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5-01-30
声音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李克强总理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出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现实中,从政府机构到公益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救助日渐增加,但更多却还停留在物质层面。虽然不一定有“居高临下的善意”,也要承认,那种捐赠衣物、文具的方式,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被孩子们欢迎。在父母之爱难以迅速回归之时,与单纯的物质救助相比,孩子们更需要心理疏导与情感慰藉,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能只停留中物质层面,要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的幸福港湾,需要吹散他们心灵的雾霾,给予他们温柔的陪伴,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
单靠民政一个部门、救助站一个机构,负担不起全国数百万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重任。目前我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多为各部门各自定规,规则不明晰、救助主体不明确,衍生出种种问题,亟待在法规、职责等方面进行梳理,使之互相补充、形成救助合力。
——半月谈杂志调研救助站何以麻烦不断,认为需要以改革思维求解体制机制之困。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10年就消失了9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中国13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这些古村落里,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部都在村落中。
——“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作家冯骥才认为,古村落的价值绝不小于万里长城,抢救古村落就是和时间赛跑。