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现状及相关对策的分析
2015-01-30吴金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吴金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现状及相关对策的分析
吴金华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在高校教学中,“两课”教学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当前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如何加强内容的时效性,客观地认识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成为教育者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高校“两课”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两课”教学;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一、新形势下对“两课”教学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受到新形势的影响,对相关课题的要求更高,并引起社会各界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推动“两课”教学新途径与新方法的发展。
新形势影响下,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强,首当其冲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时代感、针对性。一方面,“两课”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要结合时代发展特性,并推动时代的发展。“两课”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能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课”教学时代感表现在要与历史、时代同步发展,站在相同的高度,能够从国际背景去认识和思考问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能够从具体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者根据实际发展变化需求不断调整与该给内容[1]。
二、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校“两课”教学的发展,教学成绩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两课”作为必修课来说,与其他学科比较形势并不乐观,普遍存在着学生逃课现象,即便学校与老师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对“两课”不够重视
当前各大高校中,“两课”教师的处境较为尴尬,一方面经济收入低,工作条件与环境也较差;另一方面老师的地位不高,教学过程中劳动成果也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并不相等,因此教师在工作中缺少热情与积极性。由此,日积月累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教学中的创造力。
(二)“两课”教师知识更新慢,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在“两课”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慢,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特别是与其他专业比较,“两课”教师的任务重,因此在教学中多为例行公事,加之在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有限,从而导致“两课”教师缺少进行培训的机会。甚至有些老师没有参加过培训和相关的学术会议。
正是在这种培训少、交流少的环境下,“两课”教师的知识面受到限制,且更新慢,教学中传授的知识缺少针对性时效性,从而很难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2]。
“两课”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或极为相近,高校“两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课内容重复。
首先,高校“两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中学政治等内容相近,而且存在着交叉或者重复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到“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其次,“两课”教学内容虽然存在着相近与交叉的问题,但是因为研究过程中缺少沟通,而且中学政治所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并没有通俗易懂,且过于深化理论;老师教学水平有限,无法对教学知识内容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生动的阐述。
此外,在“两课”教学中所需教材的编写方面,过于强调各自的体系,与相关部门缺少沟通交流,从而导致“两课”教学内容的重复。
(三)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对“两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校、老师及学生,作为“两课”教学的组织者、传授者及接收者,三个方面的关系若不能够紧密结合,那么必然影响到“两课”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中,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实践环节根本没有发挥其效用。教学中,“两课”教师作为主体,但是多数老师缺少社会实践与调查能力,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造成一些老师在课堂之中,只能够按照教学教材照搬内容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必然影响到“两课”教学的效果。
在“两课”教学中,还有一部分老师缺少责任心,并没有传承和发扬教学中学生作为客体的作用,由此导致了“两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与客体严重脱节。老师责任心不够,不能够更投入地钻研马克思主义,从而造成自身理论素养不高,很难保证学生能够接受“两课”教学,缺少时代感与针对性的“两课”教学如何改善,我们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3]。
三、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的解决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两课”教学的严峻形势,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主要从学校、老师及学生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高校对“两课”教学的重视度
在高校中,“两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立“两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感。加强建设“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有计划、制度、组织及经费的培训体系,特别是对相关的青年教师的培养。
高校还应当对“两课”教学建设提供卓越优厚的资金,有效地解决图书音像资料与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检查等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节与条件,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4]。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两课”教学知识的更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水平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一方面,计算器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时代,“两课”教师应当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引用,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传媒。积极主动地实施德育工作。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方面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多样化渠道,影响着现代人,促使他们的教育特点更具有开放性与发展性。
当前高校教学中,因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而且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而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学生缺乏判断力。当前“两课”教学中,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及情景,对于沟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两课”教学中,如若老师能够运用真诚的情感,与学生开展交流与探讨,那么学生参与到其中后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两课”教育效果有助于推动师生互动、良好的学习气氛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两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两课”教学课程体系方案自设置实施起,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新形势发展下,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实践与时代发展中,新认识、新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没有及时融入“两课”教学内容,教育与实践没有实现有机结合。
由此,在“两课”教学改革中,避免“两课”教学内容与其他各科及中学政治的交叉与重复,避免将“两课”各学科自成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使课程体系的日趋完善,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5]。
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
加强“两课”教师深入到社会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准确地找到“两课”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结合点,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业务综合水平,克服“两课”教学中的功力教育观,提倡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双向互动教育观,密切联系实际,最终提高“两课”教学的效果。
(四)改革考试方式
“两课”教学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对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严重的束缚,而且考试内容多是教材和课堂中老师传授时的笔记,这种形式导致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学生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影响到了“两课”教学的成绩。
对学生“两课”学习实效的评价,并不是只看“两课”的考试成绩,最终还是要看学生对剖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两课”教学考试改革纪委有必要,通过考试的改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6]。
四、结论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新形势下“两课”教学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并指出了“两课”课程体系本身的不足,从而又针对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最终保证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的正常开展进行。
[1]张天燕.《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及相关对策的分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7.
[2]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李臣之,刘文军等.《高校“两课”教学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J]》.《中国德育》,2008,11.
[4]赵云梅.《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青年与社会(科教论坛)》,2012,65.
[5]杨立新.《高校“两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5,5.
[6]张齐政.《当前地方高校“两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湘南地区高校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
G643.2
A
吴金华(1971-),女,安徽青阳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