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 政策扶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2015-01-30张晓峰
张晓峰
政府主导 政策扶持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张晓峰
近年来,民政部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逐步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开辟了广阔发展道路。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提供制度保障。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设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35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了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六大政策措施,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为贯彻35号文件精神,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约30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30个省级地方政府印发了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以及各地出台的本地区专项规划,也从多个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提供参与平台。打破行业界限,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运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或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各类专业化的机构负责运营。浙江省全面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全省13家公办养老机构将通过公开招投标实现民营,涉及床位达5600张;湖北省选择10多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将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企业运营,有效激发了社会参与热情。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给予相应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支持其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开展社会养老服务。推动社会专业机构以输出管理团队、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引导养老机构向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民办养老机构为政府供养对象提供服务,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引导民间资本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是坚持投资拉动,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提供资金支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持续拉动民间资本投入。2009—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110多亿元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明确要求各地申报的项目中至少要有10%是公建民营项目。2013—201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30亿元,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十二五”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将每年留存的本级福彩公益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老年福利类项目建设。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制定了养老机构建设或运营补贴政策。上海、广东等地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入10亿元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是突出能力建设,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提供基础支撑。民政部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民政部令第48号)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9号),北京、天津、浙江、青岛等地出台了养老服务地方条例,上海市、海南省出台了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大部分地区颁布实施了养老机构设立或管理具体办法,确保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国家出台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能力等级划分》等标准,确保了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在政策的密集扶持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特别是国务院印发35号文件以后,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新一轮热潮,养老服务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全国日间照料服务已覆盖近70%的城市社区和37%的农村社区;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3万多家,养老床位580多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7.5张;养老服务和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正在从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转变。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服务人群上,已经由过去主要服务“三无”“五保”人员,拓展到了包括“三无”“五保”人员在内的全社会老年人;在行业管理上,已经由过去仅仅管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拓展到了全部养老机构,将各类性质的机构统一纳入行政许可范围;在体系布局上,已经由过去仅注重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拓展到了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并举的养老服务业;在水平要求上,已经由过去简单的、传统的、偏重物质保障,向综合性、专业化、现代化、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并重的方向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是加大舆论宣传,营造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社会氛围。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群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促进传统养老观念向新型养老观念的转变。特别是要引导人们逐步认识到,民办养老机构同公办养老机构一样,都能使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身体护理、精神慰藉,都能在缓解社会负担、家庭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全社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意识。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优化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政策创制为重点,加快落实35号文件,继续着力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融资难、税费减免难、用人难、医养结合难等问题。督促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结合实际,抓紧制定35号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确保国务院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融资环境。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出责任,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35号文件要求,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并随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养老服务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积极探索拓展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融资渠道。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兴办或者运营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增加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智力资源。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科学设置养老机构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是加大监督管理,提升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规范水平。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工作格局。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指导养老机构完善管理规范、改善服务质量,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制定和完善建筑设计、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支架性养老服务标准,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建立相应的认证评估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完善统计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业实施监督管理。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其在开展养老服务业行业自律中的作用。杜绝各类侵害老年人权益现象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