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写实雕塑几种形式语言
2015-01-30马丽龙
马丽龙
(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
浅析近代写实雕塑几种形式语言
马丽龙
(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
【摘要】无论是哪种艺术,艺术本身的语言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彰显艺术的个性,寻求环境的共性。雕塑也是同样,在这样一个新旧不断替换与西方文化侵袭的年代,更为主动地追寻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尤为重要。雕塑家应不断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写实雕塑;形式语言;个性
一、写实雕塑外形处理上的两个极端
写实雕塑给人们带来的直观感受有两点非常明显,一种是不断地简化概括出的形体,一种是极其写实的形体,简化概括出的雕塑会使得雕塑本身体现的内涵精神更为简练,通过这种舍弃很多细节部分的处理,会让人们更为直接地体会到雕塑所传达的精神,雕塑形体变得单纯简洁并不具体,更为突出雕塑本身的内涵。雕塑大师布朗库西就在一直追寻着这种不断简化的艺术,通过他的一系列《睡》的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始终追寻着一种单纯的境地,这种单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他理解了事物所包含的真正意义。国内的雕塑家霍波洋老师也很喜欢这种处理方法,在他的作品《小仙人指路》 、《风冷水深》等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将事物不断简化从而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境界,这种高涵养的境界也是他不断学习归纳所达到的,给人们的体会是那种宁静的深邃的直接感受。高度概括的形体处理手法都是从“立境”出发的,不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形体,使得雕塑更为明快更为简练,表达更为直接。如果说高度概括是回归事务最真实的本质,那么超写实雕塑就是真实事物的再现,这种超写实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想美,而是现代语言中的真实美,有很多艺术家用石膏或者硅胶等材质在人体上翻制出模型,再将一些毛发植入模体中,在描绘身体颜色的时候也与超写实油画一样,每个部位的冷暖色差,色彩变化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艺术家约翰.安德烈亚就是追求这种艺术风格,他的手法严谨程度令人惊讶,所塑造出的形体具有严肃、唯美、永恒的特点,从视觉上给人最大的震撼力,他从不隐含身上真实的瑕疵,也不同于古希腊那种“完美”的体现,是一种真实的、再现的、对美的塑造。无论是极度概括追求自然的作品或者是追求完美写实的作品,都是艺术家追求极致的体现,这种体现也是从自身喜好出发或从自身追求出发的。并不意味着雕塑越简洁越好,也不代表越写实越好,这种微妙的把握是长时间的实践形成的。
二、 雕塑构图与体量的探索
在雕塑语言中,构图是尤为重要的,构图的不同,它所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时候作品的长度宽度的拉伸,或者挤压 ,都会影响到构图的方式,前几个世纪艺术家的情感上大多是含蓄一些,生存环境相对稳定。近年代是世界艺术急剧变革的时期,而只有这样的变革,表达的情感也要比以往更复杂。所以艺术家更加追求这种个性的张扬、精神的表达,对一些当今社会更为关注,在构图上都勇敢打破了以往的束缚。以马为主题而闻名的雕塑大师马里尼,对激烈的构图情有独钟,在作品《马和骑手》构图中产生了十字交叉形,呈现了一种不稳定感,画面中充满了活力与张力。骑马人在图中向后拉伸仿佛在述说着自己的压抑,而在雕塑中的马也是仰天长啸嘶鸣着。后来六七十年代,他将这种方式进一步概括方式化,到了后来将这种传统并且稚拙的手法抽象化了,将自己与时代的搏斗不断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这种题材伴随了马里尼的艺术生涯很多年。在这种构图中很多雕塑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形式美。贾科梅蒂的雕塑也有这种风格掺杂在里面,只是在作品中,他将人物拉长,体量变小,在他的认知里只有雕塑变得很小很瘦的时候,他所做的头与身体才真实,这也成为了他专属的雕塑语言。也有很多雕塑家也会拉长身体的比例来加强形式感,但是每个人表达的方法都不一样,莱姆布鲁克的表现手法是将人物变得修长,而贾科梅蒂的作品令人感觉到一种压迫,一种寂寞的孤独感。相比这些将人物拉伸的艺术家,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增强人物的体量的,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0年。《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表达了早期人类渴望种族繁衍的愿望。美国艺术家拉歇斯的雕塑就是典型的增强体量而闻名的,作品《站立的女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将人物胯部明显加宽,将双脚缩小,雕塑看上去甚至有些不正常,但他觉得这种充满力量的雕塑胜过女性性感丰硕的体型,这也是一种雕塑形式语言。
三、 材料的运用与结合
在当今环境,材料与雕塑结合的运用越来越多了,艺术家在创作时在必须的情况下选择材料的加入是必然的,否则一些东西只能暂停在构思阶段。在运用一种材料的时候,雕塑家必须心里有这种思考:思考这种加入材料的意图与结果。例如罗丹在他的作品《思》中,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位少女和一块大理石,他将脸部神态刻画得很到位,而到身体部分他并没有继续刻画,而是保留着大理石的机理,这种机理很明显是石头特有的机理,并没有刻意地雕刻,而这种效果是用泥巴无法达到的,作品本身是石头的,而我们在第一眼看到作品的时候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少女的脸部,身体部分也是处于冰冷的石头里,作品整体给人的感受很强,少女与冰冷的石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方法使得头部与身体保持整体,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一种制衡的效果,石头在作品中固有的特质也显现出来。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因此相对适宜的材料才会在雕塑中彰显光彩,在选取材料的时期不要被动地被材料左右创作意图,要熟练地驾驭材料,去支配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材料与数字技术都出现在人们眼前,新的技术与材料,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点,而雕塑家的任务就是勇于去探索各种可能性,最高最大限度去理解一些材料特性,使得在创作过程中加入材料的方式得心应手,令各种材料在融入现代材质中更好的刻画作品的情感,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成就。
四、结语
近年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了,作品的种类与风格也是铺天盖地,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站在国人的角度上寻求一些新的可能性,在学习与实践中很好地分析雕塑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从中摘取属于自己的创作手段,贴合实际,创新一些外来文化,继承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本篇文章能带给读者一点点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艺术史阿森纳.[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版本.
[2]《浅谈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周芬芬.[J]科技创新,2012 年6月出版.
作者简介:马丽龙(1989-),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专业。
【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