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2015-01-30吴潇
吴 潇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是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财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财务人员养成道德自律习惯,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岗位技能保证岗位工作标准的实现,保证财务工作健康运行。本文就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作一粗浅探讨。
一、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以德为先”是职工素质建设恪守的原则。因此,要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单位财务部门掌握着资金血液,财务人员是资金、经费的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工作愈加繁重、复杂,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更大,其职业道德行为愈显重要。然而,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影响着财务工作的建康运行。为此,重视并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规范道德行为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将主导工作行为动机。因此,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更要具有职业道德品质,能够按照职业道德的准则辨别善恶、是非和正误,自觉地规范道德行为。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不是通过强制的规定来执行,而是通过内心信念来自觉地要求自己。因此,要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使财务人员对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正确的认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履行职责。
(二)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财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质量。财务工作是企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经营决策和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对财务工作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为此,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先导,全面提高财务人员德、能、勤、廉、公、俭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方能有效保证和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有的财务人员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淡化,见利忘义,出现做假帐、出具虚假报告,甚至参与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帮助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将法规的外在管束和道德的内在约束结合起来,筑牢法律和道德防线,防止职业犯罪,消除腐败,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
二、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财务工作的性质和职责密不可分,既遵循一般的传统道德规范,又有自身的职业道德特点,即在履行财务工作职责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据此,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恪守诚信,作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点
爱岗敬业是财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是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品质。因此,要求财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工作技能,争做行家里手;要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争取有更大作为。
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品质。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这是保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认为,“诚实”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如果财务人员不诚实守信,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就会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越需要财务人员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如实反映单位经济状况,按规章制度进行财务活动。
(二)把操守为重、廉洁自律、克已奉公,作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
操守为重、廉洁自律是财务人员重要的职业道德。财务人员整天与钱财打交道,容易受到财、权的诱惑,如果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识薄弱,很容易成为财、权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自我约束,遵纪守法,不为不当利益所诱惑,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沾,克已奉公,忠实履行职责,保证财务工作及各项经济活动健康进行。
(三)把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强化服务,作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要点
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坚决执行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和财务规定。在处理业务工作中,无论对上级领导、普通职工,还是亲朋好友,都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讲亲疏,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按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同时,要敢于抵制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下的会计舞弊。
文明服务是体现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文明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无论对内对外都以诚相待、细致周到、不怕麻烦、耐心向对方解释有关财务规定,树立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提高财务职业的声誉。
三、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
企业、单位的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采取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同步运行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规范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自律性
要把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根据财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针对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教育和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明了财务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要使财务人员保持自重,增强自律性。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财务人员分清是非界线,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到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职业道德,及时纠正不良的道德行为。要爱护个人的名誉,维护财务职业的声誉,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和有关领导学习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履行《会计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的自觉性,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把职权和义务结合起来,做到维护企业、单位利益与遵守财务法规的辩证统一,真正做到依法理财,照章办事。
(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把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落在实处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标准和制度考核,把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转化为各种管理行为,用严格的管理、有效的措施,促进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规范和约束其职业道德行为。
1.制定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及考核细则,如制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规范》、 《财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等,使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还应结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教育引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赋予时代精神,融入培育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之中。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对职业道德行为做到自律,还要有“他律”,即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力度。一是由财经、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财务工作审计、检查中所反映出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可信性强,对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对待,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二是由单位职工及有关方面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应每年组织职工代表对财务人员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优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晋升的依据;对评议差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并限期改正;对评议特别差的,调离原岗位进行学习,接受教育;确实不具备会计资格的,不得从事该岗位工作。
3.建立健全财务人员选拔机制。“以德为重”“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要选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要通过包括有职业道德内容的考试,选聘优秀人员,不能照顾和降低从业条件和标准。
4.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要建立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检查、考核、评价、奖惩制度,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升、晋级相联系。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宣传先进事迹,要依规惩戒严重失德者,从而形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不会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常态化,有所创新,注重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把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8年财政部财会〔1998〕19号.
〔3〕项怀诚主编.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