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信息
2015-01-30
工作信息
知晓慈善事业政策把握慈善发展趋势
12月19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各项举措。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意见》,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慈善事业法治化的应有之义。各级民政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一件大事和重点任务,放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实施,抓好《意见》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和督促检查。李立国部长特别指出,慈善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慈善活动形式层出不穷,慈善事业与产业、金融和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贯彻落实《意见》要注重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强协调配合,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并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各级民政部门的慈善工作者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努力知晓慈善事业政策、把握慈善发展趋势、运用慈善工作规律,用娴熟的专业本领不断促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基金会、县以上慈善会数量已达到6400多家,社会捐赠总额每年约1000亿元,常年从事社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6500万人,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扶贫赈灾、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生活帮扶、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由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主持。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州五个省市民政厅(局)有关负责同志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发展慈善事业的举措。民政部相关司局、慈善组织代表,以及中央新闻媒体、部属新闻单位的记者在民政部机关主会场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民政厅(局)的负责同志、相关处室人员及当地主要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在分会场出席会议。
(本刊记者/富海)
推动军休干部接收安置良性循环
为期两天的全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会议12月1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总结了十年来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休干部安置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要推动军休干部接收安置良性循环,为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服务。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会议,就推进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创新发展、为实现强军梦提供更加有力支持作了讲话。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总政治部崔昌军主任助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主持会议。
李立国在讲话中说,2004年以来,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完善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休干部安置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以服务军队实现强军目标为牵引,以让军休干部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加幸福为目标,以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依法行政为保证,进一步推动接收安置良性循环,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李立国强调,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特殊性,标准要求高,关联部门多,涉及范围广,军地影响大。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军休干部安置工作作为政治任务、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快论证和制定《退休军官安置条例》,将现行政策上升为法律制度安排,依法开展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依法维护军休干部权益。要加强改革创新,着眼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相关领域改革和推动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展开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和优化保障方式等方面改革论证。要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探索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军休干部安置服务提供良好环境。
会议还对移交政府安置的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举行了中国军休网开通仪式,安排了实地调研考察,北京、辽宁、河北、山东等10个省市,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创新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
(本刊记者/樊文)
首届全国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会召开
加强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等管理服务职能,对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17日—19日,首届全国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会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次会议是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首次就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全国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而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会议由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主办,天津市及滨海新区民政局协办。
受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主任王建军委托,刘忠祥副局长在会上作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社会组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全国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呈现出省市普遍推进、基层发展迅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政府主导推进、培育作用显著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地方重视不够、机构职能定位模糊、核心业务不够突出、人才队伍较为薄弱、经费来源严重不足、扶持政策亟待完善等问题。
如何推进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功能,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会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一是思想要高度重视,加快推动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将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列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三是要大胆先行先试,逐步明确各级服务机构职能定位;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和资金保障力度;五是要注重典型引领,加大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的宣传引导。
会议期间,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云南省、北京市西城区、宁波市、广东省东莞市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各地分别介绍了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场参观了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中心商务区、浙商大厦、华纳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等。
(本刊记者/丁朋)
南京江宁实现微信预约婚姻登记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网上办理政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动向越来越明朗。以此为契机,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迎合婚姻当事人需要,上线集微信预约和网上预约为一体的婚姻登记系统,其主要功能有:
一、微信预约、网上预约婚姻登记业务。系统支持网上预约结婚、协议离婚、补领结婚证、补领离婚证、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5项业务,手机微信预约结婚、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项业务,预约过程中通过交叉验证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数据逻辑来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二、内、外网数据实时完整同步。通过网络安全和数据交换设备,系统支持近实时的内、外网数据完整交换,外网预约数据数分钟内同步至内部办公网络,当事人持打印的《婚姻登记预约单》或在柜台触摸屏输入手机号码,系统自动调出预约数据,登记员核对信息后直接打印档案及证件,无需当事人手工填写、签署纸质表格文件。
三、证件图片化电子存档。系统集成高拍仪图形扫描设备将当事人证件拍成图片存入服务器,在后期查询时,经过授权的帐号除了浏览数据信息,还可查阅完整的图片档案。当事人办理补领婚姻证件业务时,当事人无需前往档案部门复印,通过查询电子档案后可现场立即补领证件。
四、业务流程流水式串接。系统为每项业务自动生成条形码并打印在《审查处理表》上,条形码阅读机自动识别当事人,电脑直接调用照相机及打印机,无需插拔相机存储卡,也无需使用软件编辑、打印照片,即可快速完成拍照、打印步骤。
五、社会反响强烈。系统上线后,主流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播、电视集中报道,网易、搜狐、新华网、南京日报网、龙虎网、金陵晚报网、南京广播网、新民网、中国网络资讯台、江宁新闻网均在主要版面刊出,江苏城市频道两次现场采访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目前,百度检索相关结果已超过500万条,微博转发、评论、阅读量累计已超36万人次,江宁民政微博粉丝数两周内由原来150人猛增至20万人。
(报道/王津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