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理的角度欣赏古民居

2015-01-30王海静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古民居徽州民居

王海静 梁 丹(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从地理的角度欣赏古民居

王海静 梁 丹
(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古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民居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民居。传统民居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以及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起来的,所以古民居是考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地理的角度欣赏古民居,会体会到它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地理环境;古民居;影响

古民居建筑形态多样、风格各异,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反映着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和各种哲学观念。有不少古村、古民居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民居作为一个物质环境是与人们的观念、意识及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所以民居的建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1]。中国民居作为中国建筑的一部分,独具特色,装饰也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还有《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上古时代,人们在树巢和洞穴中居住,散处于野外,以避野兽的侵袭,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过去原始的居住方式,上有栋梁,下有檐宇,用来防风避雨。这是早期人们根据客观的地理环境而做的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创造[2]。无论巢居还是穴居,后来都变成为建屋而居了,但这种屋,有不同的类型,各地差异显著,均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古民居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古民居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气候、地形和水源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对古民居的格局、样式等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一)气候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民居建筑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对民居影响最为显著。以四合院为例,纬度高的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冬季寒冷,只有院落的空间足够大,房屋之间拉开足够的空间,才能有充足的阳光和热量进入院子,才能保证民居对采光和取暖的要求,同时为了抵抗冬季的严寒,其建筑的墙体相对南方来说也较厚。南方纬度低,气候炎热,太阳高度角大,为防止过多的日晒,房屋之间的距离小一点更好。从北向南院落的进深由大变小,表现出院落大小与纬度变化成正比的特点。温度、采光和风、降水等自然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南北方民居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地形和水源的影响

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徽州古民居村落里,每一个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布都与理水有关,村庄的发展规模又与水的空间容量密不可分。宏村水圳是一个突出的范例。宅院中清溪绕屋,门庭外绿水长流,与山形地脉气理相通。 “凡住宅之土,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是为最贵之地。”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山峰为龙脉,以溪水为源流,以驿道通车马,枕山带水,田畴阡陌,群屋一体,蔚为壮观。在徽州家族宗谱里有大量的村景诗和村景画,表露了先民对山川自然环境的寻求与欣赏[3]。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除了要考虑河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外,一般还倾向于选择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开阔之处而修建民居。比如河谷地区河流冲刷形成的冲积平原,即使在山区,人们也往往选择在地形较为开阔之处,出行便利,易于建筑,相对安全。所以尽管我国各地地形差异大,各地众多的民居在分布上出现了一些相似之处:临河而建,临谷而建……

(三)建筑材料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古民居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材料对民居的影响。如贵州安顺布依族的石头房,因贵州西部山高谷深,山势陡峻,且岩石较多,居住在那里的布依族人依山就势,就地取石垒砌住房。当地还出产一种易于剥离的页岩,将岩石剥成很薄的大片用来修筑屋顶,其成本远比烧瓦低,所以就发展出了石板房。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就是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极其丰富的竹木自然资源,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干栏式建筑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建筑材料,还适应了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具体体现。西北地区的窑洞是当地人利用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的特点修筑而成的,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冲刷,在黄土塬上易形成冲沟断崖,这也有利于窑洞的开掘。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古民居的影响

(一)民风民俗的影响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让牧民只能选择便于装卸运输的蒙古包。出海打渔的船家只能选择船屋。此外,宗教信仰不同,建筑文化也有差别。藏族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受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的影响,还受到其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

(二)中国古建筑中的民居对于环境意识的重视

基本理论来自阴阳相冲相合,追求环境的吉凶意识,以便趋吉避凶,人丁兴旺,健康长寿。故对于建筑的风水堪舆,山水因借特别强调,其实就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经济等的影响。徽州古民居的门向多是歪门斜户,一般都是偏东、西、北三个方向,很少见到朝南设门的。当地的民俗认为,商家门不宜朝南,兵家的门不宜北向,按照文化禁忌,金木水火土,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所以门不能朝南开。历史上徽州很多村落毁于火灾,门不朝南也曲折地反映了历史积淀的恐火心理。另外,从风水观念来说,门为气口,气流向南,岂不是引火入室?因此,在徽州古民居中,歪门斜户是一正常现象。而在北方,宅门一般开在南面,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多有“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三、结语

中国古民居是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融合。如明清古民居群落宏村的建筑就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该村背山面水,居高临下俯瞰宏村,恰似一头犍牛卧于青山绿水、萋萋芳草之中。在徽州人的习俗中,建筑村落选山择水,依山傍水,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方便,更重要的是风水理念所致。徽州风俗认为“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水秀,山浊人迷,山驻人宁,山走人离,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好山好水是耕读的好去处,是经商的避风港。恰如徽商老屋的楹联所写: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6]。

中国古民居是和地理环境高度和谐的建筑形式,从古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找寻到我国古民居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可以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以及不同地域的特色,是我国古建筑中遗留下的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1]周振宇,胡红梅.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0-69.

[2]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10.

[3]尹文.徽州古民居庭院的理水与空间形态[J].东南文化,1998(4):58-61.

[4]王志电,周红军.中国旅游地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7-29.

[5]朱耀廷.中华文物古迹旅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471-480.

[6]王淑文.徽州古建筑习俗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1998(4):27-28.

TU023

A

王海静(1980-),女,汉,河南南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理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古民居徽州民居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徽州人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