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对于藏族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双重挑战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城镇化

陈 博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系,甘肃 合作 747000)

“城镇化”对于藏族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双重挑战

陈 博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系,甘肃 合作 747000)

【摘要】在我国藏区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城镇化进程的过程当中,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以及二者间关系的表达上均呈现出了复杂而极具挑战性的一些难题。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问题,无疑对藏民族的城镇化进程乃至未来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城镇化;藏民族

一、人的思想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定地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处在何种历史阶段,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就会相应地缔造出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与认知意识。

对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关系的推陈出新,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自会经历一个从条件反射性的情感拒斥到僵持对待下的被动接纳再到历史沉淀后的合理认知与情感认同、主动适应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从而整体上展现出一种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对于精神思想、意识观念的影响制约关系。但是,如果从既已形成的思想、意识观念的效能来看,其又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关系同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某一时期和历史阶段的经济模式及社会运行、发展状况都可视为其那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与直接呈露。

所以说,就人的思想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便是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但从发生论角度上来说,自是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人们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自然会决定和塑造着历史性存在着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意识表达。

二、城镇化对于藏民族思想、意识观念领域的深刻影响和双重挑战

所谓城镇化,即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转变的类型上具体可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

对于正在大力推进我国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之下,通过积极推进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程度,在大幅度改善和提高广大藏族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确保其在思想观念和意识表达上的科学、合理、积极、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无论是对于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理解还是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接纳,抑或是对于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间相互关系的澄清、梳理无疑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对于藏民族在民族意识表达方面的双重挑战

随着藏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其在职业身份、产业结构和科教文卫、基础设施、资源开发重组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新变化。比如,在职业身份的转变上,有越来越多的藏族民众来到了现代化的城市居住,积极参与现代社会、企业制度的职场运行模式。强调竞争与社会参与。在产业结构上,也从原先单纯的农牧业经济开始大幅度向特色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变得更加的积极、互动和开放。在科教文卫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有机会来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训练和培养。整个藏区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大幅度地改善了藏族民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各项条件。现代化的交通、信息网从整体上将先前相对封闭的藏民族地区持续不断地拉入到现代化的一体架构之中,而彼此的联系也越来越牢固而难以舍离。

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社会生活条件及其环境的改善、转变对其思想观念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触动。社会急剧变动的大发展在给世人思想上带来许多新鲜血液和生机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扰乱着传统的观念和思想认知。从而产生出了对于同一对象的迥异的对待和认知。特别是对于藏族民族意识的理解和持守就表现出了强化与衰微,固守与松懈的不同对待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的主导取向和价值准则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文明硕果一并充斥和深深地影响着藏族民众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原则。特别是在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当中,极具现代气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通则更容易产生共鸣。而对于自己民族传统的固有观念和归属意识也就自然在此过程当中逐渐衰微,以至迷失、否定而改弦更张。比如我们在甘肃藏区境内开展的一次关于藏族大学生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现状调查中,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问题。当问及在与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人相处时会不会对自己藏族这一身份感到自卑、羞愧时虽然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没有,但也不乏有一定数量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而恰恰这些同学多数都是长期在汉地或者藏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市县及其州府所在地生活、居住的人。

其次,在城镇化这一进程当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藏区民众对于自身民族意识的对待、所持不但没有衰微,反而更加强化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主要是来自于藏区中的纯农区、纯牧区或只是半农半牧区。他们也认可城镇化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也急于融入和参与到城市化,一体化的体系架构当中来,但是随着交往、互动的深入,其感受到的更多的则是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和自己随之泛起的自卑心理和敌视情绪、拒斥情形。从心理学上来说,因其自己落后的自我觉察而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从而主动自我尘封,强化自我意识。

我们说,无论是片面地强化民族意识还是有意地投向现代文明,其实都不是科学、合理的正当行为和意识选择。其所暴露出来的不是情绪性的宣泄就是功利化、世俗化的倾向。而对待民族及其所凝炼在文化、信仰之上的情感认同必须要在对待理性精神关照之下来展开。所以说,就现实而论在藏民族城镇化的过程当中确实面临着民族意识表达方面的双重挑战。

(二)城镇化对于藏民族在国家意识表达方面的双重挑战

我国中央政府历来关心和支持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在财政的支持上,还是政策的倾斜上都给予了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大的动力。所以,对于国家意识的表达而言,绝大多数的藏区民众是由衷地表达了他们对于党中央的拥护和爱戴的。究其根底,就在于便民、惠民、力促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指导。其给藏区民众带来了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准的提升。真真切切地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中央的温暖和关爱。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拥有着明确和较强的国家认同和同属一个中国的身份归属和荣辱意识观念。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还是有些许人,特别是被境外敌对势力所裹挟,受宗教因素所禁锢的人对于自己国家意识并无强烈的归属、认同感,反而还存有一些逆反心理。由于藏民族地区深受宗教文化影响历史悠久,所以在藏民心中时至今日依然对于宗教领袖葆有极其强烈的崇慕之感和追随情怀。如果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加之敌对势力借用宗教权威来行不法之事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藏区社会的不稳定。而这也同时就是些许民众在国家意识表达方面抱有否定态度的原因所在。

有鉴于此,我们继续保持和推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中央层面的各项支持的同时,关键就在于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广度和深度。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事求是地改善民生。让所有藏区民众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对于敌对势力给予坚决的打击。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望扭转当前其在国家意识态度表达上的双重挑战。

(三)城镇化对于藏民族在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关系表达方面的双重挑战

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可知,当前藏民族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民族意识的表达上,还是在国家意识的表达上,各自其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强弱变化的双重挑战。但就整体来说,藏民族在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态度表达上的侧重还是非常明显的。即更加突出和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而相应在国家意识的表达上就略显弱一些。究其原因除了有藏民族自身文化、历史传统的因素之外也跟当前文化教育事业在广大藏区的发展、深化力度还有待强化有关。从长远来看,也和文化融合及其塑造的深层因素存在关联。

首先,藏民族历史文化自成一体的地域特性与追求内在精神超越的宗教特色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文化领域外再拓展的主动自觉和力度。

其次,从纯文化的发展融合角度来讲,民族间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缓慢的磨合建构过程。在短时期内更是往往表现为一种激烈的冲突与纷争。藏民族自从元朝正式归入我国版图以来,在实际层面其实依旧是文化独立,政治统治、生活范式自成一体的状况。而封建农奴制的彻底废除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引导和灌输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20世纪后半叶的事了。所以出于对文化发展建设的理性分析,在促进藏民族的整体文化发展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现代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在推进、发展上的相对滞后也在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上缺乏世俗生活的求知取向和市场竞争的现代意识。狭窄的生活区域也从根本上限制了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教育的设定也只是让其谋求个人的养家糊口而在眼界和观念上难以树立起具有拓展力度和博大胸怀的大志向和气势。从而客观上便造成了生于斯长于斯,上学于斯谋生于斯,老死于斯的认知管见。甚至不乏有只知个人幸福、家庭富贵却无国家富强、民族强盛的意识观念存在。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从易见成效的经济、社会发展入手,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城镇化这一举措来逐步理顺和妥善安置好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进而把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理念和措施深入体现和贯彻到广大藏区的具体发展中来。让民众在感同身受的现实泽惠当中化解当前存在的诸多挑战和难题。最终实现藏区的整体全面发展、长治久安和藏区民众的身心富足,合理、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J].西北师范大学,2002,(2).

[2]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3] 马奎.对民族意识问题的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4] 陈博. 我国当前藏族大学生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J].文化学刊,2015,(6).

作者简介:陈博(1982-)男,汉族,甘肃陇西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民族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藏族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问题研究”(1112—10)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浅谈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抗战时期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实践及价值
传统节日与现代传播民族性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