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津陆海运河”的评说
2015-01-30王之泰
文/王之泰
对于“京津陆海运河”的评说
文/王之泰
“京津陆海运河”是北京社科院《2013~2014北京蓝皮书》中的一分材料提出的建议。
“京津陆海运河”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名字,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曾经不断奔波于北京、天津之间的人来讲,这是曾经停留在自己的神话之中的一个名字,这个神话最诱人之处在于:北京有了这样一条运河就可以直通大海。“海”是北京这样的千年古都最严重缺乏的,千年的沧桑,北京见过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拥有多少楼搁山水、珍珠宝藏,唯独缺少大海。北京离海在地理上不远,但是却是一个居于内陆的首都,少一份辽阔,多一份封闭。人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冠以“海”名称的地方可不少见: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后海、海淀……这些都反映了北京对于“海”的向往和期盼。
让北京通过陆海运河变成一个临海的城市,过去,这显然是一个“海阔天空”的梦,但是现在已经提升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议事日程之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概念,那就是依靠“京津陆海运河”来实现这个梦。虽然现在此事还只是对于未来的一个畅想,存在于概念建议阶段,但概念创新已经开始,应当说这个概念就是我国对未来发展思考的一个创新,对我们今后几代人,尤其是物流界来讲更是一件大事,我们对此鼓舞欢呼。虽然现在“京津陆海运河”只是是北京社会科学院有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创意,但是这个创意很有震撼力和吸引力,因此,提出之后就引起了热议,议论甚至偏向了两个极端:全盘否定和热烈追捧,几个月之后的现在,看起来持有前一种态度的人居多,后者声音渐微。
应当说,“京津陆海运河”的提出并不是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更不是现实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发展和建设常态的‘××年发展计划’、‘××年发展规划’的社会主流而言,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要落实设计、投资,总是追求“实打实”,这样看来,“京津陆海运河”应当说是带有一些“天方夜谭”的意境。
追求“实”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但是,过于“实”,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前几年,有一些国内外人士提出,我国很多领域的发展存在“缺乏想像力”的问题,这也曾经引起过笔者的共鸣。所以,对于具有想像力的“京津陆海运河”,笔者有强烈共鸣,也有话想说。
笔者首先认为,这个设想是北京发展的一个新的视野。
“京津陆海运河”这个想法破茧而出,只是一个开端,这次开端之后,应该会有各种各样的、许许多多的对于未来的设想,也许,其中某一个设想言中了今后的发展的轨迹;也许,许多设想的精华,可以汇集构成另外一个发展的蓝图……在集思广议之中,必然能够形成真知卓见。所以,我们应当把它看成是一个开始,而不应把它看成一个结束,更不应当草率地宣布它的死刑。
第二,从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未来也有此需要。
“京津陆海运河”作用如何,有没有需要?回答是“有”!这个问题是构思提出方面讲得比较多的内容,摘要如下:“北京建世界城市,拥有自己的出海口;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北京地区的航运和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南水北调的不足,缓解缺水问题,缓解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提出者虽然涉及到了物流,但并没有放到主要位置,而笔者更关心的是物流,陆海运河也可能成为一条物流大通道。当然,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京津陆海运河”可以作出很大的贡献,不仅是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广大地区都可以从中受益。
第三,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这个设想,并没有突破现在科学技术的可能与允许,并没有透支未来的科技,应当是可行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既使现在不可行,科学幻想也不是不可以,何况,这并不是科学幻想!当然,科学技术是不是可能并不决定一切,就这个问题而言,主要的决定因素应当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行。
笔者不是“京津陆海运河”的无条件的赞同者,而是持有相当的保留,据我分析,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质疑和批判,也并不是针对这个设想,而是针对这个想法之中已经初步提出的具体方案和内涵,认为过早地将“京津陆海运河”具体化和方案化是有悖于严肃的科学精神的。正如本文开始所说的“京津陆海运河”现在还只处于概念建议阶段,现在的情况是概念创新已经开始,但是,这个创新思考本身也需要推敲和琢磨,需要研究,应该说,这些还很不成熟、很不充分的,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