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强链推动产业转型
2015-01-30徐锦连
徐锦连
以产业强链推动产业转型
徐锦连
依靠临沪、临港等的区位交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平湖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力设备、石化等细分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如何结合“1212”产业定位,围绕“3+2”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实施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平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较快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13年,平湖市汽车零部件行业规上企业达到26家,产值规模约为55亿元,主要覆盖助力转向马达、转动器轴承、电线束等产品;机械行业规上企业达到79家,产值规模约为85.7亿元,除生产汽车和电子行业用精密零部件之外,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整机产品规模也不断提高;石油化工产业规上企业10家,产值约为61.5亿元,产品主要以碳三、碳四等化工产品及附属品;电工电子行业规上企业达到30家,产值规模接近88亿元,产品主要集中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关键零部件研发及组装集成服务。
新兴产业开始起步,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平湖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从2011年的176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425亿元,年均增长率3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1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37%。服装、箱包、童车、洁具和纸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劳动生产率从2008年的69.6万元/人,上升至2012年的142万元/人,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由2008年的28.7万元/人,上升至2012年的40.9万元/人。
配套环境持续完善,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效应逐步凸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实行重大项目行政审批模拟制、代办制、联办制。2013年,平湖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4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个,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以商招商实现突破,围绕茉织华等下游企业,成功招引上游的冠豪新材料项目,进一步推动印刷产业链条一体化。积极发挥临港临沪优势,卫星能源、平湖石化等项目融入上海化工产业链条,规模效应快速释放。
(二)存在问题
产业链不强,缺少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目前,平湖主导产业中企业以同类企业集聚为主,但企业之间实现上下游协作、形成供应链关系的情况还很少,缺乏产业链条一体化协作。智能制造装备业方面,虽然整机环节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发挥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具有较强规模竞争力的数控机床整机企业仅有津上一家,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和智能印刷设备仍未突破。石化产业方面,产业链条以上游原料为主,中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亟需向下游新材料环节延伸;造纸等传统产业对区域环境承载力构成较大挑战,需要向高端特种用纸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阻碍主导产业链形成。虽然当前全市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电力设备、现代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主动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仍然缺失,阻碍主导产业链的构建完善。如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低加工度的三级零件,缺乏汽车电子系统、内饰系统总成等二级供应商以及总成产品;智能制造装备和电力设备行业中尚未有传感器、变流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入驻。
产业链条短,中后端环节不足限制发展潜力。目前,平湖主导产业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环节,后端应用及系统集成环节发展较为滞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情况还很少。其中,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以传统石化产品为主,缺少为电子、纺织和建筑等本地配套的化工新材料的生产研发环节。产品结构上以原材料为主,缺少与应用相结合的产品,既不利于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也限制了价值提升的空间。同时,行业物流、高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尚不发达,与制造业的互动少,缺少应用服务环节。
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方向
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化基础零件制造环节,提升汽车电子部件制造能力。以日本电产、科世科、欧迪恩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曲轴、连杆、传动轴、离合器总分泵等动力系统以及微型马达、汽车线束、电子整流器等电子元器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机、储能电池等招商机遇,提升汽车零部件综合配套实力。大力发展电子系统、车身及内饰系统总成,填补总成环节空白。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电子厂商,重点发展ABS、EPS、电动天窗、空调、汽车导航等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电子总成部件。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强化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整机设备制造,壮大产业规模。以精密机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物流、包装等行业为主要对象,着力推动津上精密机械等现有数控机床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跟进发那科、库卡、ABB、日本川崎重工、沈阳新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动向,进一步壮大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提升综合配套实力。围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装备以及自动化包装设备等重点产品领域,重点攻克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RFID等传感系统和产品,液压伺服、减速机、气动系统、刀具附件等执行系统及部件。培育发展工控机、嵌入式系统等控制系统,引进国内外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制造企业。
电力设备产业。着力提升输配电制造实力。依托群乔电气、晨光电缆、兴基元电工设备等本地企业,通过加大以商招商、推动对外合作,积极推动输配电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智能开关设备、可控变换器、环网柜箱变等,打造智能配电设备产业集群,积极推动鸿禧光伏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氢燃料电池,进一步强化平湖在发电设备领域的实力。积极推动电力设备全产业链发展。开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风电场项目、社区配电网智能化改造等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充电站、充电桩等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和智能电表等智能配电、用电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引入充电站运营商和充电设备生产企业,推动平湖新能源应用市场需求提升,实现以市场换项目。
现代食品产业。强化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产业竞争力。依托港口运输和交通优势,立足平湖食品配料工业基础和周边地区丰富的化工原料资源,开拓食用香精香料、食品胶、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发展现代食品制造。瞄准现代食品中市场需求旺、附加值高的产品领域,依托交通区位和区域市场优势,扩大平湖现代食品制造业规模。延伸发展相关配套环节。围绕现代食品制造的核心环节,重点延伸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成套加工设备、包装印刷、物流运输等领域。
石油化工产业。强化碳四上下游环节。利用港口资源及周边的上海、宁波等石化企业进口碳四资源,依托浙江华辰及其配套项目,做大做强碳四产业链。延伸下游化工新材料。依托化工原料基础,围绕周边配套,积极培育和引进相关企业,不断完善配套腹地产业的石化产业体系,提升平湖现代石化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重点任务:实施六大工程
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研究制定产业龙头企业管理和扶持办法,鼓励重点产业、优势环节中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积极进行技改扩产、开展对外合作,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条上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对建设用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使大企业成为平湖工业调整升级的主导力量和重要依托。
重大项目招引工程。针对电子系统、车身及内饰总成、传感器、光伏逆变器、丙烯酸及酯等重点补链环节以及包装、物流等延链配套领域,与专业中介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定向招商、科技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建立与世界500强、央企、国内500强和知名民企,尤其是总部在上海的大型企业的对接联系,着力引进一批行业大企业大项目,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加快平湖工业结构调整。
平台能级提升工程。通过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完善研发、培训、营销、物流等服务功能,引导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主要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向全市各级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园区升档晋级。到2018年,力争打造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导,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为重点,新埭、新仓等一批特色工业强镇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支撑工程。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平湖市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上海技术创新资源,依托本地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针对重点产业链,建设和完善一批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产业共性创新平台,解决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问题。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落实国家规定的企业研发费用享受税前抵扣等政策;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完善科技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专业人才培育工程。针对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电力设备、石油化工等产业中的高技术人才和职业技工的需求,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统筹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教育资源,探索与上海杭州有关大专院校联办远程教育基地。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设立补贴政策,鼓励员工参加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
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加快物流信息化步伐,推广先进物流技术,优先完善汽车零部件、食品、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着力推进物流功能、信息、金融、供需对接等平台建设。开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应用示范,选择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企业示范。打造连接上海的公路“绿色通道”,推进独山港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独山港与上海洋山港和宁波港联动发展,实现跨关区监管合作、便利通关服务。
作者单位:平湖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