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关头的责任担当和战略思维
——谈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2015-01-30杨胜群
杨 胜 群
历史转折关头的责任担当和战略思维
——谈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杨 胜 群
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夕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完全独立自主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
会议召开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望。历史走到了一个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转折关头。但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摆到中国人民面前,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历史的转折固然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有责任担当的人去推动实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国民党自抗战以来对外消极妥协,对内坚持独裁统治,特别是在抗战后期重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老调,人们从其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希望;而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早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就打出新民主主义的旗帜,提出了在战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拥护和信赖。因此,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关头,进步阶层和民众把推动时局和历史前进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审时度势,以对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责任担当及把握历史契机、推动历史发展的战略思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纲领、政策,回答了关于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向历史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次会议,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具有宝贵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意义。
第一,指出战后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条道路和命运的抉择,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方针。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艰苦卓绝,坚持了14年,在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时候,人们由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对抗战胜利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看法出现了两个极端。有一些人盲目乐观,看不到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危机;有一些人特别是中间势力对国共关系忧心忡忡,对国家的前途陷入悲观。由于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内战做舆论准备,诬蔑共产党“要颠覆政府”,蓄意渲染国共两党的矛盾,加重了社会对战后国家前途的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不仅影响到中国人民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进行到底,而且还会加深国内矛盾,使形势向着不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开幕词中,对国际国内形势做了全面分析后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5页。他解释,光明的命运即战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黑暗的命运即战后仍为国民党一党专制,继续维持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面对这样的两条道路和两种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和方针是什么呢?毛泽东明确地回答:“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26页。
毛泽东对战后中国前途、命运的辩证分析和论断,他所表明的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家光明前途、命运的鲜明态度,使人民群众特别是一些中间力量看到了希望,受到鼓舞,并且愿意同中国共产党站到一起。毛泽东的分析和论断,还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污蔑和他们为发动内战制造舆论的阴谋。尽管后来的历史还是出现了曲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已站到了历史和道义的制高点上。
第二,全面地提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纲领、政策,指明了中国人民争取光明前途、命运的途径和办法。
要争取中国战后光明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提出解决中国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方案。毛泽东早在1940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政治主张。他将这一政治主张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纲领。五年过去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他在提交七大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又作了新的全面的阐释,形成了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在阐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时,他特别突出地强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广大地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当时,中共党内一些人受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战后中国限制甚至消灭资本主义,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而民族资产阶级的很多人,则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理解不够,担心被剥夺。很明显,这样一些错误思想和社会情绪,将严重影响战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先是在《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中明确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60页。后又在大会的口头报告中,批评党内民粹主义的思想,再次强调:“我们这样肯定要广泛地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126页。毛泽东关于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当时推动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站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党和人民的思想认识避免陷入民粹主义泥坑,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避免严重的超越阶段的历史性错误,产生了重要作用。
针对中国当时最现实的问题,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具体纲领,共四十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在这些具体纲领中,最重要的就是“废止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这是解决当时中国所有问题的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口号,是在七大召开半年多前在国共两党谈判中提出来的,国民党曾希图通过美国政府的所谓协调来消弭这一口号。到七大召开时,中国面临着确立战后国家长期政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适时地通过代表大会并且以纲领的形式,突出地打出这一政治口号,产生了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政治口号,实际上成为了当时衡量中国一切政治力量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正确的主张,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政治诉求,成为广大人民心目中一切进步政治力量的代表;而国民党却从根本上予以抹杀,在人民面前暴露出了反动的真面目。
第三,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确立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反映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宣示,代表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而且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领导者。
毛泽东此前曾多次论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明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领导,而对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领导权问题没有作过明确的论述。到中共七大召开时,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在即,又面对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极力排斥与攻击,毛泽东意识到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领导权的问题应当给予明确结论了。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7—1098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靠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所赢得的。毛泽东就如何衡量政党作用的问题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9页。用毛泽东提出的生产力标准衡量国共两党的政策及其实践,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纲领,都是促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而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纲领,包括其在与中共七大差不多同期召开的六大上提出的一些政策纲领,从根本上说是因循守旧、脱离人民的,是在政治上维护一党专制,在经济上维护官僚资本发展的。
此时,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领导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党,还具备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后来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六个部分和三个活的灵魂已基本形成。中共七大确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历史已经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的位置。中共七大宣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既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又体现了一种自信!
第四,提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党的新的作风形象。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具有强烈的作风形象意识。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和局部执政中的作风表现已为国内外人们所认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要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全面领导者,必须进一步弘扬自己的优良作风传统,以新的作风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并对三大作风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三大作风的概括和阐述,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全面的目标和要求,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定。由此,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这时,国民党虽然还占着领导抗战政府的风头,但一党专制政治上的黑暗已经注定了它走向作风上的彻底腐败。同在一个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不仅以政治上的自信和担当,而且以思想作风上的自觉,实现了一次漂亮转身,完成了一次新的涅槃。历史,给人留下深远的启迪。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北京 100017)
(责任编辑 薛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