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从痰论治临床效果

2015-01-30谢小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论治肺源心脏病

谢小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从痰论治临床效果

谢小红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从痰论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票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痰的不同类型选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58/60)。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从痰论治,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从痰论治;治疗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为肺部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和功能出现异常,使肺动脉压明显升高,进而导致部分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1]。其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发作时不同地域和季节表现各异,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为一些农村地区、寒冷地区以及高原地区,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高于夏季和秋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氧疗和抗感染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从痰论治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2~79岁,平均(57.9±0.9)岁,病程3~21年,平均(12.0±1.2)年,中医证型类型: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10例,阳虚水泛、痰瘀阻滞型25例,痰热瘀血型25例;有吸烟史14例,吸烟指数大于400的3例,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粉末接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2-3]。

1.2治疗方法

1.2.1痰热瘀血型 主要临床症状为脉滑数或弦滑数,气喘,舌暗红或舌边挟瘀,咳嗽、咳痰,痰黄黏稠,苔黄腻,胸肋胀满,下肢肿,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目赤唇紫;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清肺化痰,采用茯苓25 g、桔梗8 g、冬瓜仁20 g、薏苡仁20 g、蚤休10 g、桑白皮10 g、蒲公英10 g、黄芩15 g、法半夏15 g、地龙10 g、陈皮6 g、杏仁10 g,水煎服至200 ml,分2次服用,1剂/d,疗程为2周。

1.2.2阳虚水泛、痰瘀阻滞型 主要临床症状为脉沉细或结代,下肢、颜面浮肿,苔白腻,严重患者出现胸水、气喘、腹水、心悸,口唇发绀,尿少,咳白色泡沫痰;治疗原则:化痰祛瘀,益气宁心,温阳利水,取杏仁10 g、汉防己15 g、桔梗8 g、黄芪50 g、瓜蒌10 g、茯苓30 g、法半夏15 g、桂枝10 g、陈皮10 g、白术15 g、泽泻20 g、大腹皮10 g、桑白皮10 g、田七15 g,用法与痰热瘀血型相同。

1.2.3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 主要临床症状为脉细数,咳嗽,苔少或无苔,痰少,舌红或暗红,痰黏难咳出,口干,气喘,腹胀便秘;治疗原则:涤痰散瘀、益气养阴,采取田七15 g、西洋参(焗服)5 g、知母15 g、沙参30 g、玄参15 g、五味子15 g、女贞子10 g、川贝15 g、赤芍15 g、百合15 g、莲子15 g、杏仁10 g,用法与痰热瘀血型相同。

所有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均结合西医疗法,吸氧,解痉平喘,抗炎,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给予支持疗法。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等体征完全消失,心功能正常或提高2级以上;有效:各项体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58/60)。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多是由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展而来,肺动脉血管、胸廓、肺慢性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室扩大、肥厚,严重者还会出现右心力衰竭,此病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最终结果为患者出现心力或呼吸衰竭。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关键是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中心环节是肺动脉高压,产生功能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可能为血管本身对外界刺激的收缩反应性增高,肺血管自身结构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发生改变,平滑肌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间胶原类型发生变化,内皮细胞脱落,导致肺血管增厚,尤其是肺泡壁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也变得极其狭窄,管壁弹性逐渐下降,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下降,造成全肺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5]。

近年来,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更加注重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以阴阳为总纲,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的核心机制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实验课题中对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也遵循这一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重视整体观念,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患者的病症,采用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患者的整个机体功能出发,并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提出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决定用药的类型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与痰浊有很大关系,从痰论治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为3个类型进行治疗。以我院研究病历治疗中的1例患者为例,患者周某,女,32岁,2013-06-09初诊,有肺源性心脏病史;诊见:弦滑数,气喘,舌暗红或舌边挟瘀,咳嗽、咳痰,痰黄黏稠;查体:神清,精神差,心率每分钟93次,双下肢浮肿,中医诊断为痰热瘀血,西医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采用茯苓25 g、桔梗8 g、冬瓜仁20 g、薏苡仁20 g、蚤休10 g、桑白皮10 g、蒲公英10 g、黄芩15 g、法半夏15 g、地龙10 g、陈皮6 g、杏仁10 g,水煎服至200 ml,分2次服用,1剂/d,疗程为2周。患者复查时康复,且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研究发现,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6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7%(58/60),提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从痰论治,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结合其他学者研究,黄崇先[6]研究得知痰饮是肺源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用药的剂量和种类应根据症状的变化而变化;庞国彪[2]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中也要充分讨论痰饮的因素。

[1] 高怀林.从络论治糖尿病心脏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317-1319.

[2] 庞国彪.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0(2):35-37.

[3] 梁丽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4] 吴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67(35):193-194.

[5] 王学良,朱章志,熊曼琪,等.从心胃相关论治糖尿病心脏病[J].新中医,2009,41(2):5-7.

[6] 黄崇先.从痰饮论治肺源性心脏病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51-53.

R246.1;R541.5

A

1673-5846(2015)12-0110-02

北票市中医院,辽宁朝阳 122100

谢小红(1972.12-),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呼吸

猜你喜欢

论治肺源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Smog in Los Angeles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