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传统精髓 再铸文化自信
——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5-01-30高芝兰中共宁乡县委党校湖南宁乡4106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传统

高芝兰(中共宁乡县委党校,湖南 宁乡 410600)

重温传统精髓 再铸文化自信
——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高芝兰
(中共宁乡县委党校,湖南 宁乡 410600)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明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要走的道路和目标,我们要在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儒学;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

2014年9月24 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次讲话,可以说是一次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宣言。习近平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的特定身份,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这个特定的时间、人民大会堂这个特定的地点,国际友人云集的国际儒联大会这个特定场合,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郑重宣布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中华文化的看法和态度,明确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要走的道路和目标,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习近平一开篇即引用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自己对儒学的热爱。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远亲不如近邻”、“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和平与仁爱在儒家思想中贯彻始终,并已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习近平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那句话向全世界表明和平对人类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抛弃它万物就会丧失生存生长的根基,人类也将步入黑暗的深渊,呼吁世界各国和中国一道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福音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学派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指定学说,由一家之说完善为社会主流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古代官方的正统学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历史的严格检验。

(一)儒家学说在个人层面倡导君子风范

对于个人修行,儒家学说能起到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是中国君子养成的成功学典范。儒家提出的思想看似高远,但实践方法朴素,是一种很容易践行的指导思想。譬如《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即是教导人在学到知识后还要去践行它,提倡学以致用,从当下做起、遵章执行。

儒家特别强调“仁爱”思想,对于“仁爱”的践行,儒家告诉人们要按先后顺序、主次亲疏去爱人。譬如“泛爱众,而亲仁”,作为仁者,应广泛地爱护众人,但首先要亲近仁德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及”字,告诉人们要先爱自己的老幼亲人,然后再推己及人地去爱别人的老幼亲人。这就很具操作性。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墨家的“兼爱”观虽然很高尚,但是理想色彩太浓,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践行。

儒家很注重品性道德的修行。儒家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肯定人的价值是儒家的传统,而真正有价值的人是仁、智、勇三者兼备之人。在人的价值中孔子最看重的是人的独立意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指出平民都有不可夺的意志,有不可辱的人格。这种节操是当今社会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创造型人才最关键的品性特质。

《易·乾》云:“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应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去进行创造,为公众利益而奋斗,教人要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孔子自己就是一个抱定志向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顽强不屈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奋斗的人。

《易·坤》中云:“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的德性应向大地一样宽广,力量应同大地一样深厚。仁者爱人,诚信待人,既是人的高尚品德,也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在古今中外种类繁多的伦理学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这两句话在法国大革命时写进了《人权宣言》,在1959年的世界宗教大会上被确定为人类应普遍遵行的“全律”。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让人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中庸》中强调“慎独”,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哪怕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自觉抵制不正当的道德行为和意念。《大学》甚至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给立志成为君子的人描绘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二)儒家学说在国家层面倡导为政以德

儒家认为,人活着就要为天下民众立德、立功、立言,这是生命不朽的真实含义。北宋大儒张载所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操守,不知激励了多少锐意进取的政治家。

儒家主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道德人格平等。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在君臣关系上比孔子又进了一步,他视君臣关系为相对关系,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儒家提倡仁政爱民,一贯强调天下为公,先公后私。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主张统治者必须以身作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在领导者产生的途径上,孔子不赞成世袭,认为选人的标准是德行与才能,主张对老百姓进行道德教化,少用刑罚来治国,增强老百姓的道德责任感,让他们自己规范个人行为。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更多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重视政法制度的惩戒作用。但仍强调为政以德,荀子说:“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这就是说,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很重要,但法毕竟是人制定的,最终仍取决于“人”。因此,再好的法律,也必须由正确的人来行使,这人是君子,法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三)儒家学说在世界层面倡导天下大同

儒家从“性天同一”思想出发,竭力主张天人一体,反对人与自然的分割与对立。《礼记·礼运篇》中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儒家认为,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天下男女老幼应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儒家的这些观点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虽然它产生于中国,却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还会继续和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一起造福全人类。

三、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和别国文化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国思想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倾向于历史虚无主义,国民教育长期远离孔子、老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洋轻中、重智轻德、重理轻文。据《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3日《留学热背后是什么》报道,中国留学热在近年迅猛增长的同时呈低龄化趋势,顶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近九成的中国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在美国留学—找到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模式,与民国年间留学生陆续回国参与振兴中华事业,报效祖国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他们没接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割断了自己的民族命脉,从而迷失在别国的精神家园。

目前,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主要有三种错误倾向: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和功利主义。

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属于过去完成时,放在今天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全盘否定和摒弃。

复古主义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很优秀,必须全盘照抄照搬,要像古人一样穿汉服、行拱手跪拜礼,要背“四书”“五经”,要再次启用“儒教”为“国教”。

功利主义者则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干着营利圈钱的勾当。譬如绞尽脑汁争夺名人故里,调侃歪曲历史,举办高额收费的所谓“国学班”,等等。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习近平在讲话中说:“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这就告诉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三个原则,贯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大方针,也就是说,要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祖国建设相协调相适应,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如何对待别国文化呢?习近平也提出三个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也各具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世界就是在各种文明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和进步的,失去了差异性,事物就会停滞不前,世界也会停止发展和进步。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不应搞唯我独尊,更不可用强制手段取代别国文明。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从实际出发,相互吸收不同文明中的优秀基因,取长补短,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

四、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在2014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就曾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说到底就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精神家园的自信,更是对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自信。

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有资格也有底气对自己的文化信心满满。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为人民谋利益,给人民造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这些优秀的思想利器能够为我国的道德建设、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启示,我们应该重温传统精髓,再铸文化自信,凝聚精气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子曰文化 曹雅欣.儒学古今谈——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网,2014,10,9.

[3]邵龙宝.儒家伦理的层面剖析与伦理道德观的积极因素.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6.

[4]李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14,10,10.

[5]艾文礼.深入把握和坚持文化自信.红旗文稿,2015,5.

[6]牟钟鉴.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国际儒学网,2014,12,5.

G647

A

高芝兰,女,湖南宁乡人,中共宁乡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传统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孔子的一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孔子的一生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