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亚投行”的使命
2015-01-30王志凯
王志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中国和亚洲的全球化战略,是中国和亚洲在新一轮全球化中扮演积极角色的重要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的内陆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为节点,向西经中亚、中东,跨俄罗斯,抵达西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南太平洋延伸,穿越南海,跨印度洋,走地中海,经由非洲最后也抵达西欧。“一带一路”从亚洲出发,最后都落到欧洲,串起了欧亚大陆和非洲,有望建成世界最大的经济圈,勾画了中国、亚洲和世界的全球化愿景。
一、全球化时代与既有全球治理的局限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世界贸易不断扩大,全球经济合作日益深入,全球化的概念自20世纪中页即成为世界发展的大势和潮流。全球化实质是一种国家经济愈益开放,超越于国家的国际经济政治对一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经济、政治现象。①Nicola Yeates,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Policy,London:Sage Press,2001.全球化起始于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发展和壮大的国际化,但经济的国际化还不是完整的全球化,全球化还包括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交融、宗教的并存、政治的包容等内容。而且,现今立体高效的交通和互联网遍及全球,并深深植入经济生产、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之中,地球真的就是一个小村庄了,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全球化中的一员。
虽然经济国际化不是全球化的全部,但始于经济国际化的全球化,受到国际化进程和趋势的影响。今天谈论的全球化实质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经济国际化,大多数分析家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理解是趋于一致的,即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一种思想或理念,两者是相互兼容的而非排斥的。事实上,经济的国际化是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经济的重要内容。伴随西方国家经济国际化的推进,货币和资本开始自由地跨越国境流动,西方国家引领全球化成为发展的事实。而二战以后成立的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全球性组织和其他国际地区性组织,其对全球治理的作用也日益深入,这些组织的架构决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治理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
全球化更多的是经济的自由化,其实也可以说是市场的更加开放。市场的开放和一体化,会带来要素、资源等向市场回报高的地区流动,形成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于是世界就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一体化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和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也就是典型的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并存。①王志凯:《全球化时代的西方福利经济制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这样的全球化格局,其实是一个不平衡、不对等的全球化,发达国家占据市场、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市场垄断,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发达国家。这也是非洲及南美在相当长时期一直是为北美和西欧(现在是欧盟)提供资源,而自身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事实上,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与市场创新可以说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发达国家的增长空间趋于饱和,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持续的增长能力,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东欧国家、非洲及中南美洲国家等,都严重缺乏增长。
西方作为主导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意主动去打破既有的饱和状态的全球经济发展平衡。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融入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之中,但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没有话语权,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一轮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推动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其实就是亚洲的全球化,是中国发起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②《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2014-08-11,2015年5月7日浏览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8/11/c_1112013039.htm。中国在引领亚洲一体化和全球化当中,可以创新全球治理体系,可以不断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二、“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球化创新战略
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是西方推动的,而今,非西方国家将为新一轮全球化注入活力。“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和亚洲的全球化战略构想,是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切实举措;“一带一路”的规划愿景将亚欧非连接为一个整体,有望建成世界最大的亚欧非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所推动的全球化会在成员国之间形成共同的利益、共享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推动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但不是中国的独角戏,欢迎沿线国家和域内外国家参与建设发展和共赢。习近平主席说过,亚洲是全球的亚洲,只有将自身置于全球格局中,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中国愿意成为发动机,为亚欧大陆的繁荣保驾护航,其终极目标是缔造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主要西方国家,大家都在讲,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中国和亚洲将会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力量。③《外媒:21世纪属于亚洲》,2011-11-19,2015年 5月 3日浏览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1/19/c_122305133.htm。亚洲目前占全球经济总量1/3,拥有全球六成人口,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是现在和未来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新引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亚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化的关键举措。由于经济增长的滞后,亚洲国家一直以来就很缺乏建设资金,一些国家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导致亚洲特别是中亚和东南亚处于世界经济增长的低谷。正因如此,亚洲各国要进一步发展或维持现有经济增长,2010-2020年期间基础设施投资需8万亿美元,以10年平均投入计,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①《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与亚行学院发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报告说明》,2015-02-03,2015年9月3日浏览于中国财经网,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50203/2942741.shtml。亚开行总资金约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每年给亚洲资金大概200亿美元;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资金、项目齐上,给亚洲的全球化带来了值得期待的宏景。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包括日本,绝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已经很密切,在经济合作和贸易的共同利益方面,许多国家与中国都已经成为实质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则可以加大亚洲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提升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增强亚洲国家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全球经济的更好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改进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投资环境,为亚洲国家吸引国际投资以及与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事实上,如今亚洲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都知道,在2008年、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欧洲、美国,实际上整个世界,都把中国作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中国适时采用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在2008-2009这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走出衰退,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在全球应对2008-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2014年中国经济明显下滑的时候,IMF统计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②《IMF:中国成为经济增量最大贡献国》,2015-01-07,2015年9月5日浏览于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1/5356074.html。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度贡献最大的国家。
由于中国在2009和2010年对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2010年IMF曾说可以且应该大幅给中国增加IMF的投票权,使中国在IMF投票权能够上升到前三位,也就是投票权由其时的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从而实现中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扩大。投票权增加就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提高。当时许诺给中国的投票权不是新增投票权,而是由IMF其他成员调剂。其时,欧盟说可以让出3个投票权给中国,加拿大也说可以让出一个投票权给中国;如果果真如此,中国就多拥有IMF的4个投票权。③《IMF总裁:中国投票权将获得最大增幅》,2009-09-27,2015年4月23日浏览于新浪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gjjj/20090927/02216797481.shtml。中国当时对西方世界和IMF欲给予我们的这一待遇是很期待和兴奋的,这将是中国全球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动要增加中国在IMF的投票权,这说明我们在全球化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了。
可是很遗憾,直到2015年,我们也没有多拥有IMF的1票投票权。因为等到美国经济开始有所反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有所缓和的时候,IMF不再提给中国增加投票权的事了。IMF反悔了,欧盟和加拿大也不吭气了,所以,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治理这方面,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是缺乏话语权的,这是既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治理秩序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排除在一边所致。中国最近提出,希望把人民币列为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但奥巴马政府讲人民币要列为特别提款权货币这个事,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总而言之,美国不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多的主导权。
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在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亚、欧、非经济贸易合作中,为世界新一轮全球化注入活力。“一带一路”托起的中国与亚洲的全球化,将在成员国及其所在区域形成共同的利益、共享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亚洲是全球的亚洲,在亚洲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是承担了发动机的角色。中国在为亚欧非以至世界的繁荣而努力,新一轮的全球化将会打造全球新治理体系,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亚投行”是实施“一带一路”愿景的保障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内容,各国要破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营商环境。中国要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国及相关亚、欧、非国家要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各国应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各国要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的中国和亚洲的国际化,将会带来投资和贸易的大规模发展,这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需要“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支持保障。
“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多边合作银行,2013年10月习近平在雅加达向印尼总统倡议,同月李克强总理在东盟中国10+1会上倡议“丝路基金”,2014年11月4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发起的“亚投行”作为多边投融资合作银行,现在已经拥有57个创始成员国,成员包括亚、欧、非、拉美和大洋洲等主要国家(除日、美以外),并且“亚投行”是开放的,今后将依然接受其他国家和地区以一般成员国身份加入,其广泛的国际影响是不言自明的。①《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出炉》,2015-04-15,2015年5月13日浏览于财新网,http://finance.caixin.com/2015-04-15/100800470.html。“亚投行”是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之外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建立运作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导制定世界经济规则,这是中国和亚洲推进世界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保障。
“亚投行”把众多创始成员国的利益紧紧捆在了一起,这其中中亚、东南亚会直接得益于“亚投行”保障建设的“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而众多的亚欧与世界各成员国将会从亚欧非一体化的全球化发展中赢得共同的利益。当亚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时,这些国家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肯定会首先选择亚投行,而不是世界银行或者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是亚投行最大的出资国,加以人民币在亚洲国家已经成为大家认同接受的储备和交易货币,因而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完全可以用人民币进行放贷和结算,我们可以不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极大降低亚洲的投融资成本,提高亚洲资本货币市场的效率。
在积极推进“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组织运作同时,中国要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中国要和亚洲国家以及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国家一道,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共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银行,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融通。②《构建“一带一路”战略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015-02-05,2015年2月5日浏览于东方财富网,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1,20150205475384468.html。在具体的金融合作上,要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
当然,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项目和资金运作中,也要防范和管控风险。“亚投行”的有效运营,必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投后管控机制要尽快摸索建立;二是亚洲多数“受援国”的信用度较差,会有项目陷入投资无回报的偿债违规尴尬境地;三是“亚投行”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及角色还待整合,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金融监管、评价及服务体系,应该说已经成为行业的行为标准,“亚投行”的运行即使不需要与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完全对接,也需要对西方的服务运作经验加以借鉴。为此,中国应该借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在项目评审、风险把控、投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努力破解这三大难题,实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项目和资金的健康安全运行。
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亚投行”运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有资本对中东、非洲、俄罗斯的投资规模已经初具规模,但主要局限在采矿采油和工程承包类投资。国有资本这样的投资扩张其实带有很多局限,国有资本对外投资和扩张的败笔是屡见不鲜的。国有资本责任人和所有人的委托代理职责、义务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其对外投资和拓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竞争意识远不如民营私有资本。当然,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确定了资本趋利的天性,只有私人资本才最具竞争力和扩张效率。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虽然不能说是对民间资本采取压制策略,但比起国有资本享受的诸多政策扶持和便利,民营资本的对外投资是比较困难的。从目前“一带一路”的投资动向和策略来看,中国政府首先支持的还是规模化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显然还是处于边缘化状态。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亚投行”的运作,这是加快推动中国与亚洲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具体投多少钱,还很难说清楚;“一带一路”何时能够建成,现在也没有时间表。但“一带一路”需要几十万亿投资,而且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这是比较清楚的。几十万亿投资需求不可能光靠“亚投行”的成员国家信用组成的多边投融资体系来供给,需要有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参与。应该说,中国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今后的工作就是怎么把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成立运作当中,这是很重要的。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央企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的开放发展,需要以金融作为支撑;而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就缺乏金融支持。为此,中国要发挥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必须对民营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利用民营企业在周边国家开的经贸合作园区,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的范畴;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能够带动民企组团出海。①《中国面临大汉以来的最大机遇》,2015-08-03,2015年8月3日浏览于新浪财经网,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50803/115822861084.shtml。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中国需要充分运用既有的金融手段,包括传统的信贷、证券、信用租赁、信托等手段之外,也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进一步发展跨境互联网金融,积极探索跨境保险业务,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亚投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符合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往往可以通过民间的合作达到中国开放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譬如在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国并购中,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就有很大的优势,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实现自己的国际并购目标。相反,如果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参与全球跨国并购,可能会给人家落下个中方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相关方面完全可以凭借这一藉口拒绝中方的并购行为。当年中石油意图收购尤科斯的尤甘斯克油田,努力8个月之久的谈判,就在将要达成收购之时,美国判决中石油参与收购尤甘斯克油田是不正当竞争,理由就在于中石油是国有企业,其背后的支持是中国政府。2004年尤科斯石油公司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私人石油公司,在被俄联邦政府处置时,尤科斯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因为美国政府的破产保护可以及至世界,尤科斯此举就是为了扭转旗下主要产油公司尤甘斯克油田被拍卖。②《尤科斯向美申请破产保护》,2004-12-16,2015年9月 13日浏览于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l/200412/20041200320765.shtml。可是,那时候我们中国在国际跨国并购中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现在,面对“一带一路”存在的很多问题,中国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有效的策略和方式,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重大投资项目中去。比如,混合所有制虽然不容易搞,但是政府可以倡议设立政府参与但不控股的混合投资基金,扶持投资基金参与到一带一路优势项目中去。这样,西方就无从指责中方在国际市场的并购行为系不正当竞争的政府行为,也就无从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关上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