起各方对利益的争夺,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悄打响。
首先是成本之战。当打通各个节点之后,从城市到城市之间距离缩短,可以节省运费成本。在任何产业发展之初,成本与市场圈地,成本与信息化等资本碰撞问题都极为凸显,边远地域以及近期所开展的快速到达时间大战,抢占高铁快运、专列快运等,似乎让我们感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次是区域之战,区域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个性化、差异化、互联互通,随着“一路一带”的深入推进,诞生了诸多的“X新欧”和“桥头堡”,这些现象都是物流产业市场化的产物,在“一路一带”大浪潮之下,为地方争取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打造个性化乃至不可复制的区域优势,是目前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东部以“连云港”为例,将全力为开辟从中国连云港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欧亚交通运输大通道创造条件,各成员国有关公路将为之开放。而中部郑州、西安、西部乌鲁木齐等城市也纷纷出台若干发展、合作政策,抛出橄榄枝,为区域物流备战。
再次,渠道和服务之战。服务之战的实质是品牌之争,而渠道之战实则是供应链竞争。在提升产品品牌和知名度上,渠道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但要提升品牌美誉度,则要靠渠道及其背后的供应链的合力。近年来,制造业开始意识到物流业的重要性,在升级渠道商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供应链物流成为其能否获得主动权和品牌的重要砝码。相信随着新丝绸之路的深入推进,渠道和服务之战将愈演愈烈。
为此,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将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据了解,国家400亿美元基金出炉,作为一路一带,修建铁路以及各大项目支出等。而这背后的中欧班列、货源之争在丝路沿岸各城市之间打响,越来越多的城市显示出开行通欧班列的冲动,这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争夺的利器依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府补贴,呈现出“有补贴兴、无补贴亡”的命运。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启程开往西班牙马德里。运营方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普通的民营物流企业,其副总经理方旭东无奈地表示,“郑州、武汉等地都是集全省的力量来补贴支持班列运营,而我们义新欧班列都是市场化的,所以价格会较高,由于附近的武汉、长沙已经开通有高额补贴的班列,我们会经常遭遇本地货源被抢的尴尬。”令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缺乏货源,义新欧的第二列班列正面临“难产”。而相近的线路,也很容易造成运力浪费。现在中线已有汉新欧和郑欧两条线路,西线也有蓉欧和渝新欧两条线路,分别构成了激烈的区域竞争。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渝新欧、蓉欧、汉新欧线路趋于同质化,也造成沿线运力浪费。
其实对于通欧班列来说,完全市场化是未来的最好选择。而各个通欧班列的竞争,则会演变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直接竞争,这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因为如果政府补贴过满,一旦撤销就会给整条线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